盧濤
摘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擁有很多文物,近些年隨著人們對于歷史的重視程度的不斷加劇,博物館陳列也成為了一種新型藝術。從宏觀角度上來看,博物館陳列是在一定的空間內,以文物標本為基礎,結合現(xiàn)代化的科學設備,例如聲、光、電等設備來輔助展出的形式。博物館陳列設計通常會分為兩部分,分別是陳列內容和陳列形式。博物館陳列應當合理的利用空間設計,將藝術融入博物館陳列中,讓藝術規(guī)律在博物館陳列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關鍵詞:藝術規(guī)律 博物館陳列 展覽 空間感
陳列展覽在博物館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博物館的作用是向人們進行宣傳、教育,而不同的展出形式為人們帶來的視覺感受是全然不同的,在陳列展覽中人們應該遵循空間、光線、色彩等不同影響因素,考慮周全再進行博物館陳列,這對于提升博物館社會教育職能的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些藝術家認為博物館陳列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相同的展品應用不同的展出形式必定會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只有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進行設置,才會更好地彰顯出藝術規(guī)律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博物館是中國歷史的保護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見證者”,可見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博物館有著更深刻地認知和了解,博物館不僅僅為人們記錄了歷史,更是向人們闡述歷史,將歷史銘刻在一瞬間展現(xiàn)給人們,所以博物館陳列至關重要,不同的陳列形勢將會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而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注重觀察歷史、發(fā)現(xiàn)歷史,想要去重新的探索歷史,所以博物館也成為了旅游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在引導人們走向歷史的同時,也推動了旅游行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一、展品與展廳要做到形式與空間的合理統(tǒng)一
在博物館展覽中相關規(guī)劃者一定要做到藝術規(guī)律的應用,藝術規(guī)律在很多畫家眼中是一項基本功,而在博物館展廳中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有了藝術才會有靈魂。要想令展品與展廳做到形式與空間的相統(tǒng)一,就應當注重點、線、面之間的結合,任何一件展品都可以看作是一個點,而不同點之間的可以組成一個連線,也就是所謂的點動成線原理。如果展品擺布的較為緊湊則可以看成是實線,如果點與點之間擺布的較為稀疏,可以看成是虛線,無論是實線還是虛線都會給人心理一種特殊的感覺。有些展品在擺布上依從大到小來設計,這樣會給人帶來一種想要去探索的感覺,也就是射線陳列法,而如果從小到大來進行擺布,則會使人的思維和情感展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設計可以是曲線的、凹凸的,不同設計總會給人帶來一種不同的感受[1]。
藝術規(guī)律在博物館陳列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任何一個展品的擺布都應當遵循空間理論,不同的擺布形式也會給觀賞者帶來不同的情緒。通常情況下展品擺放會設計在展覽室的一側、正中、一角,無論是擺放在哪位置都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來靈活的變換,例如是體積較大的展品就需要擺放在一角或者是一側,如果擺放在正中,會給人一種閉塞感覺,猶如讓一個人面壁一樣。而如果是透明的物體則不會有這種感覺,反而會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的視覺感,可見在擺放展品的時候一定要根據(jù)展品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具體的設置。一個展室可以看作是一個空間,實際上整個博物館就是一個大的空間,如何將展品陳列在其中是一種藝術,只有注重平面構成、立體構成及空間構成等內容,才會更好的發(fā)揮出藝術規(guī)律的作用,為博物館展品帶來更多更好地展示效果[2]。
二、展品的色彩與光線對比和諧
色彩是展品自身具備的先決條件,是后期不能夠更改的,而光線則是可以人為控制的,要想讓展品在博物館中展現(xiàn)給人最美的一面,就一定要注重自身色彩和光線之間的協(xié)調性,如果能夠將展品本身的色彩與光線調整好,必定會為參觀者帶來一種全然一新的視覺享受。該種藝術效果是其他藝術所不能夠達到的,這種色彩與光線對比和諧性也是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說到光線這一話題能夠引出很多內容,光線可以分為人造光線、自然光線,而自然光線也就是人們所說的采光,合理的使用采光不僅僅能夠讓觀眾更清楚的看到展品的形態(tài),還能夠帶來一定的藝術效果,這是人造光線所不能代替的。
很多博物館中都會陳列一些書畫作品,有些書畫作品本身色彩較為濃重,針對這一類展品就應當考慮采光選擇問題,在擺放展品的時候,盡可能的將顏色濃重的書畫放在燈光較強的地方,如果采光不夠,可以采用反射等、背景燈加以輔助照明,這樣能夠更好地提升展品的視覺效果。很多時候文物本身看似并不出眾,可以如果搭配合適的燈光和文字介紹,就會立刻有不同的效果,可見燈光輔助對于提升視覺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在博物館展覽中有些展品的展示有背景,而有些展品的展示則放在真空玻璃中,對于一些有背景的展品,在陳列的時候一定要注重調整好背景與展品本身的色彩,避免出現(xiàn)顏色搭配不合理的情況,這將會令人產生視覺上的疲勞。所以在選擇展品背景的時候一定要多加關注。
三、提升展品的質感與量感,增強陳列氣氛
不同展品的材質一定會有所差異性,無論是任何材質的展品都具有自身的質感,如果能夠人為的為文物增強自身質感,就會更好地提升其視覺效果。所以在博物館陳列中,人們可以根據(jù)不同質地的文物來選取不同的材料加以襯托對比,進而更好地渲染出文物本身質感的優(yōu)越性。襯托是一種藝術,這就要求博物館陳列設計者在實際的設計中合理的運用質感與視覺效應,進而更好地烘托出質感藝術。例如新石器時期的文物有石網墜、礪石、石斧等陶器,陶器本身質地較為堅硬,所以在選取烘托物的時候可以選擇粗麻布,而在烘托銀飾的時候可以選取絲綢或者是絨布,這樣一硬一軟烘托起來相得益彰。還有些博物館喜歡用較為樸實的木頭,實際上任何物品都有著自身的優(yōu)勢,并不是越昂貴的材料就越好,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時候豪華的材料搭配樸實的烘托物能夠更好地彰顯出展品的自身價值和韻味[4]。
四、展品的對稱與均衡
展品的對稱與均衡是常見的展覽形式,在我國古代時期,人們都是以對稱為美,例如故宮、天壇等建筑都是采用了對稱的建筑形式,而這種審美效果一直沿用至今,在我國一些博物館中,有很多時候都采用了對稱式的陳列形式,對稱式的展覽能夠給人帶來一種莊重、嚴肅的感覺,但是也具有一定的劣勢,就是會給人一種呆板的視覺感受。很多年輕人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往往會感受不到這種莊嚴美。展品對稱與均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對稱是指所有展品的擺布形式,而均勻則是指展品的展出種類,需要注意的是,在陳列展品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展品的均衡性,這樣能夠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不要將同一類展品陳列的過于緊密,這樣會顯得較為死板,一定要注重展品的多樣性和多元化,讓展品顯得生動活潑[5]。
現(xiàn)如今很多博物館十分注重展品的陳列方向、陳列形式,例如我國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器具“鼎”,在現(xiàn)代化的博物館中較為常見,在擺放這類展品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展品自身的特點,因為其具有三足,為了能夠給人視覺帶來一種穩(wěn)定感,就應當將兩足向前擺放,一足向后方擺放,這樣能夠給人一種視覺穩(wěn)定感,在觀看的時候也會感覺“舒服”。切記一定不能夠本末倒置,否則將會成為博物館陳列中的一大敗筆。
五、高科技產品的運用讓展覽更具情趣
博物館陳列的都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展品,其具有悠久的歷史,經過歷史和時間的塵封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如果能夠加以人為因素賦予這些展品“動感”定會給人們帶來全新感受。這就需要博物館相關管理者運用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例如采用聲、光、三維圖像等動畫,讓展品變得“活”起來,這種將高科技產品融入博物館中的行為已經較為常見,在為人們帶來視覺享受的同時也會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六、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論述了藝術規(guī)律在博物館陳列展覽中的運用等內容,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藝術規(guī)律在博物館陳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博物館陳列有一定的技巧,科學的陳列方式可以提高展品的視覺效果,還能夠提高展覽的質量。在現(xiàn)代化的社會發(fā)展中,藝術無處不在,博物館作為一個歷史文物聚集的場所,更應當融入藝術氣息,注重藝術規(guī)律和展品陳列形式,這樣不僅僅能夠為人民群眾彰顯一個具有魅力的博物館,更能夠彰顯藝術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強.“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博物館陳列的新思考[J].藝術科技,2016,(09):12-21.
[2]朱進.淺談博物館陳列藝術觀眾欣賞[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08):109-111.
[3]蔣江.我國鹽城地區(qū)博物館陳列設計思想發(fā)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5,(09):10-11.
[4]魏江生.淺析新時代下博物館陳列方式的創(chuàng)新[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6,(08):17-21.
[5]張彩虹.淺析博物館的陳列設計藝術[J].時代文學(下半月),2015,(05):109-123.
(作者單位:江西省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