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榮
十多年的課改下來,課堂似乎沒有發(fā)生什么本質上的變化:學生的主體性沒能很好地發(fā)揮,表面看起來課堂氣氛活躍了但好多活動僅流于形式,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差,學生整體水平提不上去。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由外顯到內在地真正“動”起來、讓課堂更加優(yōu)化、逐步走向高效呢?以“消滅錯別字四步學習法”為例,要想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動”起來,應該做到三個改變。
一、變“觀眾看戲”為“自己演戲”,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
如,課堂環(huán)節(jié)再現(xiàn):整理詞卡。每學完一個單元后,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平時學習中寫錯的字都找出來,然后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整理詞卡。學生整理詞卡的過程,既是學生個人主動復習、查漏補缺的過程,又是小組內互相學習、不斷糾錯的過程。教師真正把課堂時間和課堂空間還給了學生,把思維過程還給了學生,把學習主動權還給了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被教師侵占,學生才會擁有學習的主動性。
再如,課堂環(huán)節(jié)再現(xiàn):猜詞游戲。一組甲學生描述本組詞卡上的一個詞,小組其余的同學猜出這個詞并書寫下來;然后由二組甲學生再描述他們組詞卡上的一個詞,小組其余的同學猜詞并書寫;然后是三組甲、四組甲……一組乙、二組乙……以此類推。等每個小組都把詞卡上的詞語表演完,再把各組學生的答卷收起來,小組間交換批閱,由閱卷小組學生找出被批閱小組學生寫錯的字,然后由批閱者把錯字填入教師事先在黑板上畫出的表格內并介紹這個字的錯處,有能力的學生可以隨機介紹一下自己的記字妙招。如果各小組有相同的錯字出現(xiàn),則用“正”字記數(shù)法進行統(tǒng)計,各小組間按照錯字的數(shù)量進行評比排名。
二、變“講解傳授”為“探索體驗”,保障學生的學習質量
如,課堂環(huán)節(jié)再現(xiàn):錯字入文。讓學生運用上面統(tǒng)計出來的那些錯別字,進行多角度、多形式的書面表達,以達到學習記憶的目的。比如,課下去查找錯別字的字源、字理,記錄查找過程或者結果;回想自己因寫錯別字而遭遇的尷尬故事,寫下來講給大家聽;自己扮成錯別字,創(chuàng)編一個故事;把錯別字寫進一個童話,發(fā)揮想象;等等。此時的學生就仿佛是一群魚、一群鳥,自己去覓食,遼闊的大海、寬廣的天空任由他們馳騁。盡管他們走的遠近不同,收獲也不盡相同,但他們都能感受到成長的快樂,都會收獲自己的精彩。
學生自己能學會的,教師就不要教。一個人的才能往往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個人的不斷努力磨礪出來的。教師講得過多,可能造成學生的思維被限制,從而缺乏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本領,產生惰性心理。因而,教師只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才能保障學習的質量。
三、變“死學”為“樂學”,保障學生的參與熱情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寣W生變得積極主動,且學得輕松有效,教師就要不失時機地點燃學生的興趣之火。除了采用上面提到的“小組積分PK賽”之外,還可以采用另外一種方法。
如,課堂環(huán)節(jié)再現(xiàn):成果分享。學生把自己寫好的作文,用不同的形式在全班進行分享交流,其他學生對分享者的內容、表現(xiàn)形式及狀態(tài)等進行點評。比如,查找字源、字理的學生分享時可采用書、畫式,邊寫邊畫邊講;編故事的學生把自己寫的作文可當作劇本,栩栩如生地表演出來;寫童話的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時,可以出示自制的小巧精美的繪本故事書;形近字的對話可用逗人開懷的相聲小品,生動地表演出來;等等。
學生分享的方式各種各樣,真可謂百花齊放。在妙趣橫生的課堂上,學生個個興致高漲,在學生說、演、畫、講的過程中,學生的手“動”起來了,學生的口“動”起來了,學生的腦“動”起來了,學生的思維“動”起來了??梢钥吹胶筮M生奮起直追的堅定,聽到評價者發(fā)自肺腑的贊美,感受到分享者體驗成功的快樂。有如此高漲的熱情,又何愁沒有“樂學”的動力呢?
總之,只要保障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舞臺還給學生,學生就一定能“動”得自如,“活”得精彩,課堂教學也一定會逐步邁向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