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淵
摘 要:“混搭”的英文原詞為Mix and Match,原是時尚界專用名詞。思品備課中的“混搭”,是教師根據(jù)思品課標要求和思品課程特點,結合學生具體情況,打破傳統(tǒng)備課模式,將不同的表達方式、順序,按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需要,有選擇、有創(chuàng)意地合理搭配的備課方式。文章從教學素材、教學方法、教學反思等方面提出了思品備課中“混搭”的可行性方案,旨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教學實效。
關鍵詞:思品備課;混搭;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29-00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29.050
“混搭”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出奇制勝。雖是多元素共存,但絕非胡搭亂配。思品備課中的“混搭”,應圍繞一個主題選擇教學素材、教學方法,分出輕重主次,同時注意搭配素材的過渡和呼應,于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師者的獨特匠心。
一、“混搭”在思品備課中運用的審視
(一)運用“混搭”,拓寬學生的情感體驗途徑
2011版“新課標”指出,思品教學要以情感體驗為核心。初中生年齡小,缺乏辨別能力,教師要幫助學生甄別素材,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體驗。想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先從備課開始,“混搭”的運用恰巧幫助教師拓寬了學生的體驗途徑。如創(chuàng)設情境時將媒介導入與聲勢導入“混搭”,感悟思品意境時將語言表述與漫畫“混搭”等。
(二) 運用“混搭”,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鑒賞力
在備課中,教師要有敏銳的職業(yè)觸覺,敢于將不同素材“混搭”使用,提高學生的情感體驗鑒賞力。在具體的教學中,“混搭”在思品課上的運用已漸入佳境。如教授七年級《改革開放的新時代》這一內(nèi)容時,將旋律優(yōu)美的《走進新時代》、金雞湖主題音樂噴泉畫面和學生自己準備的圖片“混搭”,讓學生在富有時代氣息的歌曲中聯(lián)想到改革開放,感受到我國經(jīng)濟社會的巨大變化,增強其對思品素材的感知認識。
(三)運用“混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力
思品教學中的情感體驗,也是對人類情感的體驗。隨著學生不斷地參與到思品學習中來,情感逐漸升華,創(chuàng)造力不斷提高。教師在備課中設計運用“混搭”形式,將課外小課題研究與課堂教學“混搭”,講課與微課“混搭”等,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體驗創(chuàng)造力。
二、思品備課中“混搭”的可行性方案
(一)精挑細選:教學素材的“混搭”
1.找尋主線,精心“混搭”。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我是中學生了》為例,教材以“新”為主線,通過對新學校的參觀,新課程的介紹,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新學校的美麗,新集體的溫馨。網(wǎng)上參觀新校園與走進實地參觀“混搭”,加深了學生對新學習環(huán)境的憧憬和向往。
2.根據(jù)素材,合理“混搭”。在《生命的多樣》的教學中,教師抓住自然界生命的神奇、多彩、學生審美情趣等主要環(huán)節(jié),朗誦郭沫若的《地球,我的母親》:“地球,我的母親!/我過去,現(xiàn)在,未來,/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樣才能報答你的深恩?”這樣的情境能緊扣學生的心,將學生引入多彩的生命世界之中。學生在豐富的資源和多種學習方式中充分體驗學習帶來的審美愉悅,思品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自然地釋放出來。
3.首尾相聯(lián),講究“混搭”。優(yōu)秀的案例設計,要從全局考慮,教師在“混搭”不同素材的同時,要力求做到整個單元的完整性、連貫性和延續(xù)性,首尾“混搭”,引導學生更好地感知、體驗學習內(nèi)容。
(二)對癥下藥:教學方法的“混搭”
1.教學內(nèi)容決定教學方法。思品教學的內(nèi)容包括基礎知識的傳授、基本技能的訓練、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一般有講授法、參觀法、討論法等。教師在備課時應多方組合,“混搭”各種方法。不妨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整合、“混搭”。如把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熱愛生活”單元整合成“青春之絢麗篇”“青春之煩惱篇”“青春之成長不煩惱”,形式新穎,構思精巧,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對象影響教學方法。(1)重視年齡差異,選擇“混搭”方法。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有效關注時間短,在備課中應多選擇篇幅短小的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故事穿插課堂教學,“混搭”演講、表演等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學習。畢業(yè)班多采用辨析的形式,“混搭”案例分析法、討論法,提倡學生自主學習。(2)研究個性差異,選擇“混搭”方法。多年前,我有幸上市級公開課。試上課后,得到了同行的一致好評。我的心就此放了下來,根本沒考慮到借校借班上課學生的差異問題。正式上課時,拋出精心預設的問題后,學生并沒有我想象中的反應,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件事給了我深刻的教訓,在以后的備課中,我始終將學情研究作為備課的重中之重。事實證明,只有在備課的每一環(huán)節(jié)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都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想,教學時才會在真情的涌動下,回歸思品教育的本真。
(三)升華認識:教學反思的“混搭”
葉瀾教授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教學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備課指導教學,教學實踐檢驗備課實效。反思問題,重新調(diào)整備課方案,再運用到教學中,是一個“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
1.寫成功之處。通過“這節(jié)課我最成功的一點是……我最滿意的地方是……”“我想,此處取得較好效果是因為……”等對成功之處進行肯定與總結。有時,學生還會發(fā)表獨特、充滿創(chuàng)意的見解。這些珍貴的課堂“亮點”應及時捕捉,并將成功之處記錄下來,有利于總結經(jīng)驗,鞏固成果,幫助自己形成特有的教學風格。
2.寫不足之處。反思更注重記錄教學中的疏漏和失誤之處。這樣的反思,就是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的過程,對教學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記錄,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同時更應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寫“再教設計”。一節(jié)課下來,靜心沉思,常會發(fā)現(xiàn)預設好的教案在實際教學的某一環(huán)節(jié)或某些環(huán)節(jié)并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后根據(jù)課堂實際對初備進行反思,針對相應問題進行取舍,在原有教案基礎上做細微調(diào)整,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三、結語
引“混搭”之風進思品課堂教學,打開了思品備課領域的另一扇窗。回顧“混搭”在思品備課中的實踐之旅,我深深感受到,必須從教學素材、教學方法、教學反思等方面合理“混搭”,讓思品教學彰顯更多的詩意和靈性。
參考文獻:
[1] 嚴先元.教師怎樣設計一堂好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 陳曉斌.淺論思想品德課的備課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