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靜
摘 要:《想北平》一文語言簡潔、樸實,充滿京味,在親切而深情的傾訴中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北平樸素而真摯的愛,同時也展現(xiàn)出老舍先生一貫的“平民化語言風(fēng)格”。然而高中語文蘇教版必修一教材中的版本是經(jīng)過編者修訂過的,很多地方失去了原文想要表達(dá)的情感。本文試圖從原文出發(fā),重新梳理作者的思路與情感,還原本真的作者和作品,并在文本對比中實中求虛,從而找回讀者因教材修訂而產(chǎn)生的有所偏倚的理解及丟失掉的情感。
關(guān)鍵詞:語言風(fēng)格 家國情思 虛實 回憶 現(xiàn)實
一、綜述
《想北平》是老舍先生的散文名篇,該篇通過對北平的描繪,寫出了老舍先生心中對北平獨特的思念。文章語言簡潔、樸實,充滿京味,在親切而深情的傾訴中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北平樸素而真摯的愛,同時也展現(xiàn)出老舍先生一貫的“平民化語言風(fēng)格”。作為老舍先生的散文代表作,《想北平》被選入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三專題“月是故鄉(xiāng)明”中,成為高中生了解老舍先生其人其作的必讀篇目。同時,由于《想北平》一文以獨特的京味語言展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本土特色,該文由中國當(dāng)代杰出翻譯家、教授張培基先生主持翻譯后,收錄在《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一)》(2007)中。因此,近年來對《想北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想北平》作為課例的教法、賞析以及中英文版本的對比鑒賞上。老舍先生曾說:“我的文章寫得那樣白,那樣俗,好像毫不費力,實際上,那不定改了多少遍?!保ā蛾P(guān)于文學(xué)的語言問題》)因此,老舍先生樸素的語言表達(dá)形式,也成為研究《想北平》的一把必備鑰匙。
然而,對比必修一教材和《英譯中國現(xiàn)代散文選(一)》以及《老舍散文》《老舍散文選》《老舍名作欣賞》就會發(fā)現(xiàn),后四者的版本相同,均選自1936年6月16日第19期的《宇宙風(fēng)》。而教材中的版本是經(jīng)過編者修訂過的,已不再完全忠實于原文。那么,以語言為主要研究途徑之一的《想北平》一文,在經(jīng)過編者修訂之后成為教材,再由高中語文老師引領(lǐng)學(xué)生們?nèi)ソ庾x、探究,其中必然會有一些內(nèi)容和情感被忽略甚至誤讀。本文試圖從原文出發(fā),重新梳理作者的思路與情感,還原本真的作者和作品,并在文本對比中實中求虛,從而找回讀者因教材修訂而產(chǎn)生的有所偏倚的理解及丟失掉的情感。
二、“想”的內(nèi)容與情感
《想北平》一文寫于1936年,當(dāng)時日本帝國主義已經(jīng)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昂蚊穮f(xié)定”的簽訂、“冀察政務(wù)委員會”的成立使華北、北平面臨淪陷之險,國家存亡危在旦夕。當(dāng)時老舍在山東大學(xué)任教,生于北平、長于北平的他心憂如焚,寫下了動人的《想北平》一文,表達(dá)了自己對北平的思念和憂慮。
作者在文中說,他對北平的愛近乎于對母親的愛,“言語是不夠表現(xiàn)我的心情的,只有獨自微笑或落淚才足以把內(nèi)心表達(dá)出來”。為了表達(dá)對北平的愛,作者進(jìn)行了以下比較:上海和天津不如北平;歐洲四大“歷史都城”倫敦、巴黎、羅馬、堪司坦丁堡各有缺點也都不如北平;美國的橘子比不上北平的玉李;成天工廠冒煙的倫敦當(dāng)然比不上能悠然見南山的北平。這是《想北平》中“想”的內(nèi)容線索。
而隨著作者思緒一寸寸蔓延,文章的情感線索也隨之隱伏出現(xiàn)。第二段中“獨自微笑或落淚”的領(lǐng)出,在文末以“好,不再說了吧;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呼應(yīng)收束,表達(dá)了作者對北平深沉的愛與難言的憂思。從文本上看,相比于“獨自落淚”的顯性表達(dá),“獨自微笑”就顯得含蓄而隱性了。其實,在文章的第四、五、六、七段作者在進(jìn)行幾組對比時,“獨自微笑”的情感就已經(jīng)流露在字里行間了,但由于蘇教版必修一教材(以后簡稱“教材”)的修訂,這些承載情感的文本變形或缺失,以致教師和學(xué)生難以準(zhǔn)確把握住彼時作者的情感變化,這不能不說是莫大的遺憾和不足?,F(xiàn)舉幾例簡要說明。
例1: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雖然“近似”兩字要拉扯得很遠(yuǎn)——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老舍《想北平》)
就倫敦、巴黎、羅馬來說,巴黎更近似北平,不過,假使讓我“家住巴黎”……(蘇教必修一《想北平》)
例2:論說巴黎的布置已比倫敦羅馬勻調(diào)得多了,可是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老舍《想北平》)
雖說巴黎的布置比倫敦、羅馬勻調(diào)得多,可是比上北平來還差點兒。(蘇教必修一《想北平》)
例3: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qū)不遠(yuǎn)。這種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經(jīng)驗中——天下第一了。(老舍《想北平》)
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區(qū)不遠(yuǎn)。(蘇教必修一《想北平》)
例4:花草是種費錢的玩藝,可是此地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即使算不了什么,可是到底可愛呀。(老舍《想北平》)
花草是種費錢的玩藝,可是此地的“草花兒”很便宜,而且家家有院子,可以花不多的錢而種一院子花。(蘇教必修一《想北平》)
例5: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么省錢省事而也足以招來蝴蝶呀?。ɡ仙帷断氡逼健罚?/p>
墻上的牽牛,墻根的靠山竹與草茉莉,是多么省錢省事而且會招來翩翩的蝴蝶。(蘇教必修一《想北平》)
例6:果子有不少是由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jìn)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呀!哼,美國的橘子包著紙,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ɡ仙帷断氡逼健罚?/p>
果子有不少是從西山與北山來的,西山的沙果、海棠,北山的黑棗、柿子,進(jìn)了城還帶著一層白霜兒,美國包著紙的橘子遇到北平的帶霜兒的玉李,還不愧殺?。ㄌK教必修一《想北平》)
例7:采菊東籬下,在這里,卻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大概把“南”字變個“西”或“北”,也沒有多少了不得的吧。(老舍《想北平》)
采菊東籬下,在這里,卻是可以悠然見南山的。(蘇教必修一《想北平》)
例(1)(3)(4)(7)教材有比較大的改動,皆有整句刪除的現(xiàn)象??赡茉诰幷呖磥恚瑒h除的句子是作者對自己想法的補充說明,屬于閑散之句,在原文回憶評述性語言群中顯得“旁逸斜出”,故作刪改。但筆者認(rèn)為,這些看似閑散的語句,或許正是作者再三斟酌后保留下來的“生動活潑”之處。這幾處刪掉的句子,作者看似無理或無用的“解釋說明”,使文章變得輕松,充滿幽默玩笑之趣。而例(2)(5)(6)處教材的修改,突出表現(xiàn)在把原文一些口語化和感嘆性的詞刪去,使文章在保持北京方言的基礎(chǔ)上使文章顯得相對深沉而莊重,以契合作者在文章要表達(dá)的對北平的深沉之愛。如(2)中的“差點事兒”與“差點兒”相比,前者更富有個體感情色彩,更能表達(dá)出作者在談到北平時對其他城市不屑一顧的“驕傲自滿”,這種“驕傲自滿”是帶有作者主觀性情緒性的,因為北平是作者的北平,而作者對北平的愛,是別人無法理解和體會的獨特的愛。(5)中的“呀”和(6)中的“呀”和“哼”都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在談及北平時心中抑制不住的喜愛之情和親切之感,以及在其心中對其他一切比不上北平的城市的近似孩子的“鄙棄”。上述七處輕松快樂的語言,其實是作者在想到北平的美好時不自覺地“獨自微笑”的呈現(xiàn),應(yīng)是作者有意為之之筆,與開頭的“獨自微笑或落淚”以及結(jié)尾的“快要落淚了”形成情感上的呼應(yīng),實在不應(yīng)該被刪改掉。
通俗、純凈、簡潔、親切而富有京味是老舍散文語言的特點,但幽默風(fēng)趣也是老舍最重要的語言特點之一??讘c東先生曾說:“我讀老舍,無論是他的小說、散文、理論文章等等,也不論數(shù)十萬字的大部頭,還是兩三百字的短文,一讀便知是老舍的風(fēng)格,原因之一便是他的散文的幽默風(fēng)趣,是天然流露出來的,毫無勉強之感。”所以,原文中諸多個性化語言被刪改,不僅使文章失去了原汁原味的幽默風(fēng)趣,還使得作者有意展現(xiàn)出的“獨自微笑”的情感線索被虛化甚至丟失,實為不妥。
三、“想”的真實與虛幻
(一)“想”之真實
在《想北平》的第一段作者就指出,他所寫的只是“我的北平”,因此文中的回憶和評述帶有強烈的個人情感色彩也就變得無可厚非了。這種對北平近似無理的偏愛,上述七例中已略有體現(xiàn),而更集中的體現(xiàn),則是在文章第四、五段與歐洲四大歷史都城的比較中。
老舍去過不少地方,除了《想北平》中提到的倫敦、巴黎、羅馬、上海、天津,國外的還有新加坡、南洋等,國內(nèi)的還有武漢、成都、青島等。但無論哪一處,都比不上北平。如新加坡從一方面說,這個地方?jīng)]有上?;虮逼侥菢拥奈幕?;從另一方面說,它也沒有酸味的文化病。此地不能產(chǎn)生《儒林外史》。再如,武漢的漢陽是又臟又小,古跡破爛不堪,使人看了傷心,冬天很冷,夏天極熱,蚊子多,蜈蚣多,菜式少,也不特別好吃。
也有老舍喜歡的地方,比如成都?!拔液芟矏鄢啥?,因為它有許多地方像北平?!痹俦热缒涎?,“到現(xiàn)在想起來,我還很愛南洋——它在我心中是一片顏色,這片顏色常在夢中構(gòu)成各樣動心的圖畫”。而在《想北平》中這種“由音樂與圖畫所引起的愛”就怎么也說不出,道不清了。因為我對北平的情感是深入血脈和靈魂的,不是一般的情感可以比擬、普通的語言可以描摹的。
由此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不管其他地方怎么好,都無法與作者心中的北平相比。作者往往會拿其他地方之“短”來比北平之“長”。而其他地方即使有“長”入作者之眼,也是因為“像北平”。這種愛確實無理,卻是真實而真摯的。
除了《想北平》之外,作者還寫過《北平的秋》《北平的夏天》《北京的春節(jié)》《〈想北平〉:我的理想家庭》等關(guān)于北平的散文。在《〈想北平〉:我的理想家庭》中作者曾寫道:“這個家庭頂好是在北平,其次是成都或青島,至壞也得在蘇州。無論怎樣吧,反正必須在中國,因為中國是頂文明頂平安的國家;理想的家庭在理想的國內(nèi)也?!?/p>
由此可見,在作者心中,中國是文明平安的國家;而北平,則是文明平安的國都。生活在文明平安的北平,在作者的回憶中,用《想北平》中的語句來說就是:“心中完全安適,無所求也無可怕,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可以使人自由地喘氣”。
(二)“想”之虛幻
然而,作者記憶中的兒時的北平,真的是這般“安適”“自由”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老舍一系列以北平為背景的小說和一些生活散篇,還原作者孩提時代北平的真實樣貌,以此證明,記憶中的北平其實并沒有那樣美好。
老舍出生在啼饑號寒的年月,在他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中有所描繪,并不是文章中所說的“安適”“無可求也無可怕”:“黃河不斷泛濫,像從天而降,海嘯山崩滾向下游,洗劫了田園,沖倒了房舍,卷走了牛羊,把千千萬萬老幼男女飛快地送到大海中去。在沒有水患的地方,又連年干旱,農(nóng)民們成片地倒下去,多少嬰兒餓死在胎中。同時,在北京,在天津,在各大都市,作威作福的叱喝聲,脅肩諂笑的獻(xiàn)媚聲,鬻官賣爵的叫賣聲,一擲千金的狂賭聲,熊掌駝峰的烹調(diào)聲,淫詞浪語的取樂聲,與監(jiān)牢中的鎖鐐聲,公堂上的鞭板夾棍聲,都匯合到一處,‘天堂與地獄似乎只隔著一堵墻,狂歡與慘死相距咫尺,想象不到的荒淫和想象不到的苦痛同時并存。這時候,侵略者的炮聲還隱隱在耳,瓜分中國的聲浪蕩漾在空中?!?/p>
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這樣描寫童年時生活過的那條胡同,并不是文中所說的“不擠得慌”“可以自由地喘氣”:“通到西大街去的是葫蘆的嘴和脖子,很細(xì)很長,而且很臟。葫蘆的嘴是那么窄小,人們?nèi)舨涣粜募?xì)找,或向郵差打聽,便很容易忽略過去。進(jìn)了葫蘆脖子,看見了墻根堆著的垃圾,你才敢放膽往里面走,像哥倫布看到海上漂浮著的東西才敢向前進(jìn)那樣。”
“最窄處只有一米,最寬處也不過一米半左右,窄小的葫蘆嘴僅能容許一個人通過,而且走不上幾步就會撞墻,不熟悉地形的人也許會認(rèn)為這里是一個死旮旯呢。”
在《我的母親》中,老舍這樣描述童年的貧苦生活,并不是文中所說的“貧寒的人”能享受一些“清?!保?/p>
“兄不到十歲,三姐十二三歲,我才一歲半,全仗母親獨立撫養(yǎng)了?!瓰槲覀兊囊率?,母親要給人家洗衣服,縫補或裁縫衣裳。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終年是嫩紅微腫的?!c母親相依為命的是我與三姐。因此,他們做事,我老在后面跟著。他們澆花,我也張羅著取水;他們掃地,我就撮土……從這里,我學(xué)得了愛花,愛清潔,守秩序。這些習(xí)慣至今還被我保存著。”
當(dāng)然,我們不能由此認(rèn)定老舍童年有沒有在積水潭邊的石頭上坐著快樂地看蜻蜓,不能否定他彼時可能有過的“像小兒安睡在搖籃里”的安適的感受;也不能認(rèn)定在回憶中,那些花草蔬果不曾給老舍帶來“詩一般的美麗”的感受。但是,我們可以認(rèn)定的是,老舍所說的“安適”“自由”不是兒時回憶中北平的常態(tài),而是被作者無意識美飾過的帶有強烈愿望色彩的“理想中的生活”。因為當(dāng)時華北危急,北平危急,作者所憂慮所期盼的,便是可貴的“安適”和“自由”啊!
所以,中國當(dāng)代杰出翻譯家、教授張培基先生翻譯《想北平》時,考慮到“‘想既可以解釋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亦可以解釋為‘記憶‘回憶等。經(jīng)歷了十年漂泊不定的生活之后,他想念北平,因為北平讓他心中有強烈的歸屬感以及愉悅感。因此,張培基沒有直接譯成‘Missing Peiping,在充分斟酌原文之后,將其翻譯成‘Fond Memories of Peiping”?!癋ond Memories of Peiping”即“北平的美好回憶”,也就是說,張培基先生也認(rèn)為,老舍在想念北平時,筆下所描摹的都是曾經(jīng)“美好的回憶”。這里可能包含著兩層含義:第一,那些不美好的“回憶”,作者舍棄了,沒有寫;第二,那些“美好的回憶”是作者選擇性地“加工”過的,是作者悲苦生活感情化后的“情語”。而作者的這些“舍棄”與“加工”,與作者在文章中對北平表現(xiàn)出的“無理的愛”,同樣都是源于作者對北平深入骨血的說不出的愛??!
四、總結(jié)
綜上所述,《想北平》是最能體現(xiàn)老舍先生散文風(fēng)格的作品之一,也是最能表現(xiàn)老舍先生對北平真摯愛戀的作品之一。作為一位習(xí)于錘煉語言的大家,他在這篇文章里呈現(xiàn)出的特殊語言現(xiàn)象應(yīng)當(dāng)加以重視,受到保護(hù),因為這里面蘊涵著作者最真切的風(fēng)格和最真實的情感!
參考文獻(xiàn):
[1] 老舍.老舍散文[M].西安:太白文藝出版社,2005:49-51.
[2] 老舍.老舍散文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4:105-107.
[3] 老舍.老舍名作欣賞[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10:48-50.
[4] 孔慶東.老舍的散文[M].南京: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2014:156.
[5] 老舍.還想著它[J].新文學(xué)史料,1981(5):118.
[6] 老舍.八方風(fēng)雨[J].新文學(xué)史料,1978(1):28.
[7] 老舍.還想著它[J].新文學(xué)史料,1981(5):119.
[8] 李怡,王玉春.老舍的青年時代[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
[9] 老舍.我的母親[J].新文學(xué)史料,1981(5):110.
[10] 李蓉.從豪斯質(zhì)量評估模式看張培基英譯散文——以《想北平》為例[J].岳陽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17(5):99.
作 者:陸 靜,浙江金華第一中學(xué)語文組教師。
編 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