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土
1 機械制圖教學
1.1 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
機械制圖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教師通過概念及舉例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學過程缺乏三維實體、理論知識的相互聯系,知識點只能獨立的記憶。
1.2 新型理實一體教學
新型理實一體教學從三維實體角度出發(fā)進行有載體的教學,解決了傳統(tǒng)講授教學中理實脫離的窘境,但僅僅提高了知識點的理解基礎卻無法達到知識點有效理解與記憶并存。
2 圖像化教學
圖像記憶采用圖像的方法幫助記憶。與傳統(tǒng)的聲音刺激記憶相比效率要提高3-10倍。結合思維導圖,快速閱讀及其它方法就可以做到輕松高效記憶文章的效果。
幾乎所有的機械制圖知識點多能在圖紙上進行體現,且有自己獨有的形體特征。在讀圖及繪圖的形體分析過程中,很少運用到文字的理論知識分析圖形,通常是通過圖像的對比的方式分析零件的幾何形狀及特征。
制圖的知識結構和運用特點與圖像記憶學習的方法不謀而合。在課堂中,利用圖像記憶的方式進行制圖的教學,用圖像代替抽象文字,讓學習更直觀、更深刻。 圖像化教學勢必將成為機械制圖的教學利器。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根據制圖特征、知識點關聯性、形成過程將圖像化的教學分成以下四大類:
2.1 圖片記憶法
制圖老師借助結合知識點與經過色彩等處理的典型圖像,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將制圖知識表達清楚,加深學生對規(guī)律的記憶。例如:兩物體疊加、讀圖中倒角類等
2.2 關系記憶法
機械制圖教師可以將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集合起來,挖掘出他們的共同特點及異常點,探討出它的變化。引導學生繪制出圖像變化圖,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及歸納總結能力。例如:視圖的種類、剖視圖的種類等
2.3 演示記憶法
制圖教師可以將一些典型的幾何體及產生的過程通過多媒體輔助進行演示、理實一體化的進行展示,直觀的激發(fā)學生探索,加深學生記憶。例如:組合體組合過程、切割體切割過程等。
2.4 情境記憶法
教師營造情境展示制圖規(guī)律的產生,共同探索知識點產生原因及過程。讓學生了解為什么,所以這樣。在感性認識中產生強烈記憶。例如:三投影面的產生、線、面位置特征等
3 教會學生看圖記圖本領
制圖學習過程中的遇到的圖紙圖像基本上不用文字的方式進行表達卻包含了許多的制圖規(guī)定、方法、要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利用圖像記憶法,制圖教師首先要利用知識點獨有的特征編排適合知識特點的圖像,并利用簡單易記文字進行歸納總結。其次,教師在上課時需要結合各類教學方法突出展示圖像知識點,并減少其他形式的展示,圍繞圖像加深學生學習記憶。最后學生通過有一定含義的問題進行思考,提高圖像在學生記憶的深度。
例:線的位置特征利用圖像化教學,該知識點屬于情境記憶法知識特征,可利用理實一體化的方式展示與學生面前,以教室三面為投影面,管子作為投影實物演示投影變化教授知識點,這種簡單演示并沒有讓學生銘記于心的效果,我們需要提供一項活動,讓學生參與展示、樂于其中并深入探討活動線的變化過程其投影的變化。這樣的情境教與學的過程足以讓一個學生遇到同樣的問題去思考這個直線變化后投影變化。
4 指導學生提取圖像方法
制圖運用主要在于識讀與繪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調用自己已有的圖像記憶分析現有圖形的過程。這個過程中,首先判斷運需要分析圖形于已有圖形的相似圖形,其次調用已有圖形進行對比特征分析,把已有的圖像特征與圖形進行對比分析。
例:半剖視圖的圖像化教學:半剖視圖知識特征屬于演示性記憶法與圖片記憶法的結合體,下面通過實題解釋下教學用的過程。教學過程中老師實體或多媒體展示半剖視圖的產生過程。與學生探討剖后與剖前的變化,加深學生對產生過程及變化過程的記憶。如圖1,當學生需要分析如圖2時,分析得出該圖與圖1比較相似,調用圖1的圖像提取當中的半剖特征對比圖2的各個位置進行分析得出分析學結論。
圖像化的教與學利用了制圖知識學習與運用特點,從原理的角度解決了學生記憶理論知識與抽象繪圖的實際困難,加深了學生對各知識點的記憶,提高了運用的高效性。但在一些獨立的、沒有邏輯性、硬性規(guī)定難以開展圖像化的教學,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去研究。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qū)第一職業(yè)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