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進香
如何交友,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保ā墩撜Z》16——4)。孔子說:"三種朋友有益,三種朋友有害。與正直的人為友,與誠信的人為友,與見多識廣的人為友,那是有益的。與諂媚逢迎的人為友,與刻意討好的人交為友,與巧言善辯的人為友,那是有害的。"
“友直、友諒、友多聞?!蔽覀円部梢岳斫鉃椋旱谝环N“友直”,是講直話的朋友;第二種“友諒”。是比較能原諒人、個性寬厚的朋友;第三種“友多聞”,知識淵博的朋友??鬃訉⑦@三種人列為對個人有助益的朋友。另外在朋友中,對自己有害處的三種,第一“友便辟”。就是有怪癖脾氣的人,有特別的嗜好,或者也可說軟硬都不吃,使人對他覺得有動輒得咎之難的朋友。第二“友善柔”。就是個性非常軟弱,依賴性太重。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錯,你要犯法,他雖然感覺不對,也不反對,跟著照做不誤。用現(xiàn)代語來說,等于是嬌妻型的朋友,可以說是成事不足,敗事也不足。第三“友便佞”。這種人更壞,可以說是專門逢迎湊合的拍馬屁能手,絕對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家伙,特別要當心。
“益者三友”與“損者三友”。對我們有益的是“友直,友諒,友多聞”;對我們有害的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裝腔作勢,刻意討好,巧言善辯)。如此黑白二分,大家未必做得到,但沒有人可以反對這番話??墒?,當我們?nèi)绱艘髣e人時,是否首先要反省自己屬于別人眼中的益友還是損友?
另外,孔子在〈學而〉篇談到一句交友的話,就引起了一些爭議。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論語》1——8)一般的質(zhì)疑在于“無友不如己者”,究竟在說什么?有人解釋為,比我差的人,我拒絕與他為友;這種解釋的困難很清楚:比我好的人,為什么要與我為友呢?并且,人與人交往,怎能一開始就分得明白誰比我差呢?所謂的“差”又是指哪一方面?
那么,到底要如何理解“無友不如己者”好呢?我們先分析原文前面的三個字“主忠信”,亦即:以忠信為做人處事的原則。只要是“主忠信”的人,我都可以與他交往,而“無友不如己者”的“如”,是“相似”之意。意即:不要與“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做人交友要以“忠信”為原則,然后“無友不如己者”,就是不與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也就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論語》15—40)。兩人若是志趣不相同,缺乏交集與共識,若是勉強交往也難以持久。這個道理不是很清楚嗎?有人喜歡運動,有人喜歡集郵,有人喜歡旅游,有人喜歡看電影、聽音樂,也有人什么都喜歡,那么我們在交友時,只看兩點:一是以忠信為原則,二是與自己志趣相近。然后,子張說得很好:“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边@不正是我們交友時應(yīng)有的態(tài)度嗎?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一語,在〈子罕〉篇(《論語》9——25)又重新出現(xiàn)一次,可見這整句話是不能分開念的。既然如此,我們何必擔心會因而交到損友?交友之道不可忽略一點:當我要求朋友時,必須首先要求自己。自己做不到卻去要求別人,那就完全背離了儒家的立場。完全背離了孔子的交友之道。
其實,所謂君臣之際,領(lǐng)導人與干部之間,也應(yīng)該屬于友道相處才對。歷史上創(chuàng)業(yè)的集團,主從之間,大都是友道相處。歷史上,皇帝與臣子以朋友相交的例子太多了,像唐太宗與虞世南、魏征等;像宋太祖經(jīng)常微服夜行,到趙普家去喝酒閑聊。在“友諒”這方面,唐太宗和房玄齡這些人都是這樣,不但皇帝諒解他,他也諒解皇帝。在文學上,唐代的詩最好,就因唐太宗的詩好,等于他提倡的??墒钱斢菔滥纤篮?,唐太宗認為已失去詩學上的知己,就不再作詩了。虞世南也是有名的書法家,和唐太宗一同起來的干部,是早年的“秘書長”,后來也是大臣。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歷史上任何一個新興時代,領(lǐng)導人與干部之間,幾乎都是友道相處。
又如清代的乾隆,他的政治作為,在歷史上是很可觀的。一般史學家,認為清初時代的成就,超過了漢唐。最有名善說笑話的紀曉嵐,就是乾隆時代的名臣,他們君臣之間,即友道相處,我們都知道叫“老頭子”的故事:有一個大熱天,翰林院的人熱得受不了,統(tǒng)統(tǒng)脫光衣服聊天,紀曉嵐人胖,更赤了膊。這時乾隆突然便服到翰林院找大家聊天,遠遠被發(fā)現(xiàn),大家一哄而散。紀曉嵐有深度的近視眼,一下子摸不到衣服,也沒地方躲,就鉆到桌底下去。乾隆進了翰林院,看不見人,就到處轉(zhuǎn),紀曉嵐近視眼模模糊糊,看見好像有人在轉(zhuǎn),躲在桌下悶不住了,就伸出頭來問:“老頭子走了沒有?”這可給乾隆逮到了,叫他出來問道:“你們這樣沒禮貌,為什么罵我老頭子?”紀曉嵐解釋說:“萬歲!萬歲!萬萬歲!國之大為‘老,國家元首為‘頭‘子是天子,全國百姓都稱陛下為‘老頭子,這是尊稱。”乾隆也就笑了。由于這個典故,可見他們君臣相處,有時候完全像朋友一樣。因為當皇帝也夠苦悶的,有大臣與自己談得來,也很好玩的。就如和珅,非常貪婪,官不很大,后來卻包攬大權(quán)。在乾隆晚年,大家向皇帝報告,政績樣樣都好,就和珅這個人應(yīng)該去掉。但乾隆始終不動他,后來有人問乾隆為什么偏袒和珅?乾隆說:“我知道和珅壞,但是你們總得留一個人跟我玩玩呀!”這是做皇帝的真話,一個人到了地位最高處,連一個可以說笑話,可以玩玩的人都沒有,就太苦了。譬如想買一個狗不理的包子吃,或買一碗綠豆湯喝?這些事總不能找大臣、將軍去辦,像和珅這種人,就會辦得使乾隆很愜意,所以乾隆才說要留著他玩玩。等到他兒子嘉慶皇帝上臺的時候就去掉了和珅,把他家里的財產(chǎn)全抄了出來。所以我們要了解,當了主管,到了某一種地位,所帶的人要用友道去相處,當然不要犯了乾隆的毛病,找和珅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