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佳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屬于素質教育內(nèi)容,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課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素養(yǎng),養(yǎng)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遵紀守法、誠信觀念、規(guī)則意識、國家觀念等,小學階段是學生人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教師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引導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新知識、新理念。道德與法治對于學生來講屬于隱性教育內(nèi)容,學生在她們課程中不僅僅能夠學習知識,還能夠得到心理方面的教育,逐漸實現(xiàn)心理成長,要想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性,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遵循自主性、主體性、開放性、隨意性原則,給予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放飛自我,擁有健康的身心,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 方法 應用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設置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和認識生活,并認識社會、了解社會,能更好融入社會。通過對這門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形成一種特殊的思想和感受,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但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弱,上課時也比較容易走神,小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難以持續(xù)。為了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樂學、會學,能積極主動地去進行學習,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能讓道德與法治教學事半功倍。而情境教學法的實施和應用恰好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這一問題和需求。
一、開展情境生活化教學模式
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所有的理論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并且最后也要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所以在此課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比較差,教師只有借助真實的生活案例才能夠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含義。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相對于是加強隱性教育工作,讓學生在心理、價值觀、動機、態(tài)度方面都能夠有所成長。例如,在學習“父母的難處”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家長平時在家里會有什么困難,引導學生明白家長的辛苦,從而能夠在家的時候幫助家長倒垃圾、洗完、倒水、做飯等,做一個孝順的孩子。在放學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幫父母洗洗腳,這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父母平時給自己洗腳時候心里的愛,明白父母平時為了自己而去辛苦工作,從而學生就能夠好好學習,將來成為社會發(fā)展有用的人才,成為父母、老師、社會的驕傲。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教學內(nèi)容既要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也必須是學生所需要的,教師要搜集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能夠積極、自主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去,無形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二、情境引入,體驗知識情感升華
學生是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的主體,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們積極地參與和思考。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對情境所涉及的問題進行原有經(jīng)驗和認知結構的分析,自己形成對問題的看法及對知識的理解。筆者在教授《我們的地球》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知地球的形狀和地貌特征,利用學生喜愛的哆啦A夢這個卡通人物,創(chuàng)設玩轉地球這個情境,讓哆啦A夢帶學生走進地球,了解地球的情境,并在情境中鼓勵學生動手嘗試探究,在地球儀和地形圖上摸一摸、看一看,發(fā)現(xiàn)地球是個橢圓球體,地球是凹凸不平的,地球上不同的顏色表示不同的地貌等。這樣,學生們在情境中一邊動手,一邊積極地開動腦筋,說出自己的想法,提升他們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情境能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地球,感受到地球的美麗,培養(yǎng)學生熱愛美麗的地球媽媽的情感。
三、情境展開,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
若是教師把道德與法治課堂變成一言堂式的老師說教,那老師與學生們之間缺少互動和交流,學生們在課堂上不僅感覺到枯燥無味,而且也難以使學生去深入思考、探討摸索,更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情境問題中,有效促進學生個體的積極能動性和團隊合作意識,老師需要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進行自學,指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閱讀課本、與小組同學交流等形式為情境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例如,在《節(jié)日大觀》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理解不同節(jié)日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教師有指導性地將課堂還給學生們,通過羅列出相關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學生們分組討論自己如果過節(jié),合作探究各個節(jié)日的特點,再讓各個小組上臺匯報,總結得出節(jié)日的活動形式,如春節(jié)的習俗:穿新衣、收紅包、走訪親戚等春節(jié)活動。通過這樣一個過節(jié)的情境匯報,有效激發(fā)了學生們了解傳統(tǒng)節(jié)日,主動去思考和表達自己是怎么樣過節(jié)及過節(jié)豐富多彩的形式,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思考、有所體會、積極參與,有效激發(fā)他們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四、情景應用,鞏固學生學習成效
學生的學習如果只是簡單的學,不能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就達不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活學活用的目的。所以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應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遷移”,用這個情境中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相似情境中出現(xiàn)的問題,讓學生對所掌握的情境進行歸納、并形,解決同類情境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更為復雜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學習《失敗怕什么》一課,學生們展開了“你在學習生活中遇到過的失敗調查”的活動,這樣的活動讓學生能從失敗中總結經(jīng)驗,并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為將來的成功打下基礎。通過實踐反思,讓學生懂得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氣餒,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總之,情境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能有效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和探究。蘇格拉底曾說: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鼻榫辰虒W法的運用無疑可以幫助我們點燃學生心中對知識的渴望和向往,但是每個學生都有他特有的學習環(huán)境,如何切實有效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需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因材施教,有針對性地去探索。道德與法治課作為德育的主戰(zhàn)場,更應將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讓學生走人情境,融人情境,這樣才能讓道德與法治課堂綻放無限魅力。
參考文獻
[1]胡福維.農(nóng)村小學品德課情景教學模式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1(06).
[2]張智勇.淺談小學品德課堂“對話”教學的有效性[J].基礎教育,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