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麗·吾斯曼
摘 要:在我國現(xiàn)階段,高校存在大量的學生自治組織和學生團體,為豐富學生生活、鍛煉學生能力提供了很好的舞臺。但我國的高校學生團體由于缺乏專業(yè)工作者和專業(yè)理論的指導,其作用的發(fā)揮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筆者在本文中引用西方社會工作三大方法之一的小組工作方法,來探討小組工作方法在我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以期為改進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種理論和方法借鑒。
關鍵詞:小組社會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運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面臨著學生思想意識多樣化和行為方式個性化的挑戰(zhàn)。除此之外,學生民族成分多樣、生活習慣的差異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增大。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由于缺少對學生個體的充分關注,加上教育者與學生身份的不對等性,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實際運用中,效果愈來愈不佳。社會工作歷經(jīng)百年的專業(yè)化發(fā)展和歷史的檢驗,其工作方法豐富多樣,尤其尊重案主的價值,注重發(fā)掘案主的潛能,培養(yǎng)案主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自決的主動性。社會工作既能預防學生問題的外化和發(fā)生,也能及時通過科學的方法糾正學生的“脫軌行為”,對問題學生也能進行“脫困”治療工作。社會工作能從學生個體、小組、社區(qū)三個層面為學生的成長和成才作出有效的貢獻。將社會工作方法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能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形態(tài)需要,也能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為高校學生問題的解決提供更優(yōu)方案。
1 學校小組社會工作概述
學校小組社會工作,又稱團體社會工作,是“在學校背景下,通過小組過程及小組社會工作者的協(xié)助,使小組中的個人獲得小組經(jīng)驗,行為改變,意識提升及社會功能的恢復,并達致個人、小組的成長和發(fā)展的一種專業(yè)的社會工作方法?!?/p>
相比個案社會工作,小組社會工作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這種幫助過程是在群體的背景中完成的;第二,它是在作為群體成員的相互關系中來學會處理個人問題的。小組社會工作可以改變成員原有的思想和行為,使其獲得小組其它成員處理同類問題的經(jīng)驗,學習適應相關環(huán)境的能力,獲取有關的生活技能,掌握和發(fā)展適應環(huán)境的社會價值體系,在同輩群體中得到接納和地位,并學習處理人際交往的能力和方法,挖掘自己的潛能,促進自己的成長和發(fā)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借鑒小組工作方法,可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群體的教育工作。
2 學校小組工作的實踐原則
(1)獨特性原則。工作者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每個成員的獨特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小組的獨特性,根據(jù)小組成員的整體需要,確定工作目標和介入方法。
(2)真誠接納原則。工作者不應該以自己的價值體系去對小組成員進行價值判斷,而是無條件地去接納每個小組成員,包括他們的長處和缺點。當然,真誠接納不代表工作者不能有自己的價值觀,而是不能簡單的以自己的價值觀去對他人作出判斷。
(3)同理心原則。工作者必須能夠對成員的心理感受和行為有同理心,既能夠代入小組成員的心理活動中去,做到“感同身受”,從而更好的理解小組成員的行為動因。同時工作者要“走進去”還要“走出來”,即能夠運用專業(yè)理論來分析小組成員的感受和行為。
(4)適度干預原則。工作者在小組活動中是指導者的身份,切忌過份干預甚至包辦代替小組成員活動。在活動前,工作者要幫助小組確定自己的活動目標?;顒又?,要鼓勵每個成員根據(jù)自己的能力積極參加小組活動并且鼓勵小組小員通過沖突去體驗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式。
(5)支持原則。工作者應該在小組成員的參與中,定期的對小組的進步進行評價,以保持小組的目的和有效性,適時地修正小組過程,創(chuàng)建具有促進轉變的支持性環(huán)境并為小組成員提供各種新機會。
3 小組社會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運用方法
根據(jù)小組工作的發(fā)展階段不同,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小組輔導專家杰瑞德·柯瑞指出,學校小組工作有五個基本技巧:小組前準備工作的技巧;小組開始階段的技巧;小組轉換階段的技巧;工作階段的技巧;結束小組的技巧。根據(jù)小組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和需要,小組工作者在不同階段的側重點和主要任務有所不同。在小組開始階段,小組工作者主要要處理好小組成員的選擇和小組目標的確定。在小組開始階段,小組工作者要使小組成員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小組成員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在小組轉換階段,要處理好小組成員的心理防衛(wèi)行為和成員間的沖突。在工作階段,小組工作者的主要任務是幫助成員及時調(diào)整小組目標,并督促小組成員遵照小組目標活動。在小組結束階段,小組工作者要作好小組工作的評估、小組成員的跟蹤服務等。
根據(jù)小組工作者在小組工作中具體任務的不同,小組工作技巧又可以細分為:總結技巧、集中焦點的技巧、關切的技巧、保證公平參與的技巧、阻撓和支持的技藝、質詢的技巧等。小組工作者可以根據(jù)小組任務的需要,具體考量應該具體采用哪種技巧或是幾種技巧的綜合運用。例如:湖北某高校在一次班會活動中,輔導員為了增強同學們的人際溝通能力,借鑒了小組工作中的“人際沖突情境演練活動”。在班會召開之前,把班上的同學分成了若干小組,每組人數(shù)在十人以內(nèi)。每個小組承擔一種沖突情境扮演活動,向同學們現(xiàn)場展示。其他小組同學充當觀眾,并且討論在這種情境下的應對方式。討論結束后,每組派出一名代表報告該組的解決方案,最后由輔導員帶領同學們討論出最佳的沖突處理模式,然后根據(jù)該方式再重現(xiàn)一次沖突情境。通過兩種不同處理方式的對比,使同學們親身體會到人際溝通技巧的重要性,增強人際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存在的問題及創(chuàng)新能力建設——以社會工作為視角[J].張書明.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7(02)
[2]社會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邏輯與現(xiàn)實路徑[J].徐選國,趙環(huán).青年探索.2015(02)
[3]社會工作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與成效[J].陳石研.教育與職業(yè).2015(09)
[4]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研究回顧及展望[J].趙君,張瑞,白永生.思想教育研究.2014(11)
[5]社會工作介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契合性、意義及其路徑[J].成洪波.思想教育研究.2014(11)
[6]簡析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工作相結合的內(nèi)在依據(jù)[J].楊威.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11)
[7]社會工作介入法: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途徑[J].涂杜思,梁慧,李景升.思想教育研究.2014(10)
(作者單位:新疆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