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
摘 要:當前,許多學生存在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這已經(jīng)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開展。特別是農村,隨著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必然產(chǎn)生許多由父母一方或由祖父母、親戚等代為撫養(yǎng)的兒童,即留守兒童,而他們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育的關鍵期,做好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促進兒童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農村 頑劣留守兒童 心理問題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進程的步伐不斷加快,農村的剩余勞動力開始大規(guī)模的向城市轉移,這既是農民理性選擇的結果,也是工業(yè)化、城市化和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然。但由于受到城鄉(xiāng)分割的二元社會結構體制和自身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這些農民工進城后卻無法享受到和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很多農民工無力解決孩子進城要面對的許多現(xiàn)實問題,如:住房、學費、交通等等。他們只能選擇將孩子留在農村老家,托人照看,于是農村便出現(xiàn)了大量缺乏父愛、母愛的未成年人,稱之為“留守兒童”。
一、頑劣留守兒童的心理特征
封閉式心理。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家庭環(huán)境不穩(wěn)定,使得他們沒有歸宿感和安全感,從而孤立自己,喜好獨來獨往。他們缺少父愛、母愛,缺少心靈的港灣、情感的依靠,性格變得內向孤僻,心靈變得脆弱、不堪一擊,對生活感到無助、失落,不愛與同學交流往來,期待真情真愛,渴望親情。自卑心理。與其他父母都在身邊的兒童相比,留守兒童更不喜歡參加各種活動及游戲,尤其是親子活動。親子活動的開展對留守兒童來說,是一種心靈的傷害,看著別的孩子與父母手拉手,看著別的父母正在鼓勵和安慰他們自己的孩子時,留守兒童的心里是很難過的,因此會形成不愿參加任何活動的心理。留守兒童在傷心難過或做錯事的時候,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便沒有心靈的“頂梁柱”,沒有堅實的后盾,沒有自信,產(chǎn)了自卑。
二、改善農村頑劣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充分利用學校教育資源。知識的缺乏可以通過繼續(xù)學習來彌補,然而,學習的興趣與良好的心理素質是難以得到彌補的。不健康的心理是摧殘留守兒童的“定時炸彈”。學校是“留守兒童”成長的搖籃,學校應盡可能創(chuàng)造和利用相關方面的教育資源。例如,學??梢越⒁粋€心理健康咨詢室,精心挑選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再如,學??梢远ㄆ趯α羰貎和M行調查,了解他們的心靈需求,為他們做備案,建立一人一檔的檔案材料,跟蹤調查。聯(lián)系他們的監(jiān)護人或者直接聯(lián)系他們的父母,告知他們孩子的情況,采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的方式對留守兒童進行相關教育與引導,讓“留守兒童”走出心靈陰影,讓“留守兒童”享受被關愛的陽光,讓“留守兒童”健康地成長!
三、建設農村頑劣留守兒童家園
農村居民一般文化素質不高,留守兒童在這樣的環(huán)境生活、成長,定會受到影響。因此,建設農村留守兒童家園,提高農村人民素質勢在必行。學校設立了心理健康咨詢室,在農村可以設立一些有趣味性的、技能性的、休閑性的、樂器性的興趣小組,讓留守兒童生活在、玩耍在一個高文化、高素質的環(huán)境中,促進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提高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是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園,學校應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幫助和關愛,從而才能彌補家庭關懷的不足,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農村的留守兒童由于監(jiān)護者整天忙于勞作,文化程度不高,無暇顧及他們。父母不在身邊,而正在青春期的他們思想還不成熟,做事情欠考慮,自我保護意識低,容易上當受騙,容易被不良風氣所感染、左右,心靈比較脆弱,從而形成叛逆、我行我素、抽煙酗酒、泡吧游戲,容易被社會不良人士帶壞。因此,學校應加大校風校紀的宣傳力度,杜絕學校周邊的網(wǎng)吧、游戲廳對未成人的影響,多組織一些公益活動,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呼吁大家共同攜手為留守兒童鑄造一個愛心“暖巢”。
五、建立平等的朋友關系
我們農村教師對頑劣留守兒童要傾注更多的心血,不只是物質上的“幫助”,更多是精神上的“關愛”。在思想上,要循循善誘地開導他們,多與他們談心,做他們的朋友;在學習上,要耐心細致地幫助他們,課堂上多提問他們,課后多輔導他們;在生活上,多關心他們,經(jīng)常了解他們的困難,為他們排憂解難。做他們生活上的導師,心靈上的朋友。這些孩子因父母常年不在身邊,多數(shù)在學習和生活上存在許多問題。但每個孩子都有閃光點,而閃光點的發(fā)現(xiàn),正是轉變他們的契機。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哪怕是幫同學從地上拾起一支筆,一次作業(yè)能認真完成,我們都要毫不吝嗇地給予表揚和鼓勵,以激發(fā)他們轉化內部動因,滿足他們要求撫愛和渴望尊重的心理需要,彌補他們成長中急需得到的父愛和母愛。在我所上的班級里有這樣一位男生,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偶爾回家,他上課跟老師叫板,下課打同學。剛開始時我對這位“刺頭”的學生也很頭疼。但有一天我手里的教案掉地上了,他走過來將教案拾起交給我,我對他說了聲“謝謝”,并且當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幫助了老師。從那以后我發(fā)現(xiàn)他總是在尋求被表揚的機會。安靜聽課的時間長了,課堂舉手發(fā)言的次數(shù)明顯增多,積極參加集體活動,幫助其他同學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因此只要他一有進步,我就表揚他。慢慢地他變得越來越好,成績逐漸提高,學期結束被評為班級“進步之星”。
六、針對性地教育“頑劣留守兒童”
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對癥下藥,因材施教,嚴禁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嚴禁體罰或變相體罰孩子,正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如:當懷疑孩子說謊時,千萬不要當面表現(xiàn)出對孩子的不信任,要通過多方調查,證實孩子確實在說謊,再進行交流溝通指導。當孩子與其他孩子發(fā)生糾紛時,要教育孩子主動承擔責任,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千萬不要支持孩子說謊,推卸責任。當孩子與我們對著干時,我們要充分冷靜,靜下心來思量后,再像朋友一樣與孩子親切交談溝通,指出孩子的不足、錯誤和缺點。當孩子缺乏自信時,我們要熱情鼓勵并告訴他(她):“孩子,把頭抬起來,我相信你能行!”
“孩子在,父母游”,頑劣留守兒童已成為各大網(wǎng)絡新聞媒體的焦點,一張張可愛的笑臉,一個個期待、渴望的眼神反復出現(xiàn)。這是我國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階段的普遍現(xiàn)象,父母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和養(yǎng)家糊口進入城市務工,教育工作者不得不積極面對這一現(xiàn)實情況。學校自古以來就承載教書育人的重大任務,因此學校應該對留守兒童進行特殊教育,以健康的心態(tài)勇敢面對現(xiàn)實,讓留守兒童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情感,讓他們健康、陽光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周素琴. 探究農村頑劣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與教育對策 [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14.
[2]周海章. 關于農村頑劣留守兒童心理問題探究[J].好家長,2015.
[3]涂平榮. 實施感恩教育,促進“留守兒童”幸福成長[J].新課程導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