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新萍
語言建構是指出于表達思想的目的,按照語言內部系統(tǒng)來建構話語——用詞匯組構句子,用句子組構段落和篇章。這種建構必須在積累的基礎上,沒有一定的積累,是達不到這種程度的。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內隱學習過程,它的養(yǎng)成是過程是模糊的、是在不斷的語言實踐中慢慢形成的。封·科若赫認為隱性知識顯性化的有主要五項策略:分享隱形知識、創(chuàng)造新的概念、驗證提出的概念、建立基本模型、顯現(xiàn)和傳播知識。 反復誦讀、潛心揣摩、熟讀成誦的過程是語言內化的過程,也是情感、思想、文化積淀的過程,更是形成記憶、獲得內隱知識的過程。
下面以《白楊禮贊》教學為例怎樣談談語文核心素養(yǎng)落實在課堂教學中的途徑。
一、確立學習目標——形成知識愿景
預習:了解作者茅盾,勾畫生詞,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在小組內將自己預習過程中不清楚的地方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說出來,小組商量,全班交流,確立本課的學習目標。
即: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和文章的中心意思;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特點。
二、關于象征手法的理解——概念的理解
學生說出自己理解的托物言志手法、特點、運用。
三、開展系列課堂活動——安排知識談話
活動一:學習生詞,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感悟文章中隱含的知識)
1.讀課文前教師提出思考題:白楊樹有哪些特點?將重點語句畫在書上。
明確:集中寫白楊樹特點的文字在第五段。
再讀此段,學生歸納此段是從白楊樹的外形、色彩、性格三個方面寫。從白楊樹的干、枝、葉、皮四個方面刻畫了白楊樹的外部形象。
第五段的最后兩句與前面的表達有何不同?
這兩句是議論句,是對這一段的總結和概況,白楊樹倔強挺立、努力向上發(fā)展,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這是由前面的外部形象得出的對白楊樹性格的歸納。 再讀,成誦
2.思考:第七段寫到北方的農民,白楊樹與北方農民有哪些相似之處?
找出原文回答。全班集體討論。
明確:“它在西北極普通,,不被人重視,就跟北方的農民相似;它有極強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壓迫不倒,也跟北方的農民相似”。
繼續(xù)思考:作者為什么要贊美白楊樹?
明確:“它沒有婆娑的姿態(tài),沒有屈曲盤旋的虬枝。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薄耙驗樗坏笳髁吮狈降霓r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說明:先我出白楊樹與北方農民的關聯(lián),再去理解作者贊美白楊樹的原因,就順理成章了。分三步按照白楊樹的象征性——贊美白楊樹的原因的思路,引導學生一步步閱讀學習;這也是文章的思路。通過學生活動一初步感悟到課文中隱含托物言志手法的知識。
活動二:細讀課文,小組討論
1.再默讀課文,思考:第2.3段寫了什么內容?這些內容與寫白楊樹有什么關系?
討論后,明確:
第2.3段介紹了白楊樹生長的環(huán)境,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形象,而且也點明了地點是西北高原,暗示了陜甘寧邊區(qū)—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抗戰(zhàn)的根據(jù)地,為后文揭示白楊樹象征的意義、表達中心意思做了有力的鋪墊。從寫作上來說,文章一開頭就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接下去不接著說明理由,而是先寫黃土高原,文章顯得迭宕曲折。這樣一轉折,使語氣舒緩起來,然后由緩到急,由疏到密,有節(jié)奏感。
2.指一名學生讀第七段,其他同學點評,再全班齊讀這一段。
學生之間歸納這一段的內容,點明白楊樹的象征意義,白楊樹象征了北方的農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說明:在理解了文章主要內容以后,再翻過頭去研究文章開始的內容,使學生整體把握全文,注意閱讀時前后的聯(lián)糸;同時,本文開頭與文章中心的關糸這個難點,因為有了前面對內容理解的基礎,對學生來說也就不很難了。通過活動二學生進一步了解托物言志手法運用的特征。
活動三:小組自學質疑,默讀,勾畫詞句,并小組討論,探究本文借物抒情的特點。
大多數(shù)學生此時都明白本文寫白楊樹但是作者的意圖遠不止是贊美白楊樹,而是借物抒情。
看看這篇文章是怎樣借物抒情的? 會從以下幾點思考:
(1)第七段作者用四個反問句構成排比句式,層層深入地點破了白楊樹的象征意義,氣勢充沛,酣暢淋漓。第一個反問句由樹及人,引起讀者的共鳴,為下文作鋪墊。 第二個反問句肯定白楊樹的不平凡品質,顯示白楊樹和北方農民之間的關系。 第三個反問句進一步明確白楊樹象征著堅強戰(zhàn)斗、守衛(wèi)家鄉(xiāng)的抗日軍民。 第四個反問句肯定了白楊樹的精神面貌,正體現(xiàn)了敵后抗日群眾的精神和意志。
(2)本文標題“白楊禮贊”的作用。
“禮贊”是崇敬和贊美的意思,表達了作者對白楊樹以及它所象征的對象的熱烈贊頌的感情。
說明:這是從詞語的含義理解作者的感情。
(3)文中很多語句沒有用“贊美”的詞,,但是里面卻蘊含著作者贊美的感情。
學生會找出以下這些句子“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干,筆直的枝。”“這是雖在北方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著倔強挺立的一樹” “但是它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
說明:還可以找出例子。通過這樣的練習,引導學生注意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去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學生還會在研讀課文市發(fā)現(xiàn)贊美白楊樹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線索。而文中還有直接抒發(fā)贊美感情的獨立成段的四句話。
于是老師再引導學生比較這四句話表達上的變化;結合上下文內容;分析出它們各自的作用。
第一句在文章開頭,起到了開門見山,提領全文主旨的作用。
第二句是在描繪了黃土高原的景色,勾勒白楊樹的遠景之后出現(xiàn)的。這句與第一句稍有不同,強調“不平凡”的同時,提出了“極普通”這一點,而且指出所贊美的白楊樹是在“西北”。
在細致、具體地描繪了白楊樹的遠景之后,出現(xiàn)了第三句,與第二句又略有不同,第二句指的是“遠景”,所以用“那”,這里是指“近景”,所以用“這”。在句式上也有變化。第三句用肯定句表示贊美,這一句的后面是否定句式。
第四句是在文末出現(xiàn)的。在批判了那些“看不起民眾,賤視民眾,頑固倒退的人們”之后,作者以同白楊樹在一起,贊美白楊樹為驕傲,為光榮,感情激昂慷慨,聲調也自然是“高聲”的了。這一句將感情推向高潮,與開頭緊緊呼應。
這獨立成段的四個抒情的句子,將全文內容串聯(lián)起來,現(xiàn)出作者思想感情的脈絡。從修辭角度看,這四句是運用了 “反復”的修辭手法,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強調與深化。
說明:這個訓練有一定的難度,但又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教學時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分解進行。先畫好四個獨立抒情的語段。然后比較出四個語段表達上的相同之處和不同所在,最后進行比較。通過以上三個活動學生也驗證了學生先前關于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
三、建立基本模型、運用知識——建構語言體系
活動四:學以致用,仿寫
1.再深情的朗讀第七段,學生在小組內,仿照此段用下列題目說一段話。
題目: 落花
說明:創(chuàng)造適合環(huán)境,學生嘗試運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小組內通過練習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
2.家庭作業(yè): 任選下列一個題目寫一篇作文。字數(shù)600字左右。
題目:1.路邊那棵樹 2.路燈 3.落花
說明:托物言志這些知識是學生自己在閱讀、探究、賞析過程中領悟的,但是知識了解還遠遠不夠,為了提高學生語言能力,我們安排數(shù)量足夠又能切實操作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來學習和積累,使其轉化為學生的能力,達到語言建構的目的。
作品中諸多的養(yǎng)分蘊含在具體的課文中,若內化為學生身心的一部分,并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運用,才能自動轉化為語文能力。誦讀時要探究語言規(guī)律,比如詞語意義的領會、修辭的妙處、作者情感的把握。文章的解讀要從情和美的角度去鑒賞感悟,引領學生真正走進作品,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語言建構離不開直觀的、形象的具體語言,但又不能簡單灌輸。需要引領學生反復揣摩、思考、比較,體會文章比較深層的涵義,分辨語言運用的細微差別。只有這樣不斷的學習、積累、運用,學生在已有的言語經(jīng)驗基礎上,才能逐步建構起自己的言語體系,才能有個人自己的言語心理詞典、句典和表達風格。
參考文獻
[1]王寧.《如何理解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語文學習》2018年第1期
[2]張民選.《隱形知識和隱性知識的顯現(xiàn)可能》,《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八期
[3]董蓓菲.《語文教育心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4]吳欣歆. 《探索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可操作性表達》《中國教師》2016-05-01總第2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