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凌云 楊銀虎 文 / 圖
大葉女貞又名冬青樹、大葉冬青,為木犀科,女貞屬植物,干形挺拔,枝葉濃密,是園林綠化中的優(yōu)良樹種之一。筆者從事大葉女貞培育工作10多年,現將總結出的大葉女貞繁育技術介紹如下:
大葉女貞為溫帶、亞熱帶常綠喬木,高可達10米,常呈灌木狀。樹皮灰褐色。葉對生,革質,有光澤,濃綠色,卵形、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圓錐花絮頂生,被白粉?;ㄆ?月份,果實成熟期10~12月份。性喜光,稍耐陰,稍抗寒,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不耐干旱、貧瘠。生長快,萌芽力強,耐修剪。適生于中性至微酸性或微堿性濕潤土壤。對氯氣、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害氣體抗性較強,吸滯粉塵能力強。
大葉女貞主要采用播種方式進行繁殖,也可采用扦插方式繁殖,后者主要用于科研方面,又分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
①種子采集。10~12月份,當大葉女貞成熟果實的果肉完全黑透后,用枝剪剪下果穗,堆積于陰涼處,人工揉爛果肉,取出凈種,用清水反復漂洗干凈,再用透氣塑料袋裝好,放于陰涼通風處。
②層積催芽。也可采取層積催芽的方式進行貯藏。將清洗干凈的種子和濕沙按1∶3的比例混合堆放。選擇干燥通風、陽光直射不到的室內,先鋪上1層10厘米厚的濕沙,采取1層種子1層濕沙混合堆放,層積5層以內,堆高30~40厘米,上面蓋少量濕沙,再用稻草覆蓋。濕沙的濕度以手握成團,松開有幾條大裂縫為宜,過濕易引起種子腐爛。在沙堆上插幾根秸稈或通氣的竹筒,以流通空氣。也可將種子和濕沙混合裝入帶孔的木箱或木筐內,定期搖動,防止種子變質腐爛。
③圃地整理。選擇土壤肥沃、水源及交通方便的中性壤土地做圃地,將圃地上的石塊、樹根、雜草等清除干凈。此環(huán)節(jié)主要分以下三步:
a. 整地。在秋冬季將圃地深翻1遍(深達35厘米),不耙,歷經1個冬季的風吹日曬、雨淋雪凍,促進土壤風化,可以減少病蟲害發(fā)生。利用冬季農村農閑時間勞動力豐富,組織人力將圃地四周的排水溝(俗稱圍溝)挖出。到翌年2月中下旬,實行“三犁三耙”,將圃地耙平,土粒充分耙碎。結合耙田,每畝圃地施充分腐熟的廄肥2500千克,或者腐熟的芝麻或菜籽餅肥200千克,或者硫酸鉀型復合肥(17-17-17)75千克,施各種基肥時每畝均可配以150千克的過磷酸鈣,通過耙田使肥料充分混合于土壤中。
b. 起溝做床。大葉女貞播種育苗采用高床。2月中下旬起溝做床。按1.5米打線起溝,床寬1.2米,溝寬0.3米,溝深0.25米。將溝中的土均勻鋪于床面,摟細耙平。為防陽光灼傷幼苗,床向多采用南北向。苗床長度一般在20米以內,過長須開中溝,使圍溝、廂溝、中溝“三溝”相通,以利排、灌水,同時方便人員作業(yè)。
c. 苗床消毒。播種前可進行1次土壤消毒處理,用70%敵磺鈉可濕性粉劑(1.0~1.5千克/畝)、硫酸亞鐵(15~20千克/畝)晶體拌細土撒施。對地下蟲害嚴重的圃地,提前7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噴霧。
④播種。3月初取出干藏的種子,用篩子將沙藏層積的種子也篩出,對兩種種子都進行進一步篩選,將霉爛、損傷的剔除。將干藏的種子用30~40℃溫水浸種24小時,每12小時換1次清水,撈起瀝干。進行條播,首先在苗床上按行距25厘米打線,用農具開條播溝,溝深1.5~2.0厘米,將浸種或沙藏過的種子均勻播于條播溝內,每畝播種量為20~40千克。播后覆細土1.5厘米厚,再用鋸末、松針、稻草等覆蓋,既保溫、保濕又透氣。然后采用噴灌法澆透水,并經常保持苗床適宜濕度。4月底5月初出苗,大部分幼苗出土后,分批揭去覆蓋物。并每隔7~10天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滅菌。搞好撫育管理,當年苗高可達1米左右。
①母樹選擇。大葉女貞屬較難生根品種,母樹樹齡較小對插穗生根的影響很大,因此建議選擇五至七年生的母樹,并對其搞好營養(yǎng)管理。
②圃地整理。大體上同播種繁殖的整地,但扦插苗地不施任何肥料,并且苗床必須進一步用工具耙細整平,土壤成團粒結構,苗床做成龜背形。根據扦插面積搭好遮陰棚,地上高度不低于1.8米,覆蓋透光率50%的遮陽網,遮陽網之間用鐵絲或結實的繩子相連接;同時在棚四周打好木樁,用鐵絲將遮陽網四周固定在木樁上,確保陽光不能直射或斜射到苗床上。計算好時間,在扦插前24小時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澆透苗床,進行消毒殺菌。
③扦插。3月上旬,剪取大葉女貞徒長枝、基部萌生枝、普通枝,修剪成15厘米左右長的插條,將上端平剪、下端斜剪成馬耳形,留1~2片葉,為減少蒸騰,將葉片剪半。插條基部用10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IBA)或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基部1~2小時后扦插,深度為插條的2/3,葉片盡量朝一個方向,以便均勻接受光照。一廂插完后,用噴壺澆透水,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殺菌。用2厘米寬、2米長的竹片搭成小拱棚,小拱棚兩頭各搭1個“十”字形架,用2米寬的薄膜全覆蓋,并用石塊、磚頭將薄膜四周封閉,以保溫保濕,防止細菌感染。
④插后管理。扦插后要搞好濕度和溫度管理。
a. 濕度管理。大葉女貞生根很慢,扦插后60天內應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基質含水量不需要太大,否則易爛根。平時可采取多次葉面噴霧方法,增加空氣濕度,減少扦插苗的蒸騰作用。50多天插條可生根,待大多數插條生根后,逐步通風煉苗。
b. 溫度管理。用小拱棚扦插,春季小拱棚內溫度一般在38℃以下。插條生根后煉苗,逐步去掉小拱棚上的薄膜和遮陽網,以延長苗木的光照時間,增強其適應自然環(huán)境的能力,培養(yǎng)健壯苗木。
嫩枝扦插是指采用大葉女貞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進行的扦插。大葉女貞嫩枝具有細胞分裂旺盛、生命力強、活力足、易于成活的特性。嫩枝扦插可采用全光間歇噴霧方式。
①苗木準備。6~8月份,在全光間歇噴霧溫室大棚中建扦插苗床。苗床寬度在1.2米左右,用蛭石、河沙填實,四周安裝15厘米高的擋板,以防河沙流失。提前24小時用高錳酸鉀1000倍液澆灌。
②采穗扦插。嫩枝扦插以在日出之前采條為佳。將采下的枝條放于背風陰涼處,并經常噴水,或用濕潤材料包裹,以免失水影響扦插效果,做到隨采條、隨短截、隨扦插。盡快將枝條短截成8~10厘米長的插穗,留1片葉,將葉片剪半,以減少蒸騰。為提高成活率,將插條基部速蘸1000毫克/千克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溶液5秒,隨蘸隨扦插,葉片盡量向同一個方向,以便受光均勻。
③全光間歇噴霧。扦插后,采用自動間歇噴霧管理。一般晴天待插穗葉片上水膜蒸發(fā)到剩1/3時開始噴霧,隔10~30分鐘噴霧10~30秒,陰雨天或夜晚減少噴霧次數,增大間歇時間。25~30天開始生根,40~50天可全部生根。待普遍長出幼根時,可在大葉女貞水分完全蒸發(fā)完后稍等片刻再噴霧;大量根毛形成后,可以在中午前后少量噴霧。經過煉苗的苗木于秋季移栽大田。
當大葉女貞幼苗長到5厘米左右高時要開始進行間苗。間苗可分兩次進行,視幼苗密度、生長速度及有無病蟲害而定。第一次在幼苗期的前期,從幼苗展開3~4片真葉,互相遮陰時開始。第二次間苗與第一次相隔10天左右,可結合間苗進行補苗,以保證幼苗分布均勻,補苗后要及時澆水踏實。大葉女貞一年生播種苗密度保持在每畝2萬~4萬株為宜。
對苗床盡量采用人工除草。用小鏟子等農具將苗床上的雜草剔除,對圍溝、中溝、廂溝的雜草可用鋤頭直接鋤去。一般每月需除草1~2次,10月份停止。
根據天氣情況適當澆水或排水。播種苗播后應避免土表干燥,澆水宜少量多次,否則會因土壤過于干燥不出苗。梅雨季做好排水,夏季干旱時注意澆水。播種苗可在6~8月份結合澆水進行追肥,每畝苗田追施尿素8~10千克,間隔15天1次,連續(xù)3~4次,邊追肥邊澆水清洗幼苗,以防燒苗。扦插苗采用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葉面噴霧,效果好。8月中旬以后停止追肥,以促使大葉女貞梢部木質化,有利于越冬。
常見病害有葉銹病、葉斑病,可用0.5%~1.0%波爾多液或50%胂?鋅?福美雙(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15天1次,連噴3~4次。蟲害有蚜蟲、大袋蛾、茶袋蛾等,可用40%氧化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噴殺。
大葉女貞適應性強,對水、土、肥要求不高,栽培管理比較粗放。如培育大苗,定植時宜適當密植,以促使干形通直,提高出苗量和土地利用率。注意每3年修剪1次,每年春季穴施1次復合肥。
大葉女貞四季常青,夏季白花滿樹,凌冬青翠,廣泛栽植于道路、公園、廣場、小區(qū)等處,是優(yōu)美的行道樹和園路樹。另外,還有藥用、抗有害氣體等實用價值,值得大力推廣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