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曉飛
(如東縣人民醫(yī)院,江蘇 如東 226400)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發(fā)病急、病情重的特點,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急性疾病之一[1],發(fā)病原因多為心肌處于嚴重缺血狀態(tài),造成其部分心肌出現急性壞死的問題,如果不能進行及時良好的搶救,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2],該疾病的常發(fā)人群為中老年人,該群體身體免疫力較低,患者在患病之后更容易引發(fā)一系列并發(fā)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起著嚴重的影響。因此一個效果良好的急診護理對病情的恢復有著重要作用,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護理效果,促進患者痊愈[3],本次研究采用優(yōu)質護理進行護理,效果良好,以下為具體結果。
本次研究對象為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例時間為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分為觀察組(n=33)和對照組(n=33)。排除標準: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損傷的患者;患有心腦細管疾病的患者。觀察組患者最大年齡為78歲,最小年齡為31歲,平均年齡為(55.23±2.28)歲,文化程度:小學12例,初中15例,高中以上6例;對照組患者最大年齡為77歲,最小年齡為32歲,平均年齡為(55.14±2.12)歲,文化程度:小學13例,初中16例,高中以上4例。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各個臨床數據經過比對之后,發(fā)現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進行對比。
常規(guī)護理應用于對照組患者中,基本護理包括:常規(guī)院前搶救、科學構建靜脈通道、對患者的心電圖狀況進行密切監(jiān)測、吸氧治療等。
優(yōu)質護理應用于觀察組患者中,首先,護理人員在接到急救電話后,要將相關急救設備及急救物品準備齊全,并且要對相關機械設備進行調控,做好萬全的準備,使其保持待機的狀態(tài)。其次,在患者進入急診室之后,要立刻給予患者科學輸液治療以及面罩吸氧治療。然后,對患者進行靜脈采血,檢測血常規(guī),對其心肌標志物也要進行嚴格的科學檢測,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及臨床生命體征的變化,如果出現異常要及時通知醫(yī)生。最后,急診正式開始后,醫(yī)護人員之間的配合程度是影響患者急診搶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護理人員必須與專業(yè)醫(yī)生的有效配合可以促進急診急救工作順利進行,在這個過程中,護理人員還要對相關急救流程進行記錄。
觀察研究和記錄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分別進行兩種護理方式的療效和滿意程度,將兩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滿意度和臨床效果進行調查,用滿意、一般滿意和不滿意來表達患者滿意程度,用顯效、有效以及無來表達臨床療效。顯效情況:進出急診室時間短,不良反應消失;有效情況:進出急診室時間相對較短,不良反應狀出現的頻率下降;無效情況:進出急診室時間長,不良反應沒有消失。
SPSS17.0軟件是檢驗本次涉及數據所使用的工具,計量相關的資料所使用的工具為(均數±標準差),并且進行t檢驗,應用(%)表示計數,行x2檢驗,P<0.05具有統(tǒng)計差異。
觀察組的總滿意率(93.94%)高于對照組(72.73%),可以進行對比。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滿意度比較
比較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的進出急診室時間(min)、住院時間(d)、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組間差異明顯,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搶救效果及各項指標比較
在現代社會中,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種常發(fā)的心內科疾病,具有病情發(fā)展快、病情嚴重等特點,該疾病發(fā)生的原因多樣,包括過度勞累、情緒不穩(wěn)、吸煙和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等[4],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因此必須要提高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診護理,改善搶救效果。優(yōu)質急診護理是如今國內較多應用的一種新型護理模式,其能縮短搶救時間及住院時間,發(fā)揮良好的護理效果[5]。
經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93.94%,對照組患者的總滿意率為72.73%(P<0.05),兩者差異明顯,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率遠遠大于對照組患者的滿意率。比較兩組的搶救效果及各項指標,觀察組的進出急診室時間(41.5±11.76 min)、住院時間(13.56±3.65 d)、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7.42±1.58)與對照組(54.3±26.96 min,16.24±5.54 d,13.15±1.61)比較差異明顯。
由此可見,優(yōu)質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診護理中的應用價值高,能夠提高患者搶救成功率,提高治療效果,大大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