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燕
摘 要:黨的十九大指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揭示了我們黨對自身建設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黨的政治建設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內容。堅持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抓好各項建設,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高度自覺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民主集中制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保障;政治擔當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使命。
關鍵詞:政治建設;從嚴治黨;新要求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8)07-0122-02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方向和效果”。黨的十九大關于黨的政治建設的論述揭示了我們黨對自身建設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表明了黨的政治建設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進一步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內容。十九大報告還指出“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在五大建設中,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地強調了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抓好各項建設,全面推進從嚴治黨向縱深發(fā)展。
一、高度自覺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
在“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的戰(zhàn)略中,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保證全黨服從中央,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tǒng)一領導,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首要任務。當前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我們黨仍面臨著復雜的執(zhí)政環(huán)境,仍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黨“進京趕考”的任務遠未結束。同時,我們還面臨著嚴峻復雜的外部環(huán)境,周邊安全環(huán)境考驗著我們黨對風險挑戰(zhàn)的駕馭能力。為了更好地統(tǒng)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黨將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突出地強調了黨要保持高度自覺,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問題。面對國內諸多問題,黨并沒有回避自身在發(fā)展和建設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沒有回避黨內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而是在諸多問題中抓住主要矛盾,牽牛牽住牛鼻子。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指出了黨員干部中存在個人主義等突出問題,并特別強調了在高級干部中極少數人存在的突出問題。十八大以來,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開始,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著力解決老百姓比較關心、比較反感的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推進反腐敗斗爭,反腐敗斗爭以果敢的勇氣和決心有效地開展,成效明顯,深得人心。加強黨的政治紀律建設是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有效方式,是規(guī)范黨員行為的重要途徑,黨員干部牢固樹立“紅線意識”,著力加強底線思維,在黨內營造遵章守紀高度政治自覺的氛圍。全黨要堅定執(zhí)行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十九大強調“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是我們黨最鮮明的品格”。黨的97年歷程告訴我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革新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品質,無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發(fā)展時期,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對黨的事業(yè)保持著高度自覺,完成黨在各個歷史時期的使命。高度的政治自覺是黨不回避自身存在問題的出發(fā)點,黨始終保持戰(zhàn)略定力,一心一意謀發(fā)展,集中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推進黨的事業(yè)不斷發(fā)展,不斷提升黨的執(zhí)政水平和領導能力。新時期,黨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面對繁重艱巨和前所未有的斗爭,黨從問題導向出發(fā),以高度自覺的自我革命勇氣解決這些問題,這是黨的事業(yè)興盛不衰的動力,是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的途徑,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
二、民主集中制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保障
民主集中制是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是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制定和貫徹執(zhí)行的保障。堅持黨的政治路線,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是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新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發(fā)展的歷史方位發(fā)生了新變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是一脈相承的,在新時代仍然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政治路線,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既要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又要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自信。加強政治制度建設,堅持在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相結合,既充分發(fā)揚民主,又善于集中統(tǒng)一。在當前黨內政治生活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寬松軟”的問題,在管黨治黨上存在“失之于寬、失之于松、失之于軟”的問題,在紀律建設中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這些問題對黨內主體責任追究不嚴、追究不力,容易形成“兩面人”。為了嚴格黨內政治生活,在黨內政治實踐中要進一步增強民主集中制意識。一方面,健全黨委會工作制度,防止走形式主義路線,反對“一言堂”的集中,克服民主發(fā)揮得不充分、權力過于集中的現象,建立健全黨委會事前、事中、事后制度,保障民主要素能貫穿其中,加強對權力的有效監(jiān)督。另一方面,提高領導班子的科學化水平,增強領導班子的全局觀念和責任意識,反對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兩面人”做法,行事多講政治、講原則、講規(guī)矩,立身正人,弘揚正氣,推動民主集中具體化、程序化。另一方面,黨員領導干部要帶頭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把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落實到工作中,在黨內政治生活中講真話、講實話,嚴守紀律底線,有強烈的紅線意識,做有民主作風、有全局觀念、有責任擔當、善于團結同志的典范。另外,要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建設,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協(xié)商作用,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思想引領作用,探索基層民主的多樣實踐形式,增強基層民主的活力。同時,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廣泛聽取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呼聲,集中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落實黨組織的主體責任,深化黨組織的服務內容,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人心、服務群眾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執(zhí)政權威,絕不是將執(zhí)政黨的權威等同于執(zhí)政黨的專制,而是在堅持人民民主的基礎上實現黨的集中統(tǒng)一領導[2]。民主集中制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要發(fā)揮民主集中制在黨的政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堅持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切實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帶頭和模范作用,堅定政治立場,堅持政治方向,堅守政治原則,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道路。
三、政治擔當是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使命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具有強烈的使命意識,為民謀福利、為民謀幸福的使命意識賦予黨強烈的政治擔當,將黨的自身建設與人民群眾的幸福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政治擔當是黨歷經千辛萬苦磨煉出的優(yōu)秀品質,是黨在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形成的政治自覺。在開啟新時代的新征程中,黨員干部要加強黨性鍛煉,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政治擔當使黨在理論上不斷突破和創(chuàng)新,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和嘗試,走出了一條適合基本國情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面臨的歷史使命有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為了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黨從政治擔當出發(fā),直面問題和矛盾,敢于觸及改革發(fā)展中的深層次問題,敢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勇于破除體制機制中的障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階段,新時代的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一全局和歷史性的變化賦予黨在新時代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賦予黨的建設的新要求。黨要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讓人民群眾過上有內涵、有尊嚴的美好幸福生活,黨肩負著強烈的使命意識,不斷消除當前人民生活中存在的不充分、不平衡的現象,著力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期望。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隨著從富起來向強起來邁進的過程中,一方面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諸多期待,另一方面是在新征程中會遇到諸多風險和挑戰(zhàn),有國內發(fā)展的不平衡問題,也有國際形勢的變幻莫測,這考驗著黨的執(zhí)政能力。政治擔當是執(zhí)政黨加強政治建設的路徑選擇,既需要執(zhí)政黨用更大的勇氣和決心面對矛盾和問題,又需要廣大黨員干部用強烈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一個8900多萬黨員和450萬個基層黨組織的執(zhí)政黨,在加強黨的政治建設中,牢記共產黨的使命意識,要牢記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不斷加強黨的政治功能建設,增強黨員政治過硬的本領,全面增強執(zhí)政本領。政治過硬與本領高強是辯證統(tǒng)一的,政治過硬必然有過硬的本領作為支撐,黨員干部政治過硬必然會積極主動提升過硬的執(zhí)政本領[3]。敢于擔當是選拔黨員干部的政治標準,是新時代黨員干部必備政治品格,是推進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中,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政治能力,堅持“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在政治立場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使命意識履行政治職責和政治擔當。
在深入推進偉大工程、偉大事業(yè)、偉大斗爭、偉大夢想的“四個偉大”進程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貫穿其中的一條紅線,充分發(fā)揮黨的政治建設的統(tǒng)領性和根本性,發(fā)揮政治自覺、政治過硬、政治擔當的作用,使黨永葆生機活力,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參考文獻:
[1]梁道剛.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幾點認識[J].嶺南學刊,2017(6).
[2]胡洪彬.習近平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思想論析[J].探索,2017(6).
[3]張忠義.牢牢把握黨的政治建設的根本性、統(tǒng)領性——學習貫徹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黨建思想[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