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鐵梅
一張絹畫能留存千年很難,但董源(?—962)的《瀟湘圖》做到了。據(jù)記載,明朝末年此畫被收藏家袁樞擁有,它躲過了李自成的兵火和水災(zāi)雙重劫難,清末被溥儀帶到長春流落民間,1952年被張大千覓得捐賣給政府,1959年被故宮博物院收藏,定為一級甲等文物。
整幅畫面,湖光山色之中山丘連綿,草木蔥蘢,農(nóng)舍掩映其中;如鏡的水面上,舟船、漁人、游客忙碌往返;沙洲葦渚之間,群鴨嬉戲,行人不斷,好一幅“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的水墨畫卷。水面寬闊,河網(wǎng)密布,山勢平緩,樹木濃郁,這是江南特有的地理風(fēng)貌。湖面上,近處一艘小船正緩緩駛離岸邊,一位貌似高官的紅衣人在幾位仆人的服侍中,端坐于傘蓋下,與沙洲碼頭上作揖恭送的友人們道別。對岸,一群漁夫正在捕魚,他們有的在岸上拉網(wǎng),有的在水里拽網(wǎng),還有的在中間指揮,從他們配合有度的動作中,你一定聽到了嘹亮的捕魚號子正在唱響。
此畫運(yùn)用了點子皴法。近看,密密麻麻的墨點布滿全畫,這種集中使用墨點的中國畫表現(xiàn)手法,稱為點子皴,也叫點苔法。
董源吸納眾家之長,綜合運(yùn)用披麻皴和點子皴,表現(xiàn)峰巒晦明、洲渚掩映、林麓煙霏的江南美景,因此被認(rèn)為是南派山水的創(chuàng)始人。他與他的衣缽傳人巨然、北派山水的代表畫家荊浩、關(guān)仝、范寬,以及對前兩派兼容并取的李成、郭熙等,一起將中國山水畫推向了至臻至美的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