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桂俠
摘 要:在進行機械效率題的訓練時,有用功的計算訓練熟練后,再訓練總功的幾種方法計算練習,關于機械效率的計算有了前面的練習后已不再有難點對學生來說,把握好有層次有條理的由淺到繁的熟練環(huán)節(jié)需要老師精心的對訓練的問題進行設計是解決本處計算題的關鍵。提高了學生解決計算題的能力,也因此提高了很多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
關鍵詞:初中物理 計算題 教學方法
初中物理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讓我有一個很深的體會,大部分學生對計算題感到難做也不會做,因為感覺計算題難做而不愿做計算題,或一遇計算題就知難而退,每每考試時的最后一道計算題一個班級孔只有幾個學生能夠完整的做出答案,而絕大部分學生試卷面的這一部分是空白,對于這種的情況的出現(xiàn),物理老師已是見怪不怪習以為常,我曾經(jīng)也以為這是正?,F(xiàn)象,可經(jīng)過細致的分析與思考并進行大膽的計算題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實踐后,這種情況在我的教學班里有了明顯的改善,提高了學生解決計算題的能力,也因此提高了很多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
現(xiàn)將我的做法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交流:
1.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建立起物理概念、深入透徹的理解物理概念的內涵,做到淺入深究再淺出,為計算題的教學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如在教學《壓強》一課時,教師首先將壓力的作用效果通過實驗讓學生進行了直觀而又形象的認知后,再引導學生對壓力的作用效果在直觀的基礎上進行理性的分析:壓力的作用效果本質上取決于什么,學生在再教師的引導分析后總結出單位面積上的壓力大小才是壓力的作用效果的真正原因,所以“單位面積上的壓力的大小”有它的實際的物理意義,定義為壓強。學生此時對壓強的認識已是從感性到理性、從直觀的認知到理論上的深入理解,對壓強本質上是什么有了清晰的認知、此時對學生來說壓強已不是不好理解的新東西,而是單位面積上的壓力的大小,壓強的計算也就是簡單的單位面積上的壓力計算過程,難度化解并使這一教學過程很好的符合了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淺入深究又淺出的構建起關于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結構,學生有了這樣的認知,學生已不再對壓強的計算過程有較難的感覺,反而認為壓強大小的計算也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學計算問題了。
2.在常規(guī)思維解題方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挖掘的有效的思維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也解決物理計算題的能力。如在教學《大氣壓強》一課時,學生在學習了托里拆利實驗后,懂得了大氣壓能托起76厘米汞柱時并能換算出大氣壓值是多少帕后關于大氣壓能托起多高的水柱的計算,學生會馬上想起用1.01×10的5次方PA等于水的密度乘以g再乘以水的高度的方法進行計算,此時教師引導學生用大氣壓托起汞柱的高度進行等式運算,計算過程簡便而又思維簡捷,這一過程的訓練是技巧更能體現(xiàn)學生活學用活的應變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培養(yǎng),很好的提高學生解決計算題的能力。
3.對于計算題的系列問題,教師應當有層次的對學生進行由淺入繁的計算能力的訓練。如在教學浮力一課的教學時,應用阿基米德原理計算問題較復雜的,這時教師可先訓練學生根據(jù)排天水的體積去計算排開水的質量再訓練根據(jù)質量計算重力的熟練度的練習,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公式進行浮力的計算練習而不是一步到位的做題練習。進行機械效率題的訓練時,有用功的計算訓練熟練后,再訓練總功的幾種方法計算練習,關于機械效率的計算有了前面的練習后已不再有難點對學生來說,把握好有層次有條理的由淺到繁的熟練環(huán)節(jié)需要老師精心的對訓練的問題進行設計是解決本處計算題的關鍵。
4.行之有效的簡化計算過程的思維訓練會起到非常好的計算能力培訓的效果。如在進行液體壓強一課的教學進,關于液體壓強的計算,關于水的深度與壓強大小的關系其實可以看做是深度乘以十的四次方的一個本質上的關系,為此反復的計算足可以是一種口算的方式完成不同深度處的壓強的大小計算一下子就把這一計算變得簡單而容易。多次的計算的過程訓練更體現(xiàn)很好的物理計算思維的培訓,此處的計算不再有任何的難點而言。初中物理本不復雜到讓那么多學生感到難到學不會的程度,只是需要一小小的能力培養(yǎng),這一步如果教師能有效的助力,可以讓太多的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體驗到學會物理與自己知識成長的快樂,從而樂學而善學。
5.在課堂講授中教師應結合可能結合的生活實例,對計算的過程中的應掌握的計算方法發(fā)散著訓練,以達到計算方法的有效把握,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題的解決問題能力。如在進行浮力一課的教學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與浸入液體的體積再到物理的體積關系的尋找時,在學生關于這一部分知識的認知過程中,我給學生一個物體告訴學生它的重力與材質后,接著進入到關于它你還能知道什么的引導討論與交流中,并每一步都要有具體的數(shù)字結果時,學生能從重力的計算開始,再到體積計算,再認識浸入液體的體積與排開液體的體積,以及它浸入液體后受到多大的浮力,此時若是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大小的問題,都是由學生自己說出來并通過一步步的計算解決的,學生在此過程中計算能力的成長是做任何一本書上的計算題時所達不到的,學生也會樂此不疲很好的進入到學習的狀態(tài)之中。
計算題的教學我也在成長中,不過我深信老師如果能把握好教學的有效手段,關于計算題難的問題會較好的解決,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物理能力。
參考文獻
[1]謝麗漪.初中物理學科分層教學的實踐與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2]李坤.初中物理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個案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
[3]沈亮.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蘇州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