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華,高曉慧
(1.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2.山西大學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中陽縣位于山西省西部,全縣轄五鎮(zhèn)六鄉(xiāng)。根據(jù)《中國語言地圖集》(1987),中陽方言屬于晉語呂梁片汾州小片,城關(guān)及附近的鄉(xiāng)鎮(zhèn)基本都說城關(guān)話,本文主要討論中陽縣以寧鄉(xiāng)鎮(zhèn)為中心的城關(guān)話。
中陽方言人稱代詞分為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和其他人稱四種,與普通話相比,中陽方言人稱代詞在語法功能和語用色彩方面展現(xiàn)了其多樣性。
表1 中陽方言的三身代詞
1.我[??423]、你[ni423]、兀[u?423]
普通話中的單數(shù)人稱代詞“我、你、他”在中陽方言中用“我、你、?!眮肀磉_,這是中陽方言人稱代詞單數(shù)的基本形式,與普通話的句法、語用功能基本相同,在句中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也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如:
(1)作主語
a.我到外面圪呀。
b.你要好好的念書,不咾后悔頓咾怎么呀了。
c.兀到呀圪咧嘞去哪里了,叫[那人]回來咾尋我唻。
(2)作賓語
a.你打的我做甚了。
b.誰磕打欺負你來了,咱尋兀些。
c.誰也曉不得兀到咾呀哪里咧了。
(3)作定語
a.你把我的本本放的呀哪里咧了,我尋也尋不見。
b.你的好吃的吃完咧么啦嘞。
c.你不要瞎動兀的東西。
(4)單獨回答問題
a.誰跟我圪了? 我。
b.誰先回答問題呀了?兀。
c.你聽誰說的了? 你。
說明:A.中陽方言中的單數(shù)人稱代詞不能直接修飾親屬稱謂,如我(的)爸爸、我(的)哥哥、我(的)姑姑、我(的)妹妹、我(的)兒子、我(的)岳父、我(的)嫂子、我(的)妻子、我(的)干媽,加不加“的”,都不是自然的語流,當?shù)厝硕疾粫@樣表達。人稱代詞修飾親屬稱謂時必須是與單數(shù)人稱代詞相對應的復數(shù)形式,并且不能再加定語標志“的”。也即領(lǐng)者為人稱代詞,屬者為長輩、平輩血緣親屬或晚輩、配偶等非血緣平輩時,領(lǐng)者的位置必須是人稱代詞復數(shù)形式,也即唐正大(2014)提及的“復數(shù)——并置”。例如:
a.彌媽可愛吃梨嘞。
b.[你家]媽不在居舍么,到呀圪咧嘞去哪里了。
c.兀家媽的管兀管的可嚴嘞。
d.彌[媳婦]子人可好了。
e.我才在路上碰見[你家]嫂嫂來。
f.兀家妹的快要出國留學咧。
需要說明的是,在例句a、b、d、e中,彌、[你家]、兀家等人稱代詞的復數(shù)形式在親屬稱謂前作領(lǐng)格時,在語義上表示的是單數(shù)義,即“彌媽”為“我媽”“[你家]嫂嫂”為“你的嫂嫂”等,這種復數(shù)形式單數(shù)化現(xiàn)象在晉語中是很普遍的。當領(lǐng)者的位置是第三人稱代詞的復數(shù)形式“兀家”時,根據(jù)當?shù)厝说恼Z感,屬者后面一般習慣加“的”,筆者初步判斷這可能和“兀”在中陽方言中兼指遠指代詞和第三人稱代詞有關(guān),如例句c、f。
B.當屬者為社會關(guān)系名詞時,屬者和領(lǐng)者之間可以是單數(shù)人稱代詞加“的”形式,也可以是人稱代詞復數(shù)不加“的”形式,但兩者的語用功能、語義色彩截然不同,如:
a.這就是我的領(lǐng)導/這就是彌領(lǐng)導
b.那邊穿黑色衣服的是你的朋友吧 /外且那個是[你家]朋友吧
c.外且那個是兀的徒弟 /外且那個是兀家徒弟的
d.這是我的學生 /這是彌(的)學生
上面例句中,后句與前句相比,在屬者與領(lǐng)者的關(guān)系方面表現(xiàn)的更加親近,前句是一般、客觀的陳述一種事實關(guān)系。
C.當屬者為人的器官等在語義上屬于不可讓渡關(guān)系的名詞時,領(lǐng)者必須為單數(shù)人稱代詞,并且必須加定語標志“的”。如我的頭、你的胳膊、他的腿,不存在彌(的)頭、[你家](的)腿、兀家(的)胳膊等領(lǐng)者為復數(shù)人稱代詞的說法。
D.當屬者為在語義上屬于可讓渡關(guān)系、方位名詞等一般名詞時,領(lǐng)者可以是單數(shù)人稱代詞加“的”形式,也可以是人稱代詞復數(shù)加“的”形式,但兩者的語用功能、語義色彩截然不同(大體上與上一種類似),如:
a.我的狗 /彌的狗
b.兀的眼鏡 /兀家的眼鏡
c.你的東面/[你家]的右面、兀家前面
在當?shù)厝说恼Z感中,當領(lǐng)者為單數(shù)人稱代詞時,加“的”是最自然的說法;領(lǐng)者為人稱代詞的復數(shù)形式時,第一、二人稱代詞后面習慣加“的”,第三人稱后面傾向于不加“的”,加“的”時就帶有強調(diào)性質(zhì)了。
E.當屬者為處所名詞時,領(lǐng)者可以是單數(shù)人稱代詞加“的”形式,也可以是人稱代詞復數(shù)不加“的”形式,如:
a.我的老家 /彌老家
b.你的學校 /[你家]學校
c.兀的村村 /兀家村
F.中陽方言中沒有謙敬稱謂詞“您”,在表達上下尊卑關(guān)系時,當?shù)貎A向于用這種方式:當領(lǐng)者為名詞時,領(lǐng)者名詞和屬者名詞之間加“家”,如:張明家爺?shù)?。有時也可以不加“家”,比如鄰居稱呼小明的奶奶時,一般不直接叫名字,而是稱呼“小明奶奶[ni?33ni?0]”,這樣的交流在當?shù)厥菚惩ǖ模瑓⒖计渌窖渣c的調(diào)查成果,這在晉語中是很獨特的。
2.我咱[??423tshA0]、你咱[ni423tshA0]、兀咱[u?423tshA33]
“我咱”、“你咱”、“兀咱”是“我、你、?!奔雍缶Y“咱”(“咱”在這里沒有實際意義)構(gòu)成的一種形式(喬全生1986),在中陽方言中也是表示人稱代詞單數(shù)的形式。
從句法功能上看,我咱、你咱在句中只能作主語,不能作賓語、定語,也不能單獨回答問題。與“我、你、?!毕啾?,“我咱、你咱、兀咱”在表示第一、二人稱單數(shù)的同時有表緩和語氣、商量的意義,比使用“我、你、?!憋@得更加親近。
例如:
a.你買下飯咧,么拉咾我咱給你捎上吧。/我給你捎上吧。
b.我不想動,你咱給我倒上一杯杯水。/你給我倒上一杯杯水。
c.你咱停停地閑著,來我咱給你和[那人]說圪。
d.你悄峭的,叫兀咱給你尋圪。
可以看出,與“我、你、?!毕啾龋拔以?、你咱、兀咱”在語義方面的商量、建議色彩。
學界對“我咱、你咱”有不同的看法。喬全生(1986)認為“我咱、你咱”分別是指代第一、第二人稱單數(shù)的代詞,是從宋金口語的“我咱、你咱”直接傳承下來的,邢向東(2000)認為“我咱、你咱”不是一個代詞,跟宋金口語的“我咱、你咱”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應當是“我給咱、你給咱”的省略形式。據(jù)筆者調(diào)查,根據(jù)中陽方言的語言事實和當?shù)厝说陌l(fā)音習慣,在中陽方言中還存在著“你咱給咱、我咱給咱、彌咱給咱、[你家]咱給咱”這樣的語句形式。例如:
a.我咱給咱洗幾個蘋果。
b.我做飯,你咱給咱出圪買點菜。
c.你騰開吧,來彌咱給咱示范一下怎么做吧。
d.孩們,不要看電視咧,[你家]咱給咱出外面掃院圪吧。
如果“我咱、你咱、彌咱、[你家]咱”是“我給咱、你給咱、彌給咱、[你家]給咱”的省略形式的話,中陽方言中“你咱給咱、我咱給咱、彌咱給咱、[你家]咱給咱”就可以寫成“你給咱給咱、我給咱給咱、彌給咱給咱、[你家]給咱給咱”,這既不合邏輯又不符合語言的經(jīng)濟原則,在當?shù)乩习傩赵捳Z中是絕對不會出現(xiàn)的。所以,我傾向于喬全生師“我咱、你咱”,是從宋金口語的“我咱、你咱”直接傳承下來的的觀點。
“[那人]”、“他”在中陽方言中也是表示人稱代詞單數(shù)的形式。從句法功能看,[那人]在句中可以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等句法成分?!八痹谥嘘柗窖灾胁唤?jīng)常使用,一般不能獨立充當句法成分,通常只用在“隨他去吧”中,常常暗含說話人一種無奈的意味。例如:
a.你不要聽兀的,叫[那人][各人]去。
b.[那人][一個人]不吃飯么,餓咾不要管。
c.這來來家大咧,不用瞎操心他們咧。
中陽方言中,“[那人]”、“?!焙汀八倍际潜硎镜谌朔Q單數(shù)的代詞,與“?!毕啾?,“[那人]”一般含有不滿、埋怨的色彩,“他”常隱含有一種無奈的意味,在方言口語中不經(jīng)常使用。例如:
a.我真的是解不下兀的想法。
b.我再么見過這底種人,真的是解不下[那人]的想法。
c.隨他去吧。/隨他彌去吧
d.你也上了年紀了,不用管他彌。
一般來說,a、b在語義上幾乎沒有差別,但a句表達的是說話人一種相對客觀的看法,表示說話人理解不了對方的想法;b句中說話人則帶有濃烈的感情色彩,表現(xiàn)出對對方想法的不滿意、不贊同;c、d句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意味。
從上文的描寫中可以看出,中陽方言單數(shù)人稱代詞存在兩套系列:我[??423]、你[ni423]、兀[u?423]、[那人][423]、他[thA24]和我咱[??423tshA33]、你咱[ni423tshA33]、兀咱[u?423tshA33]。這兩個系列在中陽方言中都是客觀存在的,兩個系列的區(qū)別在于:
(1)“我、你”在句中可以作主語、賓語、定語,并且可以單獨回答問題,而“我咱、你咱”在句中只能作主語。
(2)做主語時,與“我、你”相比,“我咱、你咱”常常表達一種商量、請求的語氣。
(3)“?!焙汀埃勰侨耍荨睆木浞üδ芙嵌瓤?,都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區(qū)別在于“[那人]”常常帶有不滿、埋怨的附加意義。
1.彌[miε24]、[你家][niA24]、兀家[u??4?iA24]
普通話中的“我們、你們、他們”,在中陽方言中的表述為“彌[miε24]、[你家][niA24]、兀家[u??4?iA24]”,這是中陽復數(shù)人稱代詞的基本形式,與普通話的句法功能基本相同,在句中可以作主語、賓語和定語。如:
(1)作主語
a.彌媽今過生了,彌今吃油糕嘞。
b.[你家]今出街呀了不嘞。
c.兀家可有錢嘞。
(2)作賓語
a.老師希望[你家]好好地聽話,這底家我再不會和[你家]發(fā)火咧。
b.你不要老是磕打欺負彌。
c.你不要瞎聽兀家的,聽我的肯定沒錯。
(3)作定語
a.這些是[你家]爺爺給[你家]的東西,不是給彌居舍的。
b.不要給兀家的圍墻上瞎畫。
2.彌[miε24]、我彌[??423miε24]
“彌、我彌”就句法功能而言,在句中都可以作主語,修飾稱謂名詞和處所名詞;在作定語修飾普通稱謂時,不能再加定語標志“的”。其差異在于我彌在作定語時不能修飾親屬稱謂詞,例如:
彌老師/我彌老師 彌居舍/我彌居舍
“彌、我彌”在語義方面沒有太大的區(qū)別,但在使用范圍和使用頻率方面存在細微的差異。如果是關(guān)系親近的人,一般用“彌”;關(guān)系比較疏遠的人或者陌生人之間,一般用“我彌”。但在實際口語中兩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彌”有覆蓋“彌”的趨勢。
3.彌咱[miε24tshA33]、[你家]咱[niA24tshA33]
這是我咱[??423tshA33]、你咱[ni423tshA33]相對應的復數(shù)形式,在構(gòu)成方式、附加意義以及語法功等方面都基本相同。例如:
a.我還沒啦吃飯,[你家]咱先起身出發(fā)吧。
b.彌咱做飯吧,你坐下看電視就行了。
4.咱[tshA33]
普通話的“咱們”在中陽方言中用“咱”來描述,與“彌”相比,“咱”是包括式的第一人稱代詞,就語法功能而言,“咱”在句中可以充當主語、賓語和定語等句法成分。如:
(1)做主語:天快要黑將來了,咱趕緊走吧。
(2)作賓語:你咱給咱出圪掃一下院去吧。
(3)作定語:這是咱的地,不是兀家的。
可以看出,“咱”作定語時,表示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共同領(lǐng)屬。根據(jù)當?shù)厝苏Z感,“咱”除了作為第一人稱復數(shù)使用之外,還可以指代第一人稱單數(shù),常表示一種特別直接的請求,例如:
這看起來挺好吃的,來咱也嘗一下么。
5.咱彌 [tshA33mi0]、咱彌家[tshA33mi33?iA0]、[你家]彌[niA24mi33]、[你家]彌家[niA24mi0?iA0]、兀家彌[u??4?iA24mi0]、他彌[thA24mi0]
(1)從句法功能上看,“咱彌”、“咱彌家”、“[你家]彌”、“[你家]彌家”在句中一般作主語和賓語,“咱彌家”在句中指的是說話人自己,在句中所表示的附加意義取決于語境。例如:
a.看你半天收拾得些甚了,來咱彌家給你西紅幫忙吧。
b.你看看咱彌家,要甚么甚,呀能和[你家]彌家比嘞。
c.怎么看吧么,咱彌家能和你一樣啦。
a句中“咱彌家”在句中指的是說話人自己,字里行間帶有說話人一種我比你強的態(tài)度;b、c句中,“咱彌家”帶有自我貶低、自謙的意味??梢钥闯?,在不同的語境當中,“咱彌家”可以表示不同的附加意義。
(2)“[你家]彌”、“[你家]彌家”從句法功能看,在句中主要作主語和賓語,有時也可作定語,它表示的是聽話人一方,常帶帶有些許不滿、諷刺和嫉妒的色彩。例如:
作主語:[你家]彌家/[你家]彌可是款了,走得路上連我也看不見。
作賓語:記得上學兀會,老師經(jīng)??洌勰慵遥輳浖遥勰慵遥輳洠瑥涁€是差生嘞。
作定語:還是[你家]彌家 /[你家]彌的衣裳洋氣,彌的土里土氣的。
(3)兀家[u??4?iA24]、兀家彌[u??4?iA24mi0]、他彌[thA24mi0]
“兀家、兀家彌”用法基本相同,在句中主要作主語和賓語和定語?!柏<覐洝痹诰渲谐洚斁浞ǔ煞謺r,常暗含有不滿、埋怨的附加意義。例如:
作主語:兀家彌/兀家全不去,咱到兀做甚去嘞。
作賓語:這些書是兀家彌/兀家的,咱不要動。
作定語:這是兀家彌/兀家的些東西,咱不要愛,咱也有了。
“他們”是“他”的復數(shù)形式,在句中可以充當主語和賓語,表示的是自己和聽話人以外的第三方,常常暗含有說話人無奈的附加色彩。
作主語:他們想做甚就做甚吧,咱管也管不了。
作賓語:你不用管他們咧,隨他們?nèi)グ伞?/p>
作主語:我不和你去咧,[各人]去吧。
作定語:在車上把[各人]的東西看好,不要叫人操心。
作同位語:這是兀[各人]在太原買的新衣服。
在中陽方言中,有一種特殊的人稱代詞“恩家、恩家彌家”,就句法功能而言,“恩家、恩家彌家”在句中一般作主語和賓語。例如:
作主語:
a.恩家臉黑的放下東西再走么,一句話也么說。
b.恩家們家這會是誰咧,款得誰也認不得。
c.恩家/恩家彌家這會有錢咧,呀哪里能認得咱是些誰了。
作賓語:
a.這些東西是恩家的,咱不要愛恩家們家的。
b.我也解不下恩家這地做是甚意思了。
c.咱也不要瞎說恩家彌家,咱全不清楚情況。
此外,“恩家”還有一些特殊的用法:
(1)“恩家”可以作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代詞,其在撒嬌、理直氣壯等語境中,常常用作第一人稱代詞,如:
a.太曬了,恩家真的不想走,你給我買冰棍去么。
b.恩家明明地提前和你說好咧,你怎么這底快就忘咧。
在說話人帶有輕微羨慕或者挖苦的意味等語境中,常常用作第三人稱代詞,如:
a.恩家每回考第一,你能和恩家比啦。
b.恩家長的俊丹丹的,不咾人們?nèi)珰g喜喜歡兀。
(2)“恩家”還可以作同位語,放在親屬稱謂詞或普通指稱人的名詞的前面,如:
a.(恩家)咱媽剛給你換了新衣服,你一會會再穿褿咧。
b.(恩家)高老師教的好,學生考上清華北大的可多咧。
例句中,有沒有“恩家”句子的意義沒有任何變化,“恩家”的存在加重了說話人羨慕或著埋怨的語氣。
中陽方言中常用人稱代詞共有24個,第一人稱8個,第二人稱6個,第三人稱7個,其他人稱代詞3個,稱代詞的語法、語用功能和語義色彩都有獨特性和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