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剛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青浦分院,上海2017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引起血管腔狹窄,造成心肌缺血而導致的心臟病,常被稱之為“冠心病”。冠心病的范圍很廣泛,炎癥、栓塞等導致管腔狹窄或閉塞的病癥都屬于冠心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冠心病分為心絞痛、無癥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猝死5種類型,該病的發(fā)作與情緒激動、季節(jié)變化、飲食習慣、體力活動[1]等因素有關。本文選取特定時段內的106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組給予不同藥物治療,現(xiàn)將治療內容和結果作如下報道:
選擇本院2017年5月-2018年3月內收治的106例冠心病患者,分為2組,所有患者均符合《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中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對照組:男女比例27:26,年齡58-75歲,平均年齡(68.6±5.2)歲,觀察組:男女比例 28:25,年齡 59-76 歲,平均年齡(68.2±5.1)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水平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以下資料可比。
對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治療,給予常規(guī)的ACEI、β受體阻滯劑、硝酸類制藥以及阿司匹林等常規(guī)藥物治療。而后給予對照組依澤替米貝(批準文號:H20130837)10mg/次,一天 1 次;辛伐他汀膠囊(國藥準字H20010170,南通華山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一次20mg,一天3次。觀察組給予150mg胺碘酮配以30ml生理鹽水行靜脈滴注,滴注速度為0.1-0.6mg/min,治療至患者心律失常癥狀消失后改為口服胺碘酮,每日 0.2g,每日一次[2]。
1.3.1 根據(jù)《心律失常療效標準中西醫(yī)結合會議制定的療效標準》對兩種治療方式下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進行對比,一共分為顯效、有效、無效;其中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或有顯著改善,早搏現(xiàn)象消失或者是次數(shù)減少>90%,且房顫次數(shù)偶發(fā)為顯現(xiàn);臨床癥狀有所改善,早搏次數(shù)減少約50%,房顫發(fā)生次數(shù)明顯減少為有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且早搏次數(shù)減少程度<50%,房顫次數(shù)發(fā)作頻繁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3.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其中包括LVESD(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ED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EF(左室射血分數(shù))三個對面進行對比;
1.3.3 血脂指標 血脂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3]。
對于本次研究所記錄關于患者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均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進行處理,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 t檢驗,當P<0.05 時認為數(shù)據(jù)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對比,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8.0%,對照組為82.9%,觀察組治療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項心功能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組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2。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血脂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組間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見表 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n(%)]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s)
表2 對比兩組患者心功能指標(±s)
組別對照組(n=5 3)觀察組(n=5 3)t值P值L V E D D(m m)5 6.7 6±7.6 2 5 1.2 6±5.3 2 4.3 0 8<0.0 5 L V E S D(m m)4 2.2 8±9.2 2 3 7.2 4±9.1 3 2.8 2 7<0.0 5 L V E F(%)4 1.4 7±8.0 7 4 5.2 6±6.2 8 2.6 9 8<0.0 5
表3 對比兩組患者血脂指標的變化(±s)
表3 對比兩組患者血脂指標的變化(±s)
組別對照組(n=5 3)觀察組(n=5 3)t值P值T G(m m o l/l)5.0 4±2.5 1 3.3 3±1.8 5 3.9 9 2<0.0 5 T C(m m o l/l)5.6 1±0.7 6 4.1 1±1.5 2 6.4 2 5<0.0 5 H D L-C(m m o l/l)1.7 2±0.6 8 2.6 8±1.2 2 5.0 0 3<0.0 5 L D L-C(m m o l/l)4.1 7±1.4 9 2.7 1±1.1 5 5.6 7 4<0.0 5
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目前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發(fā)病年齡在20-40歲之間,主要病因尚不明確,據(jù)大量臨床有關資料顯示可能與神經類型、環(huán)境因素等外界因素有關。尤其是近年來,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而且發(fā)病年齡趨于低齡化,其中最大的誘因為高血糖、高血壓以及高血脂[4],據(jù)資料顯示:北方省市冠心病發(fā)病率普遍高于南方、城市患病率高于農村,普遍呈上升趨勢。
依澤替米貝為一種新型膽固醇吸收抑制劑,可以有效抑制腸道膽固醇的吸收,減少到達肝臟的膽固醇從而增加血液中的膽固醇的清除率。辛伐他汀是常見的治療冠心病的藥物,有助于降低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且該藥物具有不干細胞選擇性,不僅可以抗動脈粥樣硬化,同時也能促進血管的生成,毒性低療效確切,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的風險;兩者聯(lián)合用藥有協(xié)同降低膽固醇的作用。胺碘酮有α、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具備輕度Ⅰ及Ⅳ類抗心律失常性質,可以延長各部心肌組織的動作,有利于抑制心房傳導鈉離子內流,減慢傳導速度,從而減低竇房結自律性且對靜息膜電位高度并無任何影響[5-6]。
綜上所述,胺碘酮用于治療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颊?,在提高治療有效率的前提下還能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