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于遵素 陳志敏
“親愛的孩子們,故事時間開始了,我是牛爸,我是牛媽……”每天晚上睡覺前,成都實驗小學三年級4班的陽陽都要打開手機軟件里的“蝸牛慢慢讀書會”,伴著“牛爸”“牛媽”磁性的嗓音入睡。
聽故事,這也是三年級4班49名同學每天的“必修課”,這個幸福得讓人羨慕的電臺是班級的“專屬電臺”?!拔伵0唷闭撬麄兊陌嗝蠋煱籽┍硎尽澳呐孪裎伵R粯勇?,每天進步一點就開心”。
講故事的“牛爸”“牛媽”則來自蝸牛班的“UBER”家長聯(lián)盟。在白雪的帶領下,大量愿意深入?yún)⑴c到班本課程中的家長們聚集在一起,利用閑暇時彼此支持,共同研發(fā),讓教室變得很“遼闊”。
“蝸牛班”剛進入一年級時,學校的閱讀時間有限,家長們也忙,怎么保證孩子們每天都有故事聽?白雪把這個難題拋到家長群里,一位媽媽提議:“就由家長當主播,做一個自己班級的電臺吧!”
升入二年級的第一天,“蝸牛電臺”正式開播,利用微信“荔枝FM”和“干聊”平臺,每晚用一個故事跟孩子們道晚安。它打破了課時的限制,將學校和家庭連接了起來。
電臺的故事,最初由白雪推薦。后來,白雪讓孩子們自己推薦,并附上推薦評語及推薦原因。
那么,又從哪里去找好的書籍和故事呢?白雪和一個推廣閱讀的公益組織取得了聯(lián)系,每周每個孩子可以借閱兩本書,每周交換一次?!爸芏椭芪迨恰瘯铡蠹一ハ嗤扑]書目,交流閱讀心得,平均下來,每個學生每學期可以閱讀80本書?!边@就成為了電臺節(jié)目的“故事庫”。
孩子不僅可以參與線上推書,電波那頭的“牛爸”“牛媽”還時常來到孩子們的身邊,和孩子們一起創(chuàng)作故事。
今年中秋,故事媽媽從電臺里來到了教室,用戲劇故事的方式講述了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那一天,班級里的每一個孩子都是故事里的主角,他們手中的月亮就是故事里的月亮,或貪吃,或調皮,或神秘,或臭美,或善良,還藏著好多秘密。因為故事的魔力,每一個孩子都成為中秋的故事人。
伴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蝸牛慢慢讀書會”也在不斷成長。
當了解到孩子們上學和放學會在路途中花費不少時間,蝸牛電臺就開設了兩檔新節(jié)目,叫作“上學路上”和“放學路上”,每期節(jié)目10分鐘。
“上學路上”以零碎時間學習為主,邀請有意思的老師和孩子們分享知識;“放學路上”以開闊眼界為主,邀請有意思的人來到蝸牛電臺,分享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喜歡的書。在零碎的時間里,喚醒耳朵學習。
“我們用真誠把書籍包裝成了一塊塊糖果,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歡。每一天的故事推送,帶來的是孩子們對于讀書的熱情?!卑籽┍硎?,開播兩年來,蝸牛電臺已經(jīng)從原有的“故事和你道晚安”,發(fā)展為“小蝸牛上學去”“牛爸牛媽講世界史”“牛爸牛媽讀國學經(jīng)典”“牛爸牛媽講故事連載”等五檔節(jié)目。
去年暑假,“蝸牛慢慢讀書會”開始有了同學們的聲音。
在班級的“蝸牛自由戲劇社”活動時,“牛爸”“牛媽”讓孩子們自己講故事、朗讀詩歌,上傳到電臺節(jié)目里。雖然故事或詩歌都很短,但每個孩子的表達能力、講故事時的情緒都很生動自然,并且各有特色。
“有打算,等他們再大一些,這個電臺就交給他們自己來做。”白雪和家長們有些期待。
在白雪看來,當班級家長變成了教育的“策展人”,可以圍繞興趣和要解決的問題找到更多合適的資源和信息,共建“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