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夏男 趙淑文
一、直擊高考(見表1)
二、思維構(gòu)建
★知識網(wǎng)絡(見圖1)
★重點剖析
1.地圖上的方向(見表2)
2.等高線地形圖
(1)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見圖2)。①海拔(絕對高度):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如圖中甲點海拔為1 500米,乙點海拔為500米。②相對高度:一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如圖中甲點和乙點的相對高度是1 000米。
(2)主要地形部位解讀(見圖3、表3)。
(3)基本特征。①等高線的概念:是地面海拔相等的各相鄰點所連成的閉合曲線。②等高線的基本特征(見表4)。
(4)地形基本類型(見表5)。
(5)應用。①判斷水系、水文特征(見表6);②判斷河流流向及流域面積(見表7);③判斷氣候特征及差異(見表8);④地形狀況與區(qū)位選擇:選點(見表9);選線(見表10);選面(見表11)。
(6)相關(guān)計算。①計算兩地間的相對高度。從等高線圖上讀出任意兩點的海拔,就可以計算這兩點的相對高度:H相=H高-H低。②計算兩地間的氣溫差。已知某地的氣溫和兩地間的相對高度,根據(jù)對流層氣溫垂直遞減率(0.6℃/100 m)可計算兩地間氣溫差異:T差=(0.6℃×H相)/100 m。③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鱄的取值范圍是:(n-1)d≤△H<(n+1)d。④計算陡崖的絕對高度(見圖4)。陡崖崖頂?shù)慕^對高度:H大≤H頂 (7)地形剖面圖的繪制(見圖6)。第一步:確定剖面線。在等高線圖上畫出一條剖面線(可能為已知,如圖6中的A、B)。第二步:建坐標??v坐標表示高度,橫坐標表示水平距離。第三步:確立比例尺。垂直比例尺一般是原圖的5、10、15、20倍,倍數(shù)越大,起伏越明顯。第四步:描點。將剖面線與等高線的所有交點(或僅描關(guān)鍵點,如最高點、最低點)按其水平距離和高程轉(zhuǎn)繪到坐標圖中。第五步:連線。用光滑曲線將各點順次連接,注意相鄰兩點間的升降趨勢(如圖7中8、9兩點高度相同,兩者之間為河谷,地勢較低)。AB間的剖面圖見圖7。 三、真題透視 ★試題回放 (2015年江蘇卷)我國東南沿海某地擬修建一座水位60米的水庫。圖8為“擬建水庫附近地形示意圖”。 1.建設成本最低的水庫大壩宜建在: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題考查等高線圖的判讀及應用。甲地兩側(cè)等高線為60米,且上游為盆地地形,可建成水位60米的水庫。甲地位于峽谷處,大壩工程量小,建設成本低,A項正確。 (2014年上海卷)讀圖9某地區(qū)等高線示意圖單位:m)和地形剖面圖(單位:m),回答2~3題。 2.左圖中剖面線AB和MN的交點在右側(cè)兩剖面圖上所對應的位置分別是: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3.若該區(qū)位于一個擬建水庫的庫區(qū)內(nèi),當最高蓄水位達海拔150 m時,圖示范圍內(nèi)將出現(xiàn): A.一個島 B.兩個島 C.三個島 D.無島 解析:第2題,交點為鞍部。AB線大致沿山谷到鞍部的剖面,故鞍部為最高點,故選②;MN線是沿山峰到鞍部的剖面,鞍部為最低點,故選④。所以答案為D。第3題,由圖中等高線的數(shù)值與分布可知,當蓄水位達150 m時,只淹沒了中間的帶狀區(qū)域,南北兩側(cè)區(qū)域全部出露,沒有島嶼形成。故選D。 ★方法技巧 (1)等高線地形圖的常見考查方向及其判讀技巧(見表12)。 (2)等高線地形圖中河流流向的判斷方法。①根據(jù)等高線的數(shù)值變化判斷出地勢的大致走向,按照“水往低處流”的規(guī)律進行判斷。②根據(jù)等高線的彎曲方向進行判斷,在等高線地形圖上,河流的流向與河流處等高線的凸出方向相反。③根據(jù)河流的干支流進行判斷,河流的干流和支流流向總是趨于一致的,知道一個支流的流向,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斷。 (3)地形剖面圖的判讀技巧。判讀地形剖面圖,主要抓住“三看”(見圖10)。 (4)地形剖面圖的應用——通視問題。對于等高線地形圖中的通視情況,可先作簡單判定,然后再畫剖面圖證明。①根據(jù)坡度陡緩情況判斷。如果是上陡坡下緩坡(凹坡),則可以看到;如果是上緩坡下陡坡(凸坡),則無法看到,如圖11和圖12所示。②是否穿越溝谷。如果穿越溝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勢會升高,即使地勢再降低,也會因為地形阻擋而無法看到,如圖13所示。 ★訓練拓展 圖14為我國西北干旱區(qū)某山地脊線圖。圖中的等高距為100米,M1與M2的海拔均為3 500米。據(jù)此回答問題。 1.甲地與乙地的高差可能是: A.90米 B.100米 C.200米 D.300米 解析:讀圖可知,甲地海拔在3 600~3 652米,乙地海拔在3 400~3 500米,因此甲、乙兩地相對高度在100~252米之間。
等高線圖可以反映一個地方的地貌特征。圖15為某地區(qū)等高線(單位:m)圖。據(jù)此完成2~3題。
2.圖中主體部分表示的地表景觀最可能是:
A.新月形沙丘 B.山地梯田
C.三角洲平原 D.濱海沙灘
3.圖中河流的流向及河流與水渠的關(guān)系是:
A.河流自南向北流,河流水補給水渠
B.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水補給水渠
C.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匯入河流
D.河流自南向北流,水渠水匯入河流
解析:第2題,讀圖可知,圖示絕大部分地區(qū)的海拔在1 200米以上,不可能是海拔較低的三角洲平原和濱海沙灘,故排除C、D項。圖示地區(qū)的等高線分布不符合新月形沙丘的特點,故A項錯誤。圖示地區(qū)是海拔較高的山地,且等高線比較稀疏,故B項正確。第3題,圖中無指向標,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法定位。從圖中河流、水渠和等高線的組合情況可知,河流自北向南流,水渠水自西向東匯入河流,故C項正確。
5月初,幾位“驢友”到我國東南部某山區(qū)旅游。圖16為該山區(qū)地形示意圖,圖中①~⑥處為露營和觀景的備選地點。據(jù)此回答問題。
4.最適宜作為露營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①地位于河谷地帶,山區(qū)河水漲落幅度較大,且我國東南地區(qū)5月份降水較多,易發(fā)生山洪災害,①地易受洪水威脅。②地位于高于河谷的山坡,地勢起伏和緩,易于安營扎寨,不易受洪水威脅,取水便利,因此選項B為正確答案。③地位于陡崖底部地區(qū),易受落石威脅。④地海拔較高,在山峰以北,夜晚氣溫較低,風力較大。
新疆牧民季節(jié)性地轉(zhuǎn)場在冬、夏牧場之間。圖17為新疆某地冬、夏牧場分布示意圖。據(jù)此回答問題。
5.圖中四條轉(zhuǎn)場線路最合理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及應用。圖中③線路沿線等高線分布較均勻且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得出③線路為河谷地帶且冬、夏牧場之間坡度變化較小,故③線路最合理。線路①②沿途均有坡度較陡路段。線路④個別路段陡峭且要翻越山峰,線路加長。
(2013年天津文綜卷)某中學地理小組對圖18所示區(qū)域進行考察。據(jù)此回答問題。
6.為了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當?shù)卣媱潓D中a、b、c、d四處居民點集中到一處。地理小組建議居民點集中建在水源最豐富的地方,該地應選在:
A.a處 B.b處 C.c處 D.d處
解析:本題考查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河谷地帶為集水區(qū)域,水源豐富。圖中a地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說明a處為河谷地帶,水源豐富。
作者單位:1.徐州市王剛特級教師工作室(221000); 2.江蘇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221001);3.江蘇省徐州市沛縣教師發(fā)展中心(2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