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
怒斥曹雪芹“現(xiàn)代感太強,不古風”,怒斥老子《道德經》“看不懂”,要求作者“再練練文筆”,贊美《水調歌頭》“寫得比林夕好”,表揚《資治通鑒》“寫得不錯”,勉勵作者“加油更新”……最近有網友整理了各大網絡平臺上種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留言,瀏覽一遍后不禁為一些年輕人的文化素質感到憂心。現(xiàn)實說明,如果一個人始終沉浸在網絡閱讀中而疏離經典文化,就難免出現(xiàn)知識結構的缺陷,難免鬧出說“曹雪芹寫得不夠好”的笑話。
聽網絡音樂、讀網絡小說、看網絡視頻、玩網絡游戲、用網絡訂餐……今天的許多年輕人正是這樣生活的。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中心,須臾不可離開。但不得不承認,網絡文化的若干特點對于人的成長不利。人的成長既是身體的成熟更是心智的成熟,而心智的成熟離不開經典文化的滋養(yǎng)。經典文化專注于世界與人生的根本性問題,文字與內涵都比較深刻,需要耐心品味,反復思考,才能有所收獲。網絡文化則以速度見長,是追新逐異的文化,不停地更新是其基本發(fā)展模式。一個習慣了在網絡上沖浪的人往往很難再集中注意力投入艱深的文本閱讀。畢竟和幾秒瀏覽一條微信或一則短視頻相比,長時間閱讀需要的注意力要高出幾個數(shù)量級。網絡閱讀實際上是“淺閱讀”,就像一位學者所說,沉浸在現(xiàn)代數(shù)字化媒體之中,“我擁有信息,但沒有知識;我擁有觀點,但沒有原則;我擁有本能,但沒有信念”。
傳統(tǒng)的閱讀方式需要投入專注力,是典型的延遲滿足,而網絡文化是即時滿足的,只要投入其中立刻就會讓人產生欣快感,但代價是容易喪失耐心和專注。
目前我國網民總數(shù)已超過7億,如果年輕人從小沒有接觸過經典文化而一直沉浸在網絡之中,就難免會出現(xiàn)淺薄幼稚、缺乏專注和耐心等問題,知識結構存在嚴重缺陷,怒斥曹雪芹和老子的笑話也就在所難免了。
網絡的誕生是人類文明的一次偉大進步,但我們應該合理使用,取其利而去其弊,讓網絡成為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的助力而不能在網絡的汪洋大海中隨波逐流。在欣賞網絡文化的同時切不可疏離經典文化。
經典是一個民族精神大廈的基礎,一個沒有經過經典洗禮的心靈不會是強健而豐滿的心靈。在網絡文化日新月異的今天,年輕人應有足夠的自覺,主動補上經典閱讀的課程,用堅實的經典閱讀“對沖”網絡閱讀的缺陷,使自己走向成熟。
——摘自《 人民日報 》2018年08月02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