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古代“勢”出現(xiàn)在美學范疇,在文學、書法等藝術形式中較為常見,書法史上最早出現(xiàn)“勢”這個概念是在漢代,此后歷代書家和書法評論家,對書勢的審美意蘊不斷補充。書法是用毛筆書寫漢字,所以書法之勢貫注在書法形式因素的各個層面,包括點畫的筆勢、結體的字勢以及章法的全局之勢,三者從局部到整體渾然一體,不可分割。本文主要從筆勢、字勢和動勢三部分來淺談勢在書法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勢;筆勢;體勢;動勢
一、勢的概念
“勢”在許慎《說文解字》中并未出現(xiàn),《說文解字》段注:“蓋古用執(zhí)字為之。”執(zhí),古文字作手持農具種植狀。種植是要用力的,所以后來廣泛使用的“勢”,有意在“執(zhí)”下面加一個“力”。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勢”為氣勢之勢,按,力也。勢植用力最勞?!闭f明“勢”本質上體現(xiàn)為一種力。這種力是帶有方向的運動。如衛(wèi)夫人《筆陣圖》中說“一,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丶,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边@些筆畫中都體現(xiàn)了力的運動方向,也就都體現(xiàn)了勢。
二、“勢”的來源
先秦文獻中的“勢”具體用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周易·上經(jīng)》中的“地勢坤”,“勢”指的是地形高下之勢。《尚書·周書》中的“無依勢作威”,“勢”指的是君臣卑微之勢?!睹献印す珜O丑上》中的“不如乘勢”,指的是時運前后之勢、時機、機會?!皠荨笔恰秾O子兵法》的核心范疇,既是本體論又是其方法論。全文中直接提到勢的有15處之多,涉及《計篇》、《虛實》、《地形》等其中《勢篇》是闡述“勢”的專篇,其它篇幅雖未直接提到,但都是圍繞如何“借勢”、“蓄勢”展開的。
東漢以后各階層文人對書法的熱衷與自覺的藝術追求開始蔚為風氣,書家成為社會各階層尊崇的對象,并形成師承、流派以及家族傳承的家學,出現(xiàn)了純粹的書法理論文章,書寫工具與材料也獲得了重要的改進。這些都表明書法已正逐步成為一個自覺、獨立的藝術門類。書法理論也相繼出現(xiàn),細心梳理書法理論過程過發(fā)現(xiàn)很多理論都是圍繞書法中的“勢”展開的,如蔡邕《九勢》、衛(wèi)恒《四體書勢》、索靖《草書勢》、王羲之《筆勢論十二章》等等歷代書家對勢的描寫具有神秘色彩,如“孤蓬自振,驚沙坐飛”;如“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如見舞劍、見擔夫爭道;如見道上斗蛇;如聞嘉陵江聲;……總之是悟得個“勢”字。由此可見“勢”是最能體現(xiàn)書法藝術本質的重要美學概念。書法是表現(xiàn)生命的藝術,“書肇自然”、“書為心畫”,宇宙自然推移之奧賾、情感意緒律動之微妙,全憑形態(tài)的生動變化來展現(xiàn),而所謂勢,正是書法藝術形態(tài)的運動趨向,即他的動感、動態(tài)、動向、動勢。因而“勢”乃是書法形態(tài)美的根本,也是書法藝術的生命所在。在古代中國繪畫中 畫家也充分認識到了“勢”在繪畫中的作用,如顧愷之《論畫》:“若已臨見妙哉,尋其置陳布勢,是達畫之變也。”;王微《敘畫》:“以圖畫非止藝行,成當與《易》象同體。而工篆隸者,自以書巧為高,欲其并辯藻繪,核其攸同。夫言繪畫者,竟求容勢而已?!庇纱丝梢娨允欠裼小皠荨睘槭欠瘛斑_畫”的標志。如果說顧愷之以人物畫應當“以形寫神”,王微則以山水畫應當“以形寫勢”。自古以來書畫同源,畫之勢與書之勢也是一源同流。
三、“勢”在書法中的具體運用
(一)書法中的筆勢
筆勢是書法藝術的連貫性表達,著重強調時間性。書法創(chuàng)作之中線條的形成是連續(xù)的,也就是說創(chuàng)作過程中,點畫的起筆至收筆、點畫和點畫、字與字都貫通了,從而充分體現(xiàn)了書法創(chuàng)作的時間性。衛(wèi)夫人《筆陣圖》云:“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辈M、點、撇等七種筆畫分別如千里陣云、高峰墜石、陸斷犀象、百鈞弩發(fā)、萬歲枯藤、崩浪雷奔、勁弩筋節(jié)進行形象的解釋?!坝雷职朔ā睂Α坝馈弊职朔N筆畫分別取名側(鷹隼側身斜落)、勒(拉韁以勒馬)、努(弩之怒發(fā))、趯(人之踢腳)、策(以策策馬)、掠(長空掠雁)、啄(鳥之啄食)、磔(裂牲磔肉)等,都可以看出對不同筆畫所呈現(xiàn)的勢的認識和強調。蔡邕在《九勢》中云:“夫書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陰陽生焉;陰陽既生,形勢出矣。藏頭護尾,力在字中,下筆用力,肌膚之麗。故曰: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惟筆軟則奇怪生焉?!辈选熬艅荨狈譃椤敖Y字”、“轉筆”、“藏鋒”、“藏頭”、“護尾”、“疾勢”、“掠筆”、“澀勢”、“橫鱗”等九勢,后面的八勢都是在說明書法中的用筆,都是有效的造勢方法。“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行草作品的氣脈正是這樣形成的。一般來說,筆勢的行進總是向前的,或者是下行的,但是我們在行云流水的筆勢中適當“遏止”一下,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意趣。
(二)書法中的體勢
體勢是書法藝術的塊面性表達,著重強調空間性。體勢的表現(xiàn)是千變萬化的,因為結體的大小、疏密、伸縮、向背等組合的變化會對體勢產生很大的影響,歐陽詢在《三十六法》中就字的結構進行了分析,把字的結構分為三十六種。除此之外,書法家自身的情感也能對體勢產生一定的影響。每種書體都有自身的體勢,小篆縱勢為主,隸書橫式為主,楷書縱橫交錯、險中求正,行書縱橫交錯、俯仰呼應、收放自如,草書連綿起伏。每個出色的書家都有自己的結體風格,如王羲之的飄逸、顏真卿的寬博、蘇軾的石壓蛤蟆、黃庭堅的枯樹掛死蛇。隸書橫勢主要表現(xiàn)在波畫、掠筆由字的中心向左右舒展,弱化縱向伸展的筆畫,令橫向筆畫之勢更強。如此隸書較于篆書為方形、扁方形。在隸書作品中大部分字寬度(橫向)長于高度(縱向),幾乎每一個字都有明確的隸書標志性筆畫。衛(wèi)恒《四體書勢》中云“鳥跡之變,乃惟佐隸,蠲彼繁文,從此簡易。厥用既弘,體象有度,煥若星陳,郁若云布。其大徑尋,細不容發(fā),隨事從宜,靡有常制?;蝰妨掷驒北柔樍?,或砥平繩直,或蜿蜒繆戾,或長邪角趣,或規(guī)旋矩折。修短相副,異體同勢。”在作品中有筆有勢,氣息相貫,給人以“纖波濃點,錯落其間,若鐘虡設張,庭燎飛煙,嶄巖嵯峨,高下屬連,似崇臺重宇,層云冠山,遠而望之,若飛龍在開,近而察之,心亂目眩,奇姿譎詭,不可勝原?!绷硗猓诤啝┍讨杏猩俨糠肿挚浯罂v向某一筆,以肥大場面結束,如碑刻中《張景碑》、《石門頌》,拓片中亦為多見。隸書發(fā)展成熟后,在章法上普遍是字距大于行距形成字間疏朗行間綿密的氣勢,橫勢表現(xiàn)更為強烈。在一副作品中當筆畫多的字與筆畫少的字在一起時,對比不同于楷書強烈。
(三)書法中的動勢
孫過庭《書譜》云:“若數(shù)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敝旌透杜R池心解》云:“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數(shù)字、數(shù)行、數(shù)十行,總在精神團結,神不外散?!闭f的就是每個字呈現(xiàn)不同的姿態(tài),每個字巧妙的組合成一幅作品,造就了整幅作品的勢。書法中的動勢在行草書中體現(xiàn)的最為突出,以“勢”論行草書,強調了行草書的勢給欣賞者以強烈的動勢感,即行草書形態(tài)運動和力的表現(xiàn),為行草書之美的根源。蘇軾《黃州寒食帖》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其字間距較小,充分利用上字與下字之間取勢之空白處予以穿插,如“來”字左下右上取勢,“黃”字右上撇盡量右上伸等。字態(tài)卻大小、斜正、長、方、扁姿態(tài)百出,各盡其勢,又統(tǒng)一于整體行氣之中。
參考文獻
[1]朱駿聲著.說文通訓[M].武漢:武漢市古籍書店影印,1982
[2]《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3]王鏞《中國書法簡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胡錦濤,男,1992年11月,河南駐馬店人,碩士學位,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書法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