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洪
摘要:隨著新管理理論的不斷深入,政府會計改革勢在必行。從政府職能的轉變、財政管理改革、國際環(huán)境等方面說明了我國進行政府會計改革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國現(xiàn)行政府會計的不足,對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政府會計;改革;權責發(fā)生制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發(fā)展,政府的行政職能也在轉變,相應的財政體制、公共財政管理等都已經發(fā)生重大變化,我國現(xiàn)有的政府財政預決算報告制度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由于政府履行的是受托責任,政府財政預決算報告制度必須全面準確反映各級政府的各項資產、負債、收入、費用及現(xiàn)金流等信息,使之滿足政府宏觀調控需要,提高執(zhí)政能力;而公共財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也要求提高財政透明度,滿足政府融資改革需要、提高財政風險的防范能力。因此,對我國的政府會計進行改革勢在必行。
一、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背景
(一)國內環(huán)境的變化促使政府會計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政治體制也在經歷從高度集權向社會主義民主的轉變。我國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成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經濟水平已突飛猛進,文化、教育、科技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會計改革進程。
1、政府職能的轉變促使政府會計改革。我國改革開放與經濟的發(fā)展對當前政府的執(zhí)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正逐步實施政府職能轉變,強調政府的受托責任,受人民之托,管理國家事務,政府應當好人民之家、理好人民之財,踐行績效政府理念,體現(xiàn)服務型、管理型、績效型政府。政府職能轉變要求建立一個完善的政府信息系統(tǒng),以全面反映政府的各項活動,同時能對政府形成有效的制約與監(jiān)督。
2、公共財政管理改革促使政府會計改革。我國公共財政體制改革主要致力于三方面轉變:一是從傳統(tǒng)預算會計到現(xiàn)代政府會計,反映政府履行職責與政府占用、消耗經濟資源的配比關系;二是從公共投入(程序)管理到公共產出(目標)管理,消除公共悲??;三是從偏重政府財政、財務狀況的(短期)流量分析到(短期)流量分析和(長期)存量分析并重,防范財政風險?!叭齻€轉變”本質上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財政職能的轉變,由主要為政權服務,更多的轉向為公共服務,實現(xiàn)公眾利益需求,接受公眾監(jiān)督。
(二)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促使政府會計改革
國外的政府會計改革源于20世紀80年代起興盛于西方發(fā)達國家的新公共管理運動(以下簡稱NPM),該運動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企業(yè)家的精神改造政府,因此,將商業(yè)部門會計應用于公共部門自然成為改革內容之一。隨著新公共管理運動的開展,政府會計實踐的焦點轉向了效率導向,強調所有的收入與成本配比,以及整個政府的財務報告。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對不同國家政府會計信息的透明度、政府財務狀況和績效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不同國家提供具有國際可比性的政府會計信息。
二、我國現(xiàn)行政府會計存在的問題
1988年開始實施的《財政總預算會計制度》、《行政單位會計制度》和《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其共同點是把收付實現(xiàn)制作為其主要的核算基礎。即以款項的實際收付為標準來處理經濟業(yè)務,確定本期收入和費用,進而計算本期盈虧。
(一)忽視政府財務報告信息的外部需求者
政府財務報告信息的需求者分為內部和外部主體,內部需求主體主要包括各級人大及常委、政府及各部門、審計機關,外部需求主體主要包括投資者、債權人、其他政府、國際組織、公眾和評級機構。
(二)財務報告體系不完整,報告內容不能滿足要求
當前,我國還沒有完全意義上的政府財務報告體系,主要是由于我國還沒有建立政府會計制度,現(xiàn)有的財務報告是以預算會計為基礎而產生的,并不能提供完整的政府財務狀況。由于缺乏對外披露制度,報告內容不能滿足要求。主要體現(xiàn)在資產披露不全面和負債披露不全面兩個方面。
(三)核算基礎是收付實現(xiàn)制
以收付實現(xiàn)制為核算基礎的政府會計,在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社會經濟轉型的不斷深入,以收付實現(xiàn)制為核算基礎的政府會計已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實需求。
三、對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建議
(一)循序漸進地引進權責發(fā)生制
我國的政府會計改革應結合我國國情,我國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還有待進一步深化,和發(fā)達國家還存在明顯差距,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和執(zhí)業(yè)能力也還參差不齊。政府會計的改革,若不考慮經濟發(fā)展水平和信息需求,顯然有違成本效益原則。我國必須結合本國的基本國情,逐步地完善我國政府會計制度。
(二)構建適合我國國情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
政府會計改革的首要任務是構建或完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或政府會計基本準則。適合我國特定政治、經濟、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政府會計概念框架或基本準則是政府會計深化改革的航標。政府會計概念框架可以看作財務會計概念框架在政府會計活動領域的特殊應用。
(三)提高政府會計人員素質
政府會計改革需要高素質的政府會計人員,主要是三個層次人員:第一層次是制定政策制度的人員,主要在財政部門;第二層次是推行政策制度的人員,主要在政府主管部門;第三層次是具體操作的人員,主要在預算單位。三個層次中,第一層次最為重要。因為它既是制定高質量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關鍵,又是培訓第二、三層次的基礎力量。我國應制定一套中長期培訓計劃,分批、分階段對現(xiàn)有政府會計人員進行再教育和培訓;或者提供優(yōu)厚待遇,吸引熟悉權責發(fā)生制會計系統(tǒng)的企業(yè)會計人員或注冊會計師進入政府會計領域。
參考文獻:
[1]魯永峰.對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思考[J].商業(yè)會計,2011,(32).
[2]王瑜.基于需求導向的政府財務報告改革[J].財會通訊,2012,(02)上.
[3]晉曉琴.我國政府會計權責發(fā)生制改革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J].會計之友,2012,(03).
[4]黃靜.我國政府會計改革的最新研究進展[J].商業(yè)會計,2011,(35).
[5]張理.我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設計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2,(03).
[6]論中國政府會計概念框架的選擇[J].會計研究,2012,(02).
[7]方靜.基于公共管理視角的政府會計改革研究[J].財會通訊,2011,(12).
作者簡介:楊玉虹,女,江蘇南京人,現(xiàn)供職于江蘇蘇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