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xiāng)射禮是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禮儀與文化,它在我國古代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詩經(jīng)》中許多詩句都與射禮活動相關,透過這些詩句可以了解到周代儒家思想的推行與傳承。鄉(xiāng)射禮經(jīng)過漫長歲月的發(fā)展,到了周代趨于成熟,它既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體育運動,又是儒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文化內涵豐富,包羅萬象,鄉(xiāng)射禮的研究對弘揚我們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至關重要。
關鍵詞:詩經(jīng);鄉(xiāng)射禮;儒家思想
作者簡介:孫明姚(1993-),女,重慶萬州人,哈爾濱師范大學文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方向)。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4-0-01
一、鄉(xiāng)射禮的概述
周代射禮種類繁多,按照性質可以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巫射,即使巫術性質的射禮;二是射余獲,簡稱余射,即用于祭奠活動當中的射禮;三是射牲,又稱射牢,即一部分統(tǒng)治階級的官員在進行祭祀過程中為表心意而親自獵殺某些動物用來祭奠的射禮。射禮按照階級又可分為以下幾類:一是大射,即天子、諸侯祭祀前選擇參加祭祀人而舉行的射禮。二是鄉(xiāng)射,即地方州官于春、秋兩季為薦賢舉士而舉行的射禮。三是賓射,即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四是燕射,即燕息之日舉行的射禮。
鄉(xiāng)射禮在周代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參與鄉(xiāng)射禮,是周代青年們培養(yǎng)紳士的必修課程,它的儀式過程一般有四個步驟,即迎賓,獻賓,三番射,送賓。核心部分為“三番射”。第一番射由鄉(xiāng)學之中的弟子組成三耦參加,側重于射的演練,因此不計成績。第二番射除了之前的三耦之外,賓主以及眾賓也會參加,是正式的比賽,由射出的成績分勝負。第三番射的要求與之前相同,但同中有異的是第三番射時要有與之相應的音樂伴奏,可稱之為“樂射”,射者須合樂而射。在此就可體現(xiàn)出儒家禮樂相和的精神主張。
二、“和為貴”的儒家思想
《禮記·射義》曰:“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xiāng)飲酒之禮?!币话阍卩l(xiāng)射禮舉行之前,需先行鄉(xiāng)飲酒禮。鄉(xiāng)飲酒禮的實質就是賓,主,眾賓之間按照一定的禮節(jié)相互敬酒以表達感激之情。酒是整個鄉(xiāng)射活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貫穿著整個鄉(xiāng)射活動,并將“和為貴”的思想融入其中。在第二番射結束時“飲不勝者”,即獲勝方給敗方斟酒以表關心與友善,并提醒對方適當飲酒保養(yǎng)身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這也是說明君子要以謙而行,不妄與人爭勝?!对娊?jīng)·小雅·賓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fā)功。發(fā)彼有的,以祈爾爵?!弊詈笠痪渚褪钦f明比賽結束后獲勝的人要罰輸者飲酒。種種行為充分體現(xiàn)“和為貴”儒家思想,儒家推行禮樂并重,“凡用禮而必須用樂者,用樂必有助于行禮,用樂即是行禮”。因此樂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在鄉(xiāng)射禮過程中多次演奏古樂, 如:“樂正東面命大師曰:‘奏《騶虞》,間若一。”遵循音樂的節(jié)奏,合著禮樂而射,以射來強身健體,以樂來調和心性,讓音樂與鄉(xiāng)射二者融為一體。這也凸顯了“和”的儒家思想:禮樂相合、身心和諧。鄉(xiāng)射禮中所用的樂皆來自《詩經(jīng)》,故也稱“詩樂”。在鄉(xiāng)射過程中達到禮中有樂、禮樂相和的境界。
三、“選賢任能,德為先”的儒家思想
鄉(xiāng)射禮由于具有選舉賢臣的功能,因此對參與者的德行有著十分嚴格的要求《禮記·射義》曰:“射者,仁之道也?!笨梢?,只有仁義道德品質高尚之人才有資格參加,而為了表現(xiàn)對道德高尚之人的尊敬,往往有德高者居重位,而德低者居次位的區(qū)別對待。《禮記·射義》曰:“發(fā)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射箭的成功過與否,關鍵就在于是否能調理好自身的體態(tài)與心志,射箭卻不中,不可怨天尤人,特別是不可怨及射中之人,而是應該冷靜地反思自己,在自身找出失敗的原因?!对娊?jīng)·齊風·猗嗟》有:“巧趨蹌兮,射則臧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射者射中,圍觀者皆叫好連連,射手在射箭過程中所有的步驟都要合乎禮儀的要求,不合禮儀而違反禮儀的,可嚴加懲罰,若行為過甚者,即便射中也不能勝出。此可以看出人們對射手的修養(yǎng)要求之嚴,射手的任何神情姿態(tài)都反映出其內外修養(yǎng)的德行。通過這一系類過程,教化射手學習禮樂并將“德”融入于心志之中,無論何時,都須將心中所向的“箭靶”作為自己最崇高的道德標準來射,只有做到這樣,才能成為體態(tài)端正,品德高尚的“賢者”?!抖Y記·射義》中曰:“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這就要求射者“中禮”、“志正”、“體直”,只有做到在射箭的時候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端正的體姿,內心志向正直,才能射中勝出,這也是為了讓參與比賽之人能夠借射禮來陶冶情操、提高道德素質、修養(yǎng)心性。
《詩經(jīng)》是周代禮樂文化的重要載體,鄉(xiāng)射禮是中華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重要變現(xiàn)形式,其中含有大量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它所提倡的謙和禮讓、莊重典雅、德行為先的精神,有助于后人培養(yǎng)國民氣質,是當今社會珍貴的不可多得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
參考文獻:
[1]禮記.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禮記正義》[M].中華書局.1980.
[2]禮記. 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儀禮注疏》[M].中華書局.1980.
[3]禮記·射義.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禮記正義》[M].中華書局.1980.
[4]論語.阮元??蹋骸妒?jīng)注疏·論語注疏》[M].中華書局.1980.
[5]楊天宇.禮記譯注·射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6]高亨.詩經(jīng)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6]彭林.從《儀禮·鄉(xiāng)射禮》看中國古代體育精神.光明日報.2004.
[7]胡新生.兩周時期三類不同性質的射禮及其演變[J].文史哲.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