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敬 陳家敏
云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云南昆明 650504
傣族剪紙最早見于一千五百年前,據史料記載來源于云南傣族地區(qū),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潞西市廣受歡迎。在中國秦漢時期,傣族群眾就把德宏州當作傣族的聚居區(qū)域。此處歷史悠久,到處都受到傣族剪紙的文明氛圍的熏陶。在傣族村寨中,從農家田舍到寺廟,隨處可見剪紙的裝飾品,剪紙早已融入到了傣族群眾日常生活中。寺廟的四角飛檐、亭臺樓柱、墻角門上都可見各式各樣、品目繁多的剪紙,大到寺廟的外觀建設小到寺廟佛龕前的貢品都可見剪紙。農家田舍也絲毫不落后,農家的門閥、窗上、供奉的佛龕前也都是剪紙,這一項工藝在傣族群眾的日常生活中被充分運用和發(fā)揚光大。2006年5月20日,傣族剪紙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云南當地政府又提出要“重振南邊古絲綢之路”和“旅游活州”的發(fā)展策略和美好愿望,重整旗鼓,將作為現今溝通東南亞和云南省國際大通道為基本目標,可見政府對自己本民族文明的重視和對經濟高瞻遠矚的宏偉目標。
1、舉辦剪紙比賽
為讓大眾了解傣族剪紙,在慶典活動、傳統節(jié)日里舉辦比賽,提高傣族剪紙文化融入生產生活的程度。例如:在中國·德宏2015國際潑水狂歡節(jié)“燕京啤酒”杯“金剪子”剪紙大賽決賽在芒市廣場舉行。著名剪紙大師樊涌說“德宏傣族剪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有特色的一門民間藝術,舉辦這樣的比賽目的就是要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苯涍^層層選拔,來自德宏各縣市的22名參賽選手以精湛的技藝,全方位地用剪紙作品展示了德宏的地方風俗和精神風貌,不少作品給人眼前一亮的驚喜。大賽中,選手們用手中的剪刀、刻刀、小錘等工具,將平日對傣族文化的理解在90分鐘內通過一幅幅剪紙作品表現出來。
2、通過商業(yè)活動傳承
相信在各地民間,還有很多像她這樣為了傳統文化傳承鍥而不舍的民間藝人,他們留住了傳統文化的根系。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是,很多傳統文化能夠留下的也僅僅是根系,并不能開枝散葉。如果所有的民間工藝都“待字閨中”,僅限于一人、一戶或一地的“自娛自樂”,那么它的發(fā)展勢必會受限甚至萎縮,不能與市場對接,就難免走上后繼無人的尷尬境地。最近幾年,很多地方的民間老藝人都在為找不到傳承人而苦惱,不但在社會上招不來徒弟,自己的子女也不愿“接班”。傳承傳統文化需要的是市場的接納。
說到底,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的不僅是熱情,還需要讓傳統文化產生商業(yè)價值。首先,文化傳承的根基在于民眾的喜愛。如何讓市民喜愛并接受傳統文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加大宣傳力度,挖掘文化內涵,讓傳統文化也有現代元素;其次,需要市場的刺激,這就需要市場領域的專業(yè)人士為傳統文化打造商業(yè)開發(fā)模式,讓更多人愿意投資。市場有了需求,民間老手藝人也就不需要擔心后繼乏人的問題了。
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優(yōu)秀民間藝術內容的認識和了解,感受民間藝術的魅力。剪紙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國文化的一種象征。它因材料易得、成本低廉、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tài)、形象生動而受到大家的歡迎。開展的剪紙活動使廣大中小學生基本了解了剪紙的歷史,理解了剪紙的價值,引導學生們在感興趣的學習過程中,使這種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民間工藝品發(fā)揚光大且傳承下去。
剪紙是一種特殊的造型藝術,初學剪紙一般從多層次折疊剪紙開始,利用折疊的方法能很快吸引學生進入剪紙這門藝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多層次折疊剪紙,雖然折疊方法是一樣的,如果在上面的設計不一樣,最后剪出的圖樣是千變萬化的。這種設計過程其實就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過程。當看到經過自己精心設計創(chuàng)作,剪出的圖樣作品十分精彩時,心情非常的高興,欣賞的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同時教育社會化功能在于教給年輕代生存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技藝作為一門手藝,他可以作為年輕一代的生存手段,或者是生活的副業(yè),作為他們在現代社會中生存的技能。社會化不僅對個人的生存、發(fā)展至關重要,而且對社會文化的生存與有效的運行也是至關重要的。
1、合理開設地方課程,實現傣族剪紙的傳承
多元整合課程內容學校教育傳承民族文化主要依靠課堂教學,而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校本教材。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我國很多地區(qū)都在推行三級課程,即國家課程 +地方課程 + 校本課程。地方課程是不同地方根據特定地域或社區(qū)社會發(fā)展及其對學生發(fā)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課程資源設計的課程。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決定的課程計劃或方案。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以及對少數民族文化尤其是優(yōu)秀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視,逐漸增加民族文化課程的比例,并將這種特殊的地方性知識綜合反映到民族地區(qū)的課程之中。
2、培養(yǎng)教師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民族文化認同感是指文化主體在共同的社會實踐中造成的對某種文化意識在心理上達成的共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相對其他民族共同體而言,我之為我的民族情感。教師和學生是學校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他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理解直接影響到學校民族文化教育的效果。少數民族地區(qū)的中小學可采取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教師和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
3、倡導校園文化,構建傣族剪紙傳承的環(huán)境
學校中多為本民族學生而形成的學習團隊營造了學習民族文化知識的濃厚氛圍。學校的集體生活和系統的民族文化知識傳授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啟發(fā)民族自覺意識。校園的集體環(huán)境是區(qū)別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獨特環(huán)境優(yōu)勢,有利于學生在實現民族文化認同的基礎之上,樹立民族自信心。
傣族剪紙是傣族人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中產生并發(fā)展變化的,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觀,以此形成傳承的基礎。它反映生活,反映歷史,是在傣族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生長成熟的。傣族剪紙的傳承是一個教育的過程。這種教育是一種與傣族的文化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是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等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是人的情感的自我實現與不斷超越。
傣族剪紙的傳承具有獨特的教育功能已得到研究的證明。傣族剪紙的傳承是一個既廣又深的問題。在現代化的巨大沖擊下,傳統傣族剪紙產生、發(fā)展的社會根基隨著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己逐步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土壤而出現衰落與說變趨勢。因此,在傣族剪紙文化發(fā)生變遷的現今,如何有效地傳承傣族剪紙技藝,如傣族剪紙傳承的教育策略等都是學者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剪紙傳承培養(yǎng)學習者的民族認同感。首先,剪紙圖案蘊涵了傣族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通過剪紙技藝的傳承,學習者了解并熟悉了本族的歷史文化知識。同時,由于節(jié)日習俗剪紙的特殊運用,學習者就會更深刻的認識本民族文化,從而產生民族情感。其次,剪紙是傣族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產品,其圖案題材來人與自然,來自傣族的生活。學習者在學習剪紙的過程中會不知不覺地融入傣族的生活,了解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形成民族自豪感。最后,作為美的象征的剪紙,它蘊涵了本民族獨特的審美觀以及價值觀。通過剪紙的傳承,學習者也逐漸習得本民族的審美觀以及道德情操,從而形成本民族的認同感。因此,剪紙的傳承也就是一種有效的民族認同教育。
傣族剪紙技藝的傳承,現在看來,基本都是以家族傳承,師徒傳承這種方式傳承的。對于發(fā)展如此急劇的現代工業(yè)社會,認為要從家族傳承和學校教育兩方面,讓家庭和學校共同承擔起傳承的重任。以家族傳承為主,發(fā)揮傳承人在學校校教育上的作用。所謂的祖?zhèn)鲌D案、家傳技法等也都體現了人們對家庭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視,許多文化事項傳承就是由家庭成員的自我傳習來實現的,雖然具有某些局限性,但畢竟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徑。對于這門需要長期練習的技藝,家族傳承仍然應該成為主要的傳承方式。但是由其發(fā)展受到現代化的影響,出現了一段時間的斷層,因此到現在許多身懷絕技的老人已經風燭殘年,加上年青人對這種文化的理解不深刻,這種剪紙文化的發(fā)展已經面臨著沒有傳承人的困境。我國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措施,不妨考慮讓當地具有精湛技藝的老藝人在學校教育中充當一定角色,既可以使他們的技能在學校這個平臺做更深刻的講解和演示,也可以在經濟上增加一些收入,必要時藝人也可以充當學校此門課程的兼職教師。這樣可以使學校在節(jié)約學校師資的同時,也可以增加學生對這門技藝的理解和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