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 俊
科學精神是一種探索精神,是幼兒對科學接納、認可喜愛、追求的心理品質。在“種植蠶豆”活動中,從種植地點的選擇、種植區(qū)域的布置、記錄方式到蠶豆的管理等都是幼兒自主發(fā)現(xiàn)、探討與實施的過程。
“將蠶豆種在哪里?”這是首要問題,幼兒們想法不一。于是,我們請家長和幼兒一起查資料,幫助幼兒了解蠶豆生長所需要的條件。為此我們設計和制作了調查表《蠶豆生長需要什么》。
蠶豆生長需要什么 它對蠶豆的生長有什么幫助
通過完成調查表,幼兒知道了蠶豆的生長需要水、泥土、陽光等。幼兒結合自己的認知與自主探究的需要——就近管理,最終討論商定在陽光充足的自然角延伸出一個區(qū)域作為“蠶豆的家”。
每個幼兒要種植自己的一盆蠶豆,他們選取可用的容器:鐵罐、熟料瓶、陶瓷杯……大家通過改造賦予容器自己的屬性,就這樣,一個個充滿個性的豆盆出現(xiàn)了,有小兔盆、蝴蝶盆、機器人盆……
幼兒自己動手挖泥,有的幼兒挖了滿滿一容器的泥,有的幼兒只是填了一層泥。在播種蠶豆的時候,有的幼兒將蠶豆埋在了土里,有的幼兒將蠶豆放在泥土表層。老師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方法進行種植活動,以便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的種植方法導致蠶豆生長狀況的不同。
將蠶豆的管理權交給幼兒,并為每個幼兒準備一個記錄本,鼓勵幼兒觀察、探索、記錄。幼兒在嘗試各種自主管理的方式后,對蠶豆的興趣更加濃厚,會通過仔細觀察,提出各種疑問,愿意自己解決問題,并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
“自主探究”讓幼兒遇到更多的挑戰(zhàn),不斷激發(fā)幼兒的探索興趣。幼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客觀存在始終保持著科學的態(tài)度,體會到科學方法是一種客觀的方法,知道了科學的認識要有客觀的態(tài)度。這就是幼兒在自主探究中的科學精神。
觀察是幼兒獲取知識、認知世界的重要途徑。通過觀察能夠幫助幼兒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1.為什么人家的蠶豆發(fā)芽了,我的還沒有發(fā)芽
幼兒的蠶豆紛紛破殼發(fā)芽了,可是靜靜的蠶豆還是原來的樣子。老師讓她比較自己的蠶豆與其他小朋友的區(qū)別并思考不同的原因,經過一番思考后,靜靜發(fā)現(xiàn),別人的蠶豆是在陽光充足、溫度高的環(huán)境下生長的,自己的蠶豆是在陰涼、溫度低環(huán)境下生長的,自然發(fā)芽慢。
2.為什么同一容器中的蠶豆生長速度不一樣
圓圓在豆盆里種了三顆蠶豆,長得最快的蠶豆已出幼苗,長得慢的蠶豆才剛發(fā)芽,圓圓很好奇地問老師:“為什么這三顆蠶豆長得不一樣?”我請幼兒自主觀察、討論、交流,最后幼兒得出結論,除了生長環(huán)境,蠶豆自身的條件也是很重要的。
在管理蠶豆的過程中,幼兒學會了用眼睛看、用心想。觀察得越多,感知到的“神奇和奧妙”之處就越多,思考的內容也就越多。
到了中班,繪畫是幼兒首選的表達方式。結合之前自然角的管理經驗,幼兒通過繪畫記錄在探索中的所見、所思、所為。設計表格如下:
?我看到什么? 我做了什么? 今天長高了嗎? 我的問題
幼兒用圖畫的方式記錄自己種植的蠶豆的生長過程。這是幼兒自己最真實的成果記錄。通過記錄,幼兒知道了蠶豆生長的每一步變化
情感體驗是幼兒通過各種感官在觀察、參與、操作中感受喜、怒、哀、樂等一系列的情緒體驗。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幼兒的情緒伴隨著蠶豆的生長不斷變化著,他們?yōu)樾Q豆遲遲不發(fā)芽而著急;為蠶豆的猛長而興奮;為不小心打翻了花盆而難過……
在這些過程中幼兒獲得了豐富的情感經驗, 在與同伴的交流分享中相互學習、相互影響, 最終將習得的社會認知轉化為自愿自覺的社會行為。
通過參與蠶豆的整個生命循環(huán),幼兒了解到蠶豆是從哪里來,是怎么來的。經過老師的適當引導,幼兒展開聯(lián)想,知道了蘋果是從哪里來的,蝴蝶是從哪里來的……使幼兒逐漸形成一種普適的生命觀,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