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偏愛肖像畫,因為肖像畫能夠讓我坐在畫板前面,不時地瞥一眼她的嘴角、鼻尖,然后將他們記錄下來。這個過程我也安靜下來,她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做,沒有言語的交流,形象也變得更純粹,她給我的感受更直接了。
當然,將形象繪入畫面,就是繪畫者的觀察、思考、想象、情感延伸的開始,繪畫作為藝術,與真實的生活就已經有了距離。在整個繪畫的過程中,我不斷地提醒自己,你要表達的是一種真實,是形象的真實也是你內心的真實??桃獾膹垞P、宣泄反而會使畫面變得索然無味,人的真實情感,通過冷靜地觀察,敘述會更真實、更復雜。
有些畫家的畫是“暢快淋漓”“一蹴而就”的,但是對于我來說這都是遙不可及的,我更相信要在畫面上花費更多的時間,畫面在苦惱和猶豫中不斷地產生變化,無論是有好的傾向,可以順利進行;還是變得糟糕,急需拯救,這個過程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美麗總是要誕生于艱辛的。
二
我也偏愛平穩(wěn)、莊重的畫面。我會盡量讓模特處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下,呈現出一種穩(wěn)定感。這種穩(wěn)定而安靜的形式,是受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肖像畫的影響。這種形式自然帶有當時人的生活痕跡、審美情趣,但并不意味著使我產生疏離感,每一次看到這些肖像畫時我都會感覺特別親切,這種親切來源于那種準確的、具體的、真實的畫面所富有的獨特的形式美感。
采用這種穩(wěn)定的形式并不是刻意為之,而是覺得將某些多余的因素拋棄掉,想要追求的真實就自然呈現了。誠然,審美觀念是隨時代變化而變化的,但那些“塑料”化的形象是我接受不了的,我一直相信有一種東西是亙古不變的,它不隨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不隨人的好惡而增減,我說不清它是什么,但那是我一直要追尋的。
三
我還偏愛肖像畫,尤其是畫年輕人的肖像,他們的朝氣總是會感染到我,這可能源于我感到青春的易逝,我總是希冀通過繪畫將它記錄下來。一位普通的青年,讓他或她坐在那,暫時安靜下來。青春不總是躁動不安、心猿意馬,也許還有另一面,我所需要的另一面。
當那支鉛筆劃過素描紙的瞬間,我想我對這個年輕人就有了責任,要真實表現他的責任,這責任驅使我盡量地把他畫好,描繪出他青春的一面,于是日子一天天過去,我通過一根根線條、一次次渲染,盡量將他畫好。在這個過程中我畫的是他,是我自己,也是這個時代。
四
工筆畫法是我一直采用的。中國畫傳統(tǒng)的力量很強大,水墨有水墨的傳統(tǒng),工筆有工筆的傳統(tǒng)。
但我繪畫的時候,心態(tài)是盡量放松的,不去想這應該用“釘頭鼠尾”,那應該用“高古游絲”。畫家要做的事情是要畫下形象,而不是畫下某種傳統(tǒng)。
繪畫是面對客觀對象,同時又是個人的一種訴說。畫一個真實的形象,不是學會傳統(tǒng)就能畫出來的,在畫面上解決的是一個又一個具體的問題,繪畫的過程更像是一種研究,一種實驗,完全套用傳統(tǒng)是不動腦筋。
一件作品的成立與否,首先取決于它是否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傳統(tǒng)是要融于情境之中,不會躍出畫面刺入人的眼睛。
曹雁楠
2004年畢業(yè)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學士學位。2013年畢業(yè)于魯迅美術學院藝術文化研究中心,中國人物畫創(chuàng)作與研究專業(yè),師從著名畫家趙奇教授,獲藝術碩士學位。現任教于東北財經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2016年作品入選“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2017年作品入選“學院十年”工筆畫作品展、2018年作品入選“講中國故事”第五屆全國架上連環(huán)畫展、2018年作品入選第六屆全國青年美展等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