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法治建設進程的加快,全民學法、全民守法已經成為建設法治社會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目前來看,高中生的法律意識相對淡薄,這也是青少年犯罪頻發(fā)的一個重要原因。所以本文從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對高中生的重要意義出發(fā),針對高中生法律意識薄弱的現(xiàn)狀,提出相關的培養(yǎng)對策,增強高中生的法律意識。
關鍵詞 高中生 法律意識 法制教育
作者簡介:黃子怡,東營市勝利第一中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337
一、高中生法律意識培養(yǎng)概述
(一)法律意識的基本概念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中的一種,主要是人們對于法律和相關的法律現(xiàn)象的理解。法律意識既包括人們對于法規(guī)法條的理解,也包括對于判決、裁定的認同,尤其在網絡十分發(fā)達的今天,人們經常會討論對于某件案子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是否公正,其實法律離我們并不遙遠,尤其是處于法治社會之下。高中生正是處于社會意識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高中生進行法律知識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他們正確認識法律的意義、樹立公平正義意識、形成正確的法律觀念十分重要。
(二)增強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1.個人角度
高中生正處在心理快速成長時期,在這一時期,要加強高中生的心理建設,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正確的法治觀念。通過提高法律意識,有利于高中生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降低犯罪率。高中生正處在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度的階段,青春期的矛盾性再加上法律意識淡薄,使部分高中生容易受不良觀念、自身有限的認知水平以及個人情感的影響做出違法犯罪行為。與此同時,以高中生為代表的青少年合法權利受到侵害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究其根本原因是家庭及學校法律意識教育的不完善導致青少年法律意識淡薄,往往當自己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而不自知或在受到侵害后不懂得如何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利。因此,增強高中生的法律意識,使高中生對法律現(xiàn)象做出正確的主觀把握已成為當務之急。
2.家庭和學校角度
在現(xiàn)代家庭中,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對孩子的教育投資是家庭支出的主要部分。一旦青少年由于法律意識淡薄而進行違法犯罪,那么對一個家庭而言顯然是一個沉重的災難。而對于學校而言,目前校園暴力的發(fā)生也正體現(xiàn)了高中生法律意識的缺乏,高中生中的“小團體”、校園霸凌還有網絡暴力等現(xiàn)象,都是應當關注的社會熱點現(xiàn)象。青少年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凈化校園環(huán)境,高中生不僅能夠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而且能夠對于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社會的正義有新的認識。
3.社會角度
從社會角度來看,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有利于建設法治社會,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尤其對于高中生而言,高中生是我國以后法制建設的主力軍,所以需要在青少年時期就形成正確的法制觀念。在此基礎上,能夠降低青少年們的犯罪率,有利于維護社會秩序,促進經濟發(fā)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社會的建設過程中,要使全體公民懂法、守法,就要從青少年的法律意識抓起,營造良好的法治環(huán)境。另外,法律邏輯思維的培養(yǎng)會促進青少年更好地認識社會,對社會、公平正義等有新的認識和思考。
二、高中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分析
盡管培養(yǎng)高中生的法律意識,對高中生實施法制教育有重大意義,但現(xiàn)實中高中生的法律意識現(xiàn)狀卻不如人意。表現(xiàn)如下:
(一) 法律知識相對匱乏
隨著我國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各種普法活動也在不斷展開,高中生的法律意識也有所提高。但是相對來說,高中生的法律知識還是比較匱乏的。
1.機械記憶為主
高中生對法律知識的記憶往往是機械式的,在運用上自然不能靈活運用。而且對于法律的理解往往一知半解,加上高中生本身的學習時間就比較緊張,所以在很多時候學校開展的法律課程并不完善,學生對法律知識的學習也并不全面,在生活中遇到問題時,往往依靠自己的主觀意識來進行解決而不是用法律來進行解決。
2.學習以了解為主
高中往往對法律知識的學習以了解為主,甚至有的學校并不開設相關的法律課程,新課程改革后,法律知識的學習被納入到高中課程的必修課中,但是往往處于功利主義的考慮,學生們都是簡單了解,對于知識的掌握僅限于對法律名詞的解釋層次上,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 法律意識存在著明顯的地區(qū)差距
1.東西差距
由于我國各地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有所差異,我國各地以高中生為代表的青少年的法律意識也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距。相對來說,東部沿海地區(qū)的社會經濟發(fā)展較快,教育體系也相對完善,學校通過開展法律課堂、增加思想品德課程中有關法律知識的內容等途徑增加以高中生為代表的青少年的法律知識,注重培養(yǎng)其法律意識。同時,高中生可以通過瀏覽相關網絡內容、參加相關社團活動等較為豐富多元的方式自行學習到一定的法律知識。因而在這些地區(qū),以高中生為代表的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相對較強。而在部分交通閉塞、社會經濟發(fā)展相對較慢的地區(qū),學校的教育體系還不夠完善,有關法律知識的課程還沒有開展或開展后僅流于形式。高中生也無法通過較為多樣的方式自行獲得一定的法律知識。因而在這些地區(qū),以高中生為代表的青少年的法律意識相對較弱。從整體上看,我國以高中生為代表的青少年的法律意識仍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2.城鄉(xiāng)差距
雖然農村的經濟發(fā)展速度已經快速增長,但是城鄉(xiāng)差距仍然存在,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qū),很難有專業(yè)的法律老師來進行教學,高中生往往無法接受系統(tǒng)的法律學習。另一方面,農村地區(qū)由于交通、教育等問題,法律實踐并不能像城市那樣方便,比如在社區(qū)進行普法宣傳教育、到法院進行旁聽等活動,農村的教學實踐相對更難進行。
三、對于增強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幾點建議
(一)豐富學生的法律知識
1.加強家庭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
家庭對于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能夠自覺遵守法律法規(guī),有較強的法律意識,那么孩子就能夠從他們身上學習到這種良好的品行。
所以一方面,家長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促使學生也能夠培養(yǎng)起良好的法律意識。
另一方面,家長也要加強對于法律知識的學習,積極參加社會上舉辦的有益的法律活動,多觀看一些法制節(jié)目,利用法律來維護的合法權益。
2.加強學校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
學校是高中生進行知識學習的重要陣地,法律知識也不例外。學校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對于法律的學習既是知識的汲取,也是做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方面,要通過課堂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學??梢栽谝恢軆劝才乓还?jié)專門的法制課堂,通過聘請校外專業(yè)人員向同學們傳授相關法律知識。在法制課堂上,可以利用網絡等現(xiàn)代傳媒工具,通過案例分析、法庭觀摩等途徑,將法律知識與實際案例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運用法律基礎知識進行思考和討論。這樣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們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的基礎上增強高中生們的法律意識。
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舉行各種校園活動來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學??梢酝ㄟ^開設校園廣播中的法制欄目、組織法制主題班會、開辦法制講座、舉行法律知識競賽、建立法制社團等活動,激發(fā)高中生學習法律的興趣,使高中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法律知識,從而達到對高中生進行法制教育以強化其法律意識的目的。
3.加強社會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
對于一切知識的學習都是為了在社會中進行實踐,所以社會對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應當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以高中生為代表的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社會閱歷淺,自控能力差,易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容易產生認識的偏差,并盲目跟風,做出不良行為。因而要增強高中生的法律意識必須以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為前提。教育部門連通司法部門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多種途徑、有側重點的法制宣傳,優(yōu)化全社會的法制環(huán)境,建設社會法制文明,努力向以高中生為代表的青少年傳播崇尚法律的理念,養(yǎng)成高中生學法用法的好習慣,做懂法守法好公民。
(二)縮小地區(qū)、城鄉(xiāng)差距
地區(qū)差距、城鄉(xiāng)差距是不可避免存在的,為了縮小這種差距: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看,應當重視對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情況,尤其是西部落后地區(qū),加大投資,各級政府也應當重視這些相對落后地區(qū)的法律教育,在社會上營造遵紀守法的良好風氣。
其次,從學校來看,要積極引進人才,尤其是專業(yè)的法律人才,讓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用真實的案例講解和真實的庭審判決來促進學生們的學習。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無論是發(fā)達地區(qū)還是欠發(fā)達地區(qū),城市還是農村,學校都應該積極組織社會實踐,讓知識得到實際的應用。在欠發(fā)達地區(qū),可以讓學生回家給父母講解,或者學校與社區(qū)農村一起進行法律學習,努力創(chuàng)造多種條件,來縮小由于經濟發(fā)展而帶來的差距。
四、結語
總之,本文從高中生個人、家庭和學校以及國家和社會三個角度討論了增強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同時對我國高中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在此基礎上,除了高中生要加強對自身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外,家庭、學校和社會這三個方面應組成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體系。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社會環(huán)境則是整個體系的起源和終點。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人民出版社.1996.
[2]李開欣.試論高中階段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法制與社會.2016.
[3]黃景春.學法守法 青少年法律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性.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7.
[4]王瑜.青少年法律意識調查研究.法制與社會.2017.
[5]張丹琪.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實踐思考.商業(yè)故事.2016.
[6]楊曉宇.中學生法律意識探究.信息化建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