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家盛
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車工
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但今天我要把對父母、對妻子、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心,在這里大聲地說出來:“謝謝我的父母,謝謝我的妻子,謝謝我們親愛的黨!”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技術工人家庭,父親耿鼎,是我最敬佩的人。
他14歲從河南老家跟著解放軍南下,在部隊的掃盲班學識字,然后學車床、搞刀具,一步一步走到技術的巔峰。父親先后解決技術難題120多項,為云南省內(nèi)外機械行業(yè)攻克技術難關400多項。其中,有30多項屬于重大革新項目,3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一個文盲到被評為高級工程師,從擔任重機廠總工藝師到離休……父親的傳奇人生一直是引領我頑強拼搏、不斷追求技術技能提升的動力。
1982年7月,我從技校畢業(yè)后,被分配到了昆明銑床廠油裝車間工作,后到昆明重機廠當車工,就此開始了我的技術人生。
學技術,跟對師傅很重要,而父親,就是我的第一任老師。直到今天,我還保留著父親留下的很多精品車刀,每次看見它們,就會想起父親手把手教我學技術的情景。特別是父親教我的“用車刀生產(chǎn)銑刀”技術,尤為難忘。
當時我們廠為一家煤礦企業(yè)生產(chǎn)斗輪機,其中,必須生產(chǎn)回轉(zhuǎn)機構的齒輪,而加工這樣的齒輪,必須要用高硬度的指形銑刀。于是,車間把這項艱巨的任務交給了我。
經(jīng)過認真思考,我想嘗試用舊的成型銑刀改制成指形銑刀。但是,這種材料是高硬度金屬,用一般的車刀和傳統(tǒng)加工工藝根本無法做到。關鍵時刻,我想到了父親,向他請教。
立刻,父親從用什么樣的材料做車刀,怎樣磨車刀,磨成什么角度和形狀,一一給我分析講解,并親自操作示范。在他的指導下,我按時按技術要求做出了指形銑刀,解了企業(yè)的燃眉之急。
完成這項任務,不僅讓我學會了加工高硬度材料的技巧,更給了我在技術領域不斷攀登和挑戰(zhàn)的勇氣。
工作中,我善于選刀、用刀,能根據(jù)工件特殊性“因材施刀”,能同時手工操作3臺車床加工不同的零件,一天能干一百多個工時。在企業(yè)承接的塔機、拉絲機、摩擦壓力機等產(chǎn)品生產(chǎn)過程中,攻克了大量技術難關。近年來,我還開展現(xiàn)場技藝傳承,培訓人數(shù)達400多人,為企業(yè)經(jīng)濟效益作出了突出貢獻。
這些年,我獲得了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還自創(chuàng)了螺紋加工快速返程法。2016年,我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榮譽稱號。
當然,這些榮譽的取得,有我個人的努力,更離不開昆明重機廠的培養(yǎng)。我是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成長起來的,自己掌握的技術,是昆重幾代機械工人創(chuàng)造、積累起來的,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的今天。
記得我調(diào)到重機廠時,父母、哥哥已經(jīng)是黨員。父親時常告訴我,他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黨組織教育培養(yǎng)的結果,他要求我們一輩子跟黨走。在他的影響下,我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于1990年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幾年后,我的弟弟和妹妹也成為了共產(chǎn)黨員。
2016年6月29日,我受邀到人民大會堂參加紀念中國共產(chǎn)黨建黨95周年音樂會。那天,習近平總書記走到我身邊,與我親切握手。
那一刻,我情不自禁地大聲說:“總書記好!”
總書記微笑著向我點頭。
至今想起,我的心情仍很激動。我想,中國有幾億職工,而我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員。我不僅兩次受邀到北京天安門參加閱兵觀禮,還受到了表彰,這正是黨和國家對技術工人最大的褒獎啊。
我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但今天我要把對父母、對妻子、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心,在這里大聲地說出來:“謝謝我的父母,謝謝我的妻子,謝謝我們親愛的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