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凌
探究音樂廣播曲庫編單的融媒體對策,必須先弄清幾個概念。首先當然是要明白什么叫融媒體,然后要明白“音樂廣播曲庫編單”是什么意思,再才能談到兩者之間的關聯和對策。
先看融媒體。通常意義上,“融媒體”其實是個理念。這個理念以發(fā)展為前提,以揚優(yōu)為手段,把傳統(tǒng)媒體與新媒體的優(yōu)勢通過融合發(fā)揮到極致,使單一媒體的競爭力變?yōu)槎嗝襟w的競爭合力,從而為“我”所用,為“我”服務?!叭诿襟w”并不是一個獨立的實體媒體,而是一個把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的優(yōu)勢互為整合利用,使其功能、手段、價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種運作模式,是實實在在的科學方法,是在傳播實踐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行為。
人們普遍認為,現行的傳統(tǒng)媒體會越來越融媒體化,而融媒體化的方式通常是以自己為主軸,增加幾種傳統(tǒng)之外的信息采集和傳播渠道,降低采集成本,擴大傳播路徑。回到廣播的框架下來看在這個理念,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廣播到底是被融合以后成為融媒體的一環(huán),還是以融媒體手段來重新構建廣播?
再來看音樂廣播曲庫編單。曲庫編單,特指的是音樂廣播在已建的曲庫范圍內編制節(jié)目播放歌單。一般來說,運用“曲庫編單”的主要是類型化音樂廣播,但究其原理而言,也適用于所有的音樂類廣播(更深一層地延伸,所有需要播放音樂的廣播電臺,都應該建立自己有別于其他頻率的編單系統(tǒng))。不管是類型化還是非類型化音樂廣播,建設一個優(yōu)質的曲庫,都是至關重要的,甚至可以上升為核心競爭力的層面來認識,它決定了一個音樂廣播生產出的節(jié)目產品是否足夠優(yōu)秀和高品,而這直接關涉到音樂廣播在傳播市場上的地位和價值。
相對于音樂廣播,“融媒體”的概念還可以再簡單具象化一些。以移動人群和車載收聽為例。我們假設當前的音樂收聽場景處于移動狀態(tài),聽眾處于運動模式,步行或者駕乘車輛。廣播信號的傳達由原有的收音機終端設備,擴展為互聯網終端。聽眾用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或車載互聯系統(tǒng)收聽廣播(例如微信公眾號、音頻類APP等)。相對于傳統(tǒng)收音機,廣播實質上已經從傳播方式上變成了融媒體態(tài)勢下的傳播方式。聽眾獲取廣播信號的渠道就變成融媒體渠道。而在移動場景中,這樣的融媒體態(tài)勢顯然對廣播內容的傳播是有利的,聽眾也不至于因為接收設備的變化而淘汰廣播。從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的角度看,這就是傳統(tǒng)廣播以融媒體的手段來重新構建內容到達的模式。
在融媒體背景下,音樂廣播直接面對各種聽歌軟件的競爭,聽眾獲得音樂的方式越來越豐富,對音樂品質的要求也相應越來越高。而傳統(tǒng)廣播無論是在內容豐富性上,還是音質的品鑒上,甚至是傳播的速度上,都已處于劣勢。建設一個有獨特品味取向、涵蓋既定群體喜好、有自己特色的曲庫就顯得尤為重要。而科學合理的編排,更加成為傳統(tǒng)音樂廣播在融媒體形態(tài)下,與新興的網絡客戶端、手機客戶端競爭的制勝法寶。具體到曲庫的建設和編排上,融媒體策略應該把握的應當是以下幾點:
1、明確自己要面對的受眾。切忌想要把男女老少觀眾一網打盡的想法,這既不科學也不符合市場規(guī)律。融媒體的傳播特色,就是實現個性化的傳播服務,把“廣播”變成“窄播”,把相對精簡的信息精準的傳遞到有相似需求的受眾面前。因此,音樂廣播的曲庫建設,并不是簡單的從無到有。需要有針對性的篩選和策劃,不能一味的求多求全,要符合本頻率的市場定位。比如經典音樂廣播,曲庫的遴選就應該以經典老歌為主,流行音樂廣播的曲庫,就應該以當下流行的熱門歌曲為主。甚至,可以按音樂的類型來建設曲庫,比如專門的古典曲庫、爵士曲庫、舞曲庫等等。劃分越細致,針對的人群就越精準,傳播就越有效。
2、曲庫建設要有地緣特色。廣播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地域性。當地聽眾會相對比較習慣的關注當地的廣播。比如北京、上海的音樂廣播可以大量排播外文歌曲,在廣東可以連續(xù)播放粵語歌曲,在福建可以大量播放閩南語歌曲。區(qū)域的文化差別決定了曲庫建設是需要充分考慮當地聽眾的需求的。再以武漢為例,武漢這個城市的特色是具有悠久的人文歷史,有較強的融合性,高校比較集中,南來北往、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人群都在武漢有駐留。因此在建設曲庫的時候,需要一定程度的考慮音樂選擇的涵蓋面,在歌曲語種、類型、年代等元素上做出合理的比例和邏輯分配,盡可能的顧及到來自不同地方的收聽人群。
3、歌曲編排要有科學性。以前音樂廣播的歌單由主持人自己編排,優(yōu)點是節(jié)目富有個性、歌曲之間聯系緊密;缺點是歌曲重復率高、節(jié)目單調、時段和時段之間落差大。以武漢地區(qū)最具代表性的楚天音樂廣播和湖北經典音樂廣播為例。這兩套廣播目前采用的是國際上最先進的 RCS數字化播出系統(tǒng),這套系統(tǒng)是專門為音樂廣播設計的歌曲編排軟件,系統(tǒng)根據設定好的規(guī)則自動生成歌單,規(guī)則可根據電臺自身的定位不同時段受眾的需求以及歌曲節(jié)奏、情緒、活力、演唱者等各種要求,所有歌曲按一定類型比例從音樂數據庫中選擇,按事先排好的 CLOCK順序生成,最后由專職的音樂編輯進行微調。正是這一先進的音樂編排系統(tǒng)使楚天音樂廣播和湖北經典音樂廣播的專業(yè)化風格得以凸顯,并取得了較好的市場成果。
4、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這種固定模式在融媒體態(tài)勢下,是缺乏足夠活力并缺乏足夠競爭力的。伴隨性移動收聽場景下,聽眾為什么會選擇廣播,而不是其他?從內容上來說,與自己聽 CD和下載音頻不同,聽眾永遠不知道下一首將要播什么歌曲,這是音樂廣播的吸引力,它給人的是一種期待的驚喜。在同網絡播放器爭奪聽眾的時代,音樂廣播的競爭力取決于和網絡播放器完全不同的個性魅力。這種個性魅力,一方面取決于主持人,另一方面則取決于“曲庫”和“編單”。更重要的一面,就是除了歌單之外,還有信息的獲取和活動的吸引。豐富多彩的線性小單元和短資訊,以統(tǒng)一的風格融入到整體歌單的編排中,既調節(jié)了整體節(jié)目的節(jié)奏,又給音樂廣播增加了信息量、增加了生活氣息。這是手機音樂APP所不具備的。
5、揚長避短是融媒體策略題中應有之義。音樂廣播的曲庫編單,要注重定期的主題設計、活動配合以及事件行銷。定期的主題設計包括每月的專案、節(jié)目包裝、音樂主題日、明星日、明星周等等,專案的時間長短不一,長可一到兩月,短則一天、半天,包括主持人口播、歌曲排播、單元配合、聽眾互動、線下活動等等一系列設置,靈活多樣的主題為節(jié)目增加了新鮮內容,制造與聽眾交流的機會,并最終尋求與市場營銷的結合點。每年的新年、春節(jié)、情人節(jié)、母親節(jié)等等看似周而復始、例行不變的程式化,但如能根據當地的市場變化制定有新意的專案卻也是尋求突破、制造賣點的好機會。
總而言之,音樂廣播曲庫編單的融媒體對策是一個無標準答案的命題。地域的不同、受眾群體的不同、營銷方案的不同,都會對策略的制訂產生不同的影響。曲庫和編單相輔相成,不分輕重。雖然它們并非融媒體態(tài)勢下的音樂廣播的唯一競爭手段,但有了優(yōu)質的曲庫和科學合理的編單,傳統(tǒng)廣播至少可以有足夠的底氣與新媒體一戰(zhàn)。而到底是以融媒體姿態(tài)重新構建,還是終將被融為支線媒體,那又是另一個命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