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是清代著名的文學家,他自幼聰明好學,經(jīng)常得到大家的稱贊,但長大后屢次應(yīng)試皆落第,蒲松齡并沒有因此氣餒,而是繼續(xù)努力去追求成功。
他曾經(jīng)含羞自薦,給當時德高望重的大宗師黃昆圃寫信,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幫助,然而卻沒能如愿。
從此,他不得不身處鄉(xiāng)間,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一邊教書,一邊繼續(xù)準備應(yīng)試。
可正在這時,他的愛妻陳淑卿卻離開了人世,這件事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一度使他悲慟欲絕,在感到傷痛的同時又心懷歉疚。這以后,他的生活更加清苦異常。但生活的艱辛與愛妻的去世并沒有動搖他追求成功的意志,反而激發(fā)了他必勝的信心。
他化悲痛為力量,作了一副對聯(lián)來激勵自己,這副對聯(lián)的上聯(lián)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下聯(lián)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夙愿,他開始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中去,不再被身外之物所負累,而是去向時間索取知識和財富。
他說:“耗精神與號呼,擲光陰與醉夢,殊可惜也!”
他還堅持不懈地從群眾中獲取知識。他在家鄉(xiāng)靠近大路旁的一棵大樹下面,鋪了一張?zhí)J席,并且設(shè)茶備煙,凡是路過此地的人,他都免費地供茶供煙,只為了請他們講一兩個民間故事,從而豐富自己的寫作素材。
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他一邊廣泛地搜集各地的民間素材,一邊勤奮刻苦地寫作。
歷經(jīng)20年,蒲松齡終于寫成了一部聞名中外的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這部著作通過說狐談鬼的表現(xiàn)方式,對當時社會的黑暗面進行了批判與諷刺,并且“寓賞罰于嬉笑”,具有百誦不厭的藝術(shù)魅力。
同時,他還完成了《聊齋文集》四卷、《聊齋詩集》六卷、《聊齋俚曲》十四種及其他雜著等。
【品古論今】
蒲松齡,清代著名的小說家、文學家。郭沫若先生曾為蒲氏故居題聯(lián),贊蒲氏著作“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評價過蒲氏“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
蒲松齡雖然有如此高的文學造詣,但他的人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落第之沉重、喪妻之傷痛,這些挫折非但沒有壓垮他的意志,反而使他砥礪前行。從此,他意志堅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寫作中,終于取得了成功,被后人所稱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