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部分工作交給了一個機器人。過去這些年,我一直會把自己的專欄做成播客版本,但現(xiàn)在我遇到了激烈的競爭——來自實驗機器人艾米。她的成本遠低于我,學習速度又快,永遠能嚴格執(zhí)行指令。她也有劣勢。在和同事愉快相處方面,我敢說她不如我,但一個人總不可能十全十美吧。被機器人取代是每一位上"/>
Lucy Kellaway
最近,《金融時報>把我的部分工作交給了一個機器人。過去這些年,我一直會把自己的專欄做成播客版本,但現(xiàn)在我遇到了激烈的競爭——來自實驗機器人艾米。
她的成本遠低于我,學習速度又快,永遠能嚴格執(zhí)行指令。
她也有劣勢。在和同事愉快相處方面,我敢說她不如我,但一個人總不可能十全十美吧。
被機器人取代是每一位上班族最可怕的噩夢。發(fā)現(xiàn)她強行插手我的工作,我難過也是可以理解的。但當我平復了怒氣,坐下來聽她的工作成果時,我開始感覺好一點了。
我知道她才問世不久,但就目前來說,艾米還不是我的對手:可以說,在我那充滿偏見的耳朵聽來,艾米完全沒用。如果你不相信我,請聽聽艾米的朗讀,再聽聽我的版本。不要同時跟讀,聽就夠了。
老實說,艾米還是有一些優(yōu)點的。首先,她的聲音很好聽。十年前我剛開始錄制專欄音頻時,一位聽眾寫信抱怨稱,我那“帶著鼻音的河口話”使他立刻中斷了收聽。相比之下,艾米音色低沉,令人愉悅,就像光滑的天鵝絨。
她的第二個優(yōu)點是幾乎免費。艾米是亞馬遜推出的一項將文本轉(zhuǎn)化為聲音的新服務(wù)的部分內(nèi)容,幾乎沒有成本一一至少與《金融時報》給我的薪水相比是如此。
更令人驚嘆的是她的速度。收到我寫的文字后不到兩秒,她就能生成語音版。也就是說,當我清完喉嚨,開始讀“上周一,《金融……”時,她就已經(jīng)搞定了。
她工作時不用勞師動眾,獨自就完成了。相比之下,我還需要一位制作人,還得使用錄音棚。我們倆還要寫郵件商定時間,見面后還要毫無意義地寒喧一番。還要架設(shè)備,編輯錄音,剪掉我所有卡殼的地方。需要耗費制作人半小時的時間,我自己也要花上大約15分鐘。
要是艾米的成果勉強說得過去,她就勝出了一一但沒有。她老在錯誤的位置停頓,在該分開讀的地方連讀,對句法的掌握也不全面。
聽她朗讀倒不是像聽非英語國家人士大聲讀英語,而是一個沒有腦子、感情和幽默感的人在讀。實際上,她讀得太差了,我都沒聽懂文章的意思——鑒于文章是我本人寫的,這還是能說明一些問題的。
艾米的學習曲線非常陡。兩三年前,大眾市場上的語音機器人聽起來還像是史蒂芬-霍金在說話。艾米的學習算法每天都在幫她進步。她那匪夷所思的朗讀節(jié)奏問題會解決的,語調(diào)也會改進。她還會加入虛假的情感和一些笑話。
但艾米永遠也做不到在理解意思的基礎(chǔ)上朗讀,永遠不會懂何時該停頓,何時該譏笑,永遠不會諷刺。她會繼續(xù)犯錯誤。
在最后這點上,會犯錯的不止她一個。我在朗讀時也會犯錯。有時背景會有雜音。有時我讀得太快了,有時語氣有一點過重。但我想聽眾對我們的過失不會同樣對待。
人犯錯誤,聽眾會理解。一個錯誤往往會讓我們感覺與犯錯者拉近了距離。但如果犯錯的是機器人,我們不會同情,還可能對整個項目都失去信心。
總之,我并不因為艾米要搶我的飯碗而討厭她。但我不喜歡她把我的專欄讀成那個樣子。她亂讀一通,我再看自己的文章,就像看有史以來最枯燥無味的作品。
如果艾米去讀個船運預(yù)報或足球賽結(jié)果,她會很稱職。很快她就會勝任一切可預(yù)測內(nèi)容的朗讀。但好專欄的關(guān)鍵就在這里:如果一篇文章是可以預(yù)測的,那它寫得就不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