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平
我國古代表示長度的詞語主要有:寸、尺、咫、尋、常、仞、丈、步、里、舍。在周代的長度制度中,表示長度的詞語往往以人體器官為依據(jù)。它們大多采用“尺”或“寸”作偏旁。
一、寸?!墩f文解字》曰:十分也,人手卻一寸動(dòng)脈謂之寸口,從又從一。意思是:十分。由手掌后退一寸,即動(dòng)脈位置,叫作“寸口”。字形采用“手、一”會(huì)義。
如《商君書·靳令》:“四寸之管好無當(dāng),必不滿也?!?/p>
二、尺?!墩f文解字》曰: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動(dòng)脈爲(wèi)寸口。十寸爲(wèi)尺。意思是:十寸長。人的手掌線后退十分的動(dòng)脈位置就是“寸口”。十寸為一尺。
如《隆中對》:“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p>
這里“寸”和“尺”是長度基本的單位,我們把《說文解字》的解釋也附帶列出。為方便理解,特以上圖所示。
三、咫。古代八寸為咫,后來人們用咫尺形容很短或很近。
如《國語·魯語下》:“其長尺有咫。
如《再游烏龍?zhí)队洝罚骸岸患坝谡勑Γ暡患坝陉幧?,咫尺相亂?!?/p>
四、尋。古代八尺為一尋。古代指一個(gè)人平伸兩臂,兩中指之間的長度,大致等于一個(gè)人的身高。
如《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wù)f雞鳴見日升?!?/p>
五、常。古代兩尋為一常。由于“尋”和“?!焙蜕砀哂嘘P(guān),因而,“尋?!庇忠瓿觥捌匠5囊馑?。
如《韓非子·揚(yáng)權(quán)》:“上失扶寸,下得尋常?!?/p>
如《烏衣巷》:“舊時(shí)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p>
六、仞。古時(shí)七尺或八尺為一仞。
如《愚公移山》:“方七百里,高萬仞?!?/p>
七、丈。古代十尺為一丈。
如《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蟻螻之穴潰?!?/p>
八、步。朝代不同,一步的長度也不所不同?!独m(xù)文獻(xiàn)通考》說“周以八尺為步”、“秦以六尺為步”。到了清代,又定為“五尺為一步”。
如《唐雎不辱使命》:“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p>
九、里。《說文解字》認(rèn)為三百步為一里。
如《山村詠懷》:“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p>
十、舍。行軍三十里為一舍。
如《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p>
作者單位:四川武勝縣烈面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