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穎 趙斌 俞梅芳
摘要:嘉興市公共自行車棚一般采用固定式,且景觀與設計簡易、沒有體現地方特色。針對上述情況,我們通過對嘉興市公共自行車棚景觀環(huán)境進行實地調研,發(fā)現它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其一,自行車棚一般采用固定式,不能達到共享和便捷;其二,設計單一、千篇一律、缺少美感;其三,整體創(chuàng)意設計不高,沒有體現出地域文化等特點?;诖耍覀儾捎脤嵉卣{研、問卷訪談及文獻查詢等方法,結合水鄉(xiāng)地域文化特色對嘉興市公共自行車棚景觀從地域文化、經濟實用、人文審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等方面進行再設計,力求為嘉興市公共景觀環(huán)境設計一個可移動的富有水鄉(xiāng)地域特色的自行車棚景觀設計,為嘉興市公共環(huán)境建設提供自己綿薄之力,希望能起到拋磚以玉的作用。
關鍵詞:地域文化 可移動自行車棚 景觀創(chuàng)意設計 公共設施
一、嘉興市可移動自行車棚現狀
(一)公共自行車棚景觀現狀:嘉興市作為國家歷史名城、中國共產黨的發(fā)源地,目前的人口現狀、交通現狀、土地使用現狀,導致嘉興無法實行高度密集的公共自行車站點分布。通過我們的實地調查發(fā)現,公共自行車棚的分布與需求不匹配。在嘉興市的各大旅游景區(qū)、汽車北站、客運中心、火車站等大型人流量集散中心,公共自行車站點非常稀缺,不能滿足市民騎自行車出行的需求。在嘉興的高中園區(qū)以及各大高校的附近,人流量非常大,但只規(guī)劃了一個站點甚至沒有規(guī)劃公共自行車站點。在公共自行車棚的運行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①大量公共自行車棚占用城市人行道等公共資源用地;②在一定時期,公共自行車棚服務點數量無法滿足市民出行租車還車要求;③固定自行車棚服務點查詢、尋找不便,無法滿足游客以及外來人員的需要;④大多數固定公共自行車棚老化嚴重,相關維修、維護費用較高;⑤同時也影響嘉興市的城市美觀,影響文明城市的建設。
(二)公共自行車棚景觀創(chuàng)意現狀:從整個嘉興市公共自行車棚的景觀創(chuàng)意上看,公共自行車棚的景觀設計過于單一,缺乏美觀性和創(chuàng)意性,無法體現出嘉興市的地域文化(如圖1)。現有公共自行車棚的景觀缺少代表性,個體識別性不高,導致人們對城市的面貌沒有明確的認識,無法產生深刻的記憶,這對城市的長遠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就每一個公共自行車棚而言,既要考慮到自行車棚的識別性又要體現在城市中的完整性。但是已有的自行車棚景觀,沒有考慮到其周圍環(huán)境和所處的空間模式,沒有在整體上取得一致的和諧,導致與整個城市的面貌格格不入,降低T--r~城市的整體識別度。其中,以Philippe starck設計的一款路燈為例:其設計理念采用的是歐洲中世紀騎士手中的長矛造型,材料采用鋼制結構,被業(yè)內的專業(yè)人士認為是一件具有創(chuàng)意的公共設施,新穎獨特,但是如果將這種路燈放入嘉興這樣一座充滿江南韻味的城市中,那就很不協(xié)調了。
二、嘉興市公共自行車棚景觀與設計特點
(一)部分公共自行車沒有車棚,缺少人文關懷:自行車棚是一個城市的風景,體現了一個城市的面貌,與我們的生活也息息相關,一個美觀、人性化的自行車棚的設計會營造一個舒適便利的生活環(huán)境,讓人耳目一新。公共自行車棚作為一個城市的公共設施,應該是“人文情懷”的體現者,在設計中應該要體現對人的關愛和尊重。但是目前嘉興市很多租賃點沒有公共自行車棚,從視覺上不僅給人一種慘淡的氣息。由于自行車長時間暴曬、受到雨水的沖刷,導致自行車的零件受到腐蝕和損壞,車胎老化嚴重,縮短了自行車的使用年限,加快了自行車折舊和損壞的速度,給騎車人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長時間暴露在外面的自行車由于破損嚴重,降低了人們選擇自行車出行的機率。人們與城市公共設施之間的互動逐漸減少,缺乏人文氣息,不利于嘉興市文明城市的建設。
(二)自行車棚呈固定式,沒有變化:通過對嘉興市自行車棚的調查發(fā)現,嘉興市的公共自行車棚全是固定式的。固定式的自行車棚在使用上不具有靈活性,相關的維修、維護費用較高,固定站點分布不均勻,公共自行車得不到更好的使用,不利于系統(tǒng)的運營。當今社會發(fā)展迅速,城市更新發(fā)展較快,固定的自行車棚無法移動,跟不上城市的發(fā)展步伐。例如,現代城市的建設與改造非常快,很多之前需要自行車棚的地方,在改造后,由于建筑、居住區(qū)的遷移,人流量迅速減少,自行車的使用率很低,于是自行車棚的安裝地點就需要更換到使用率更高的地區(qū),固定式的自行車棚無法進行移動,這就面臨著自行車棚的拆除與再次安裝的問題,期間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大大增加了社會的物資消耗,不利于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此同時,隨著OFO、Mobike、Hellobike等共享單車的興起,我們可以感受到公共設施的設計應當隨著社會需求去改變,同樣的功能需求在不同的社會階段下也應該要出現新的解決方法。
(三)公共自行車棚景觀設計單一、無地域文化特色:嘉興市的地域文化是經過長期的歷史積淀所形成的,是進行設計創(chuàng)新的寶貴財富,但是縱觀整個嘉興市公共自行車棚的景觀設計,它僅僅是滿足了自行車棚的功能性,沒有將這一公共設施融入到嘉興市的文化背景中。以嘉興市各公共自行車棚為例,不論從造型、色彩、建造材料任何一個方面來看,都與其他城市的公共自行車棚毫無相差,體現不出嘉興市的地域文化特色。公共自行車棚應該成為城市文化的載體,能夠承載嘉興市的地域文化,使地域文化在全球化的沖擊下依然能夠煥發(fā)生機。讓自行車棚不僅只是作為嘉興市街頭沉默的服務產品,更重要的是成為城市形象的體現者,讓人了解城市的文化和性格。
(四)公共自行車棚景觀設計創(chuàng)意性較少,千篇一律:嘉興市現有的公共自行車棚全是千篇一律的復制與粘貼,通過大批量的工業(yè)化規(guī)?;a出來的自行車棚,毫無設計感可言,缺乏創(chuàng)意性?,F有的自行車棚沒有具體針對嘉興市某一文化特色進行的設計,這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文化需求,不利用嘉興市文化的傳播。然而在北京,設計師運用了北京街頭最常見的銀杏樹葉為設計原型,設計出了奧林匹克公園的銀杏路燈。銀杏樹是我國特有的最古老的珍貴樹種,壽長千余年,蘊含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名族特點。其中用五個銀杏形狀的燈片來表達奧運“五環(huán)”的主題,巧妙地將古典與現代相結合,體現了北京城亦古亦今的特點(如圖2)。因此,嘉興市的公共自行車棚的景觀設計應該去找尋嘉興市獨特的文化特性,例如將其運用到自行車棚的設計中,讓更多的人了解嘉興市的城市文化,弘揚嘉興市的城市精神。
(五)可移動自行車棚景觀與設計特點:可移動自行車棚的景觀設計要立足于嘉興市的地域文化,從停車的可移動性以及自行車棚本身的可移動性出發(fā),利用滑輪、鋪卷、掛在墻上的形式,實現自行車棚的可移動性。在色彩的選擇上要遵循整個城市空間的色彩設計要與周邊的環(huán)境以及所要表達的內容相協(xié)調。在城市公共設施的色彩規(guī)劃中,色彩要與背景色及人工環(huán)境色相匹配。運用良好的配色系統(tǒng),可以讓自行車棚豐富人們的視覺效果,從心理上給人們一些暗示,這樣人們會對城市的街道、建筑以及公共設施產生深刻的印象,形成嘉興市的城市名片。色彩設計的質量決定著可移動自行車棚是否能夠更好地發(fā)揮它的作用,也體現著城市對市民的重視度,可以提高城市的內涵,促進城市的進步…。在材料的選擇上,在保證自行車棚應有的功能、使用壽命的同時,也要減少環(huán)境污染、減少能源消耗。自行車棚在若干年后不再使用的時候,能夠做到產品零部件的回收和再生。公共自行車棚作為公共空間中重要的組成元素,要爭取實現生態(tài)化與可持續(xù)化的發(fā)展。外觀是可移動自行車棚外在的表現形式,是使用者最直接接觸到的部分,會給人視覺上最直接的體驗。所以自行車棚的外觀設計要結合周圍的環(huán)境特點進行設計要服務于城市的整體,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引導社會群眾對公共設施的關心與參與??梢苿幼孕熊嚺锏脑O計要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地方,外觀造型簡潔大方,方便自行車棚的組裝、拆卸和維護,在移動過程中也會很方便。同時也可以在外觀中融入自然元素,這樣人們在使用的過程中會有—種親切感,這樣的設計有利于引導公眾的審美思想,提高欣賞的水平。
三、嘉興市可移動自行車棚景觀創(chuàng)意設計與應用
(一)嘉興市可移動自行車棚景觀創(chuàng)意設計
1.地域文化性:嘉興市可移動自行車棚的景觀創(chuàng)意設計,要突出嘉興市的地域文化,在設計中融入江南水鄉(xiāng)的文化特色。江南水鄉(xiāng)的建筑風格樸素淡雅,布局隨意精煉,造型輕巧簡潔,色彩淡雅怡人,城市面貌古樸自然,給人一種清新脫俗、秀麗、柔美的感覺。所以在設計可移動自行車棚的時候,要從整體上考慮自行車棚的外在形式和內容,將江南水鄉(xiāng)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使自行車棚與周圍的環(huán)境協(xié)調統(tǒng)一。從色彩上來說,嘉興市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xiāng)的特征,所以設計時在色彩的選擇上,應該選擇清新淡雅的顏色,色調多以灰色調為主,這樣才會更好地融入周邊的環(huán)境,不會顯得很突兀。同時,嘉興是著名的紅色旅游景點,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在設計中,可以充分運用提煉的紅色元素,色彩靚麗醒目,設計出來的自行車棚可以放在相應的紅色旅游景點,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
2.經濟實用性:隨著人們對資源環(huán)境的保護意識不斷加強,在自行車棚的設計中,資源問題是需要著重考慮的。以往固定式的自行車棚,一旦所處地域發(fā)生變化,不再需要自行車棚的時候,自行車棚就會面臨報廢的處理,即使選擇二次利用,在拆除和二次安裝上面也會花費較高的人力物力財力,這無形中就增加了自行車棚投入運行的成本,也不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環(huán)保的社會理念。可移動自行車棚的設計可以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可移動自行車棚本身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自行車棚底部設置的滾輪,方便自行車棚從-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移動,省時省力,節(jié)約了投入成本。
可移動自行車棚在形式上跟固定式自行車棚相比,增加了更多的創(chuàng)意點。從功能上考慮,它不僅是一個可供停車的地方,更可以作為一個吸引人群停留的地點,在沒有自行車停放的時候,人們可以在此處休息,增加人群與社會公共設施之間的互動。自行車棚頂部安裝的太陽能面板,將收集到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為夜晚自行車棚的LED燈供電,這大大降低了社會能源的消耗,綠色環(huán)保(如圖3)。
3.人文審美性:城市的人文特色是一座城市的精神與性格的體現,在可移動自行車棚的設計上,需要以城市文化為依據,體現出對人的關注與關懷,設計出符合人文環(huán)境的自行車棚??梢苿幼孕熊嚺镌谕庥^上做了很大的突破,改變了固定式自行車棚形式單一的特性。通過對嘉興市文化底蘊的解讀以及對人的心理需求的探討,在自行車棚外觀的設計上充分把握了江南水鄉(xiāng)文化所衍生出的圖形語言,并將其進行藝術提煉,例如,在設計中可以提取中國結、油紙傘、蓮葉、攬繩中等設計元素,將其運用到自行車棚的設計中。設計出來不同的可移動自行車棚,可以提升城市的藝術品位,表現城市的特色??梢苿幼孕熊嚺锏墓娦?、藝術性的特點,給來往的人群提供可以欣賞藝術、接近藝術的機會,能夠給予人們視覺上的快感舊。讓人們不僅能感受到自行車棚的使用功能,還可以在使用中獲得舒適的美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