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炎
小時候,朱自清的父親送他到揚州著名的私塾先生戴子秋那里讀國文。每天,父親都要一邊喝著酒一邊讀朱自清的文章,若是看到有老師表揚處,父親就獎勵幾顆花生米給朱自清,繼而父子倆就開心滿懷。若是看到老師有批評處,朱自清的父親就非常生氣,有時候還會打朱自清,并將這篇文章投到火爐里燒掉,這時朱自清常常暗自流淚,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絕不辜負父親的期望。雖然當初父親的做法有點粗暴,但是卻給朱自清從小就打下了扎實的文字功底。
朱自清的孫輩朱小濤曾發(fā)表文章回憶說,祖父朱自清大約十三、四歲時,已經做通了國文。他喜歡讀書,考入兩淮中學(今揚州中學)后,陸陸續(xù)續(xù)閱讀了四書五經、《史記》《漢書》《韓昌黎集》《柳河東集》《文心雕龍》等國學經典。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做自己的讀書夢、文學夢。當時,家里每月給朱自清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附近的一家廣益書局,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fā)朱自清對哲學感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買到的。
中學時期的朱自清,醉心于閱讀《聊齋志異》和林譯小說。英雄豪杰的金戈鐵馬,才子佳人的悲歡離合,書生與狐仙的纏綿悱惻,多彩斑斕的異域風情,都使他沉醉著迷。中學時期起,他開始了最初的創(chuàng)作。第一次,他模仿林譯小說的文筆和結構,寫了一個山大王的故事,八千多字。小說寫好后,他興沖沖地投寄到《小說月報》,可不久稿子就被退回來了。他不服氣,集合了幾個同學,干脆辦了個《小說日報》,用文言寫作。他又寫了一篇從大人那里聽來的俠客的故事,題目叫《龍鐘人語》,刊登在自己的“日報”上。當然,三天之后,“日報”便再也辦不下去了。
兒時的讀書夢、文學夢,讓朱自清在成長的路上邁步穩(wěn)健又長遠,終成文學大師,他寫的一篇篇傳世佳作,鑄成了一座座豐碑,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