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普
春節(jié)一回家,父親囑咐我最多的就是:少喝酒。我實在記不得我到底做過什么事情,給父親留下了嗜酒如命的酒鬼印象。
我確實喜歡酒場,但不是貪杯,而是喜歡把酒言歡的那種氛圍,尤其是喜歡微醺之后,停杯舉箸時,從記憶深處跑出的陳年往事。對我這類內(nèi)斂的人來說,平時拙于言辭,倒是需要靠酒精調(diào)動一下懶惰的語言神經(jīng)。忘記在哪里看到的,林語堂老先生,別看酒量不行,卻也很喜歡看人喝酒,尤其是喜歡看行酒令,喝鬧酒。他喜歡看人們歡樂的樣子。歡樂,也是被酒精調(diào)出來的。
當(dāng)然,喝酒也有文武之別。初一那天,去舅舅家,3個舅舅還有我的表哥表弟們,坐了兩桌。桌子上擺的是小酒杯,一杯滿上也就一錢酒。這種酒杯一般喝不多,喝十個才一兩,要喝一斤得一百個,肩膀非得脫臼不可。胃口好時,我是能喝一斤的,酒量也算可以。不過,我倒是更喜歡這種文縐縐的喝法,酒少,話多。
舅舅們開始懷舊,回憶起他們的年輕時代,生存環(huán)境惡劣,三兄弟如何抱團互助,倒是年歲長了,生活好了,反而沒有那么親密的關(guān)系了。許多感情和往事,都埋于回憶,若非觥籌交錯,很少會彼此提及。
懷完舊之后,接下來當(dāng)然就是教育我們。我也喜歡這種說教,字字句句,都是長輩們從日子里過出來的,充滿了人情世故。三舅口才最好,說一段道理,還附送一個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偶爾,他的故事里,也會有我出現(xiàn)。我記性不好,早已經(jīng)忘了,聽他提及,便趕緊把這記憶的碎片像寶貝一樣撿起來。
宴席之上,有一個人面前的酒杯是特殊的。年齡最大的表哥,實在覺得用小酒杯喝酒費事,直接找來紙杯倒酒。表哥能喝,做菜的手藝也不錯,兩桌子的菜肴都是他擺弄出來的。年輕時,他原打算做廚師,去技校學(xué)了很久。沒想到,出師之后,只便宜了我們這些親戚。
表哥比我還要內(nèi)斂訥言,和誰喝酒,只叫一下對方,然后舉一下杯子,仰頭便喝。所謂“都在酒里了”,就是那個意思。
同事在朋友圈里說這種喝酒方式是人們精神世界困乏,彼此間缺乏交流的體現(xiàn)。可老家的親戚,祖祖輩輩都是如此,羞于表達(dá)感情,不善言辭。對他們來說,喝酒就是一種很好的交流方式,“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這自然是粗放暴烈的喝酒勁頭,四兩或半斤的大杯子,兩人就能分了一瓶酒,三兩下喝完。
初六初中同學(xué)聚會,我便遭遇了這樣的場面。估計能裝三兩酒的茶杯,被當(dāng)成了酒杯。好久不見的老同學(xué),舉著酒杯流竄,碰一下,喝一半,有時候,情緒被鼓動起來了,便要整杯喝下。然后,我便喝多了,被同學(xué)送回家中,躺在床上,覺得天旋地轉(zhuǎn)。父親端來一碗熱湯,嘴里抱怨著:“說讓你少喝點酒,就不聽,就不聽……”
看著他弓著腰把碗放在床頭的情景,我腦子里竟然想起一個遺忘很久的片段來。父親也曾是酒場上的健將,那時候,他還年輕,酒量大,喝下一斤白酒都沒問題。于是家族里的紅白喜事都要叫他去,專門陪參加喜宴喪事的遠(yuǎn)親鄉(xiāng)鄰們喝酒。
于是,一天晚上,夜深月明,我看到他蹲在院子的一角,清腸刮肚,發(fā)出痛苦的聲音。那時候,我是真討厭他喝酒的樣子?,F(xiàn)在,我長大了,他變老了,蹲在月光下的身影,便是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