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鐘凱
大自然中有各種各樣的霉菌,你經常會在保存不當的食物表面看到五顏六色的菌斑。這其中蘊藏了許多寶貝,比如青霉素。不過我要說的是另一個東西,叫做紅曲,一種廣泛使用的天然色素,現在已知紅曲中至少有10種色素成分。
古時候人們用紅曲發(fā)酵生產酒,例如南宋的《苕溪漁飲叢話》記載“江南人家造紅酒,色味兩絕”,這種傳統(tǒng)一直流傳到今天。古時候獲取色素并不容易,安全可靠的食用色素更少,紅曲就是其中的優(yōu)秀代表,例如《清異錄》里有“以紅曲煮肉”,現在人們做粉蒸肉的時候也會用到紅曲。古人還發(fā)現紅曲具有一定的防腐保鮮功能,比如《天工開物》記載用紅曲涂抹魚肉,“經10天蛆蠅不近,色味不減”。
傳統(tǒng)紅曲有庫曲﹑輕曲﹑色曲三個品種。
庫曲主要用于釀制黃酒﹑果酒﹑藥酒,輕曲主要用于釀造腐乳﹑醬菜﹑果酒﹑藥酒及食品著色,色曲主要用于食品著色。它們生產的不同之處主要是菌種﹑發(fā)酵周期等的區(qū)別。福建是我國傳統(tǒng)紅曲的主要產地,以古田紅曲最有名。
先民或許是從生霉的米飯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制作紅曲米的方法。說來也簡單,就是讓紅曲霉污染蒸熟的米飯,然后讓它充分生長,最后晾干就得到紅曲米。下次飯沒吃完,別急著倒掉,放幾天,說不定你就能看見紅曲從里面長出來呢。
現代食品工業(yè)是在液態(tài)的營養(yǎng)液中培養(yǎng)紅曲霉,然后經過分離和提取工藝得到其中的色素,又叫紅曲紅。當然也可以用傳統(tǒng)方式獲得紅曲米,然后磨碎提取色素。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液體培養(yǎng)的工藝漸成主角,紅曲色素的產量大幅提高。
紅曲色素的化學性質在天然色素中算是相當出色的,在pH值1~12的范圍內都比較穩(wěn)定,在120℃高溫滅菌的環(huán)境下也能保持色澤,因此能夠滿足食物烹飪的需要。此外,它對于各種氧化性或還原性物質也比較穩(wěn)定,也不容易受金屬離子的影響,因此特別適合用于食品工業(yè)。當然,它也不是刀槍不入,比如陽光直射下它還是會褪色,因此需要配合一些維生素C或者海藻糖﹑明膠等成分來增強穩(wěn)定性。
喜歡吃肉的人都知道,午餐肉﹑火腿腸等食品中常常會添加亞硝酸鹽。這是因為亞硝酸鹽可以和肌紅蛋白發(fā)生反應,形成的亞硝基肌紅蛋白比較穩(wěn)定,這樣肉在加熱之后也不會變成灰暗的顏色,同時亞硝酸鹽還可以賦予食物獨特的風味。
不過,由于很多人都認為亞硝酸鹽是致癌的,因此降低亞硝酸鹽是一個順應時代的選擇。使用紅曲就可以起到上色的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亞硝酸鹽的使用。
除了前面提到的用于火腿腸﹑午餐肉的調色,它也可以用于食物表面上色,比如裝飾糕點﹑糖果﹑腌菜﹑果汁﹑冰激凌等,還用于化妝品和藥品的著色處理。在家做粉蒸肉﹑紅燒肉的時候用的腐乳汁里就有它的身影。
可能有的人會問,肉表面上色可以理解,醬牛肉里面能上色嗎?由于紅曲色素可以溶于水,因此在“調理肉”的加工過程中也是可以做到給肉內部上色的。方法很簡單,用注射器將添加了紅曲色素的腌制液打進去就行了呀。
早在1979年,日本人就從紅曲霉中發(fā)現了一種能抑制膽固醇合成的活性物質,叫做Monacolin K(莫納可林)。后來以此為基礎開發(fā)了降膽固醇的藥物洛伐他汀。再后來,科學家們又在紅曲中找到了更多的活性成分,例如麥角固醇(可在體內轉化為維生素D)﹑γ-氨基丁酸等。目前的科學證據表明,紅曲中的某些物質具有一定的抗癌﹑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壓等有益功能。不過,消費者必須牢記,正常飲食中的紅曲沒有那么神奇,即使是以紅曲開發(fā)的保健食品也很難有這樣的效果。原因很簡單,因為紅曲中的功效成分含量實在是太低了(這類產品常常是壓片糖果或者膠囊,按普通食品賣,通過會銷﹑微商﹑電視購物等非實體店渠道,是違法添加藥物的重災區(qū))。
紅曲霉畢竟是霉菌,它產生的代謝物遠不止紅曲色素一種。很早以前就有人發(fā)現紅曲有抑菌能力,大約在20年前,法國科學家鑒定出了紅曲霉產生的桔青霉素,后來又發(fā)現很多紅曲霉都會產生這種物質。桔青霉素是一種真菌毒素,雖然其毒性比黃曲霉素遜色不少,但仍然可能具有腎臟毒性和致癌﹑致畸作用。隨后,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qū)開始限制中國紅曲產品的出口。后來中國食品工業(yè)界開始篩選不產生桔青霉素的優(yōu)秀紅曲霉菌種,同時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減少桔青霉素的產生。目前已經基本解決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中國的國家標準也對紅曲色素中的桔青霉素作出了限量規(guī)定。所以古人吃了那么多年也沒事,并不等于真的沒事,因為出了事也不知道是它造成的嘛。
總之,紅曲是可以安全放心的吃,但不要指望吃了它就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