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運
“家天下”是維持古代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體制連續(xù)性的一項重要理念,它使得歷朝歷代“皇家”都成為了政治格局發(fā)散的中心點,是國家最高特權集體的代表,也是整個王朝威嚴的象征。與此同時,女性在古代中國又往往處于男性的從屬地位。那么,兼具皇家與女性兩重身份的公主的處境如何,是相當有意思的問題?!端问贰す鱾鳌肥撬未鞯膶?,集中呈現(xiàn)了宋代公主的人生面貌。本文將之作為研究對象,獨辟蹊徑,從歷史書寫角度出發(fā),考察宋代公主的尷尬角色。
《宋史·公主傳》記錄了有宋一代公主的事跡,共89人,其中北宋81人,南宋8人。但是,通讀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它關于公主人生的記載呈現(xiàn)出了模式化的特點。例如:“陳國大長公主,開寶五年,封永慶公主,下嫁右衛(wèi)將軍魏咸信。太宗即位,進封虢國。淳化元年,改齊國。真宗初,進許國長公主。咸平二年薨,謚貞惠,后改恭惠。景佑三年,追封大長公主。元符改封陳國。政和改賢惠大長帝姬?!庇秩纾骸瓣悋?,始封德康公主,進瀛國、榮國。大觀四年,下嫁石端禮,徙陳國。改淑和帝姬。政和七年薨?!边@兩篇傳記相當簡潔精煉,史官記載的側(cè)重點主要是公主輩份封號的演替和夫家情況兩方面。而其他公主傳記與此基本如出一轍。可見在史官的認知中,這兩點是對一位公主來說最重要的信息,實際上也就是皇室與女性兩重身份的具體體現(xiàn)元素。至于公主樣貌、性格、具體生活經(jīng)歷等日常細節(jié)則都難以從這份官方史冊中明確地剖析解讀出來,這也體現(xiàn)出古代史官對這些內(nèi)容的忽略與輕視。換言之,《宋史·公主傳》是史官在特定話語體系下對公主進行的平面人物簡介,而非向后世讀者展現(xiàn)一個立體的人物形象。
公主和后妃是皇室中的兩大女性群體,對比《宋史》中《公主傳》與《后妃傳》的記載內(nèi)容,也可發(fā)現(xiàn)史官對于這兩類人物不同的著眼點與側(cè)重點。就家世敘述而言,公主側(cè)重其夫家的信息,后妃側(cè)重其原生家庭的身份地位;就個人事跡描述而言,公主著眼于作為傳統(tǒng)女性應當遵守的各類優(yōu)良道德規(guī)范,后妃則著眼于體現(xiàn)其母儀天下的姿態(tài)。所以兩者相較,公主更作為一種普通女性的形象在史冊中呈現(xiàn),而其作為皇室成員具有的特殊性反倒予以了一定程度的弱化。
在《宋史·公主傳》中,史官對公主事跡描述記載的用詞極為恭謙嚴謹,其內(nèi)容除具體的生卒年和婚配封賞情況外也多為對公主優(yōu)秀品質(zhì)的褒獎稱頌,對她們劣行的指責實為罕見?;榕涠嘤谩跋录蕖薄⑸八篮罂傻弥刂刈贩?,例如:“魯國大長公主,開寶五年,封延慶公主,下嫁左衛(wèi)將軍石保吉。太宗即位,進封許國。淳化元年,改晉國。真宗初,進長公主。大中祥符二年,進大長公主。薨,賜謚賢靖。元符改封魯國。政和改賢肅大長帝姬?!薄扒G國大長公主,幼不好弄,未嘗出房闥。太宗嘗發(fā)寶藏,令諸女擇取之,欲以觀其志,主獨無所取。真宗即位,封萬壽長公主,改隨國,下嫁駙馬都尉李遵勖。”
但同樣是分析《宋史·公主傳》的文本材料,卻亦清晰可見公主尊貴身份背后隱藏著的“卑微”。這份卑微來源于整個大的時代背景,公主的外在的身份即便再尊貴,她們也終究無法擺脫古代倫理綱常對女性權力的桎梏。甚至于說為了匹配自身與生俱來的那份尊貴血統(tǒng),她們要比尋常女子付出更加高昂的代價、做出更大的自我犧牲。
史官詳述了周、陳國大長公主的婚姻狀況:“周、陳國大長公主,帝長女也。……主幼警慧,性純孝。帝嘗不豫,主侍左右,徒跣天,乞以身代。帝隆愛之。帝念章懿太后不及享天下養(yǎng),故擇其兄子李瑋使尚主?,|樸陋,與主積不相能。主中夜扣皇城門入訴,瑋皇懼自劾。諫官王陶論宮門夜開,乞繩治護衛(wèi),御史又共論主第內(nèi)臣多不謹,帝為黜都監(jiān)梁懷一輩十余人。后數(shù)年不復協(xié),詔出瑋于外,主降封沂,屏居內(nèi)廷。久之,復召瑋,使為駙馬都尉如初?!鯇幦贽?,年三十三。以瑋奉主無狀,貶陳州?!庇刹牧峡芍?,周、陳國大長公主十分受寵,但是她作為皇家成員,其婚姻由皇帝出于彌補章懿太后的考慮指定。而史傳的用語體現(xiàn)出在當時史官的認知里,這種婚配方式是天經(jīng)地義的,絲毫沒有提及公主的婚姻話語權。顯然,這對公主與駙馬的婚姻并不和諧,出現(xiàn)了“瑋樸陋,與主積不相能”“主中夜扣皇城門入訴,瑋皇懼自劾”的情況,但是即使如此,時人與史官也并沒有改變那種原始的認知,公主婚姻自主權的喪失仍被視為理所當然。不過,史官筆下并沒有見到有關公主的負面詞匯,婚姻不和諧亦不影響對她孝順皇帝事跡的敘述,公主的尊貴依然若隱若現(xiàn)。
北宋曾經(jīng)實行駙馬升行制度,也即駙馬在娶了公主之后要以父為兄、以母為嫂。在這一制度下,公主在某種程度上便不用履行作為兒媳婦的義務。但是,亦有特例:“荊國大長公主……下嫁駙馬都尉李遵勖。舊制選尚者降其父為兄弟行,時遵勖父繼昌亡恙,主因繼昌生日以舅禮謁之。帝聞,密以兼衣、寶帶、器幣助其為壽?!瘪€馬李遵勖雖已升行,但是公主依舊禮敬其父,這得到了皇帝的鼓勵與支持,同時史官也不吝文辭記錄下來,這說明在公主的尊貴與婦德之間,后者顯然更被看重。
《宋史·公主傳》中對公主的贊揚之詞大抵都是“性儉節(jié)”“好讀古文章,喜筆札,赒恤族黨,中外稱賢”“侍母疾,晝夜不暫去”“帝降損以禱,主亦如之”“日致膳羞,盧病,自和湯劑以進”此類。這些不僅代表了史官的看法,同時也從側(cè)面反映出了當時社會對公主行為品格的要求與期待——守禮懂節(jié),通古今詩書;秉承三從四德,對內(nèi)孝順父母公婆,對外起模范表率作用。閱讀《公主傳》,處處皆可感知在史官的潛意識里,認為萬事要以皇族尊嚴利益為重,便是身為一國公主最根本的也是其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在某種意義上,皇室成員的身份給了公主尊榮,同時也強化了其身上女性的屬性,需要比尋常女性承受更高的要求。
公主的特殊身份是建立在“家天下”的王朝秩序之上,那么當這種秩序受到或內(nèi)或外的干擾時,公主的命運自然堪憂。北宋靖康二年四月,金軍攻破東京(今開封),將宋徽宗、宋欽宗父子及大量趙氏皇族、后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三千余人俘虜北上,也即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恥。毫無疑問,公主亦在俘虜之中,那么《宋史·公主傳》是如何呈現(xiàn)當時的公主們的命運的呢?
《宋史·公主傳》載秦、魯國大長公主的經(jīng)歷:“靖康二年,諸帝姬北徙,姬以先朝女,金人不知,留于汴?!艿啬隙桑\張遇掠其家,中子愕被害。公主至揚州朝竭,復避地之閩?!倍鴮兆谌呐?,首先是簡單列舉她們的基本信息,如“榮德帝姬,初封永慶公主,改封榮福。尋改號帝姬,再封榮德。下嫁左衛(wèi)將軍曹晟”“壽淑帝姬,初封壽慶公主。薨,追封豫國。及改帝姬號,追封壽淑”“令福帝姬”等,內(nèi)容多的記封號、夫家,少的只有四字封號。其后統(tǒng)而言之:“右三十四帝姬,早亡者十四人,余皆北遷。獨恭福帝姬生才周晬,金人不知,故不行。”并未敘述她們被俘后的遭遇,反而用“北遷”這樣中性的詞匯予以指代。
公主作為皇室成員,自身命運自然同國家命運休戚相關,所以蒙受戰(zhàn)難本是在所難免。只是與普通百姓相比,公主則是站在了被戰(zhàn)火牽連的最前沿,是受到最直接沖擊的一類人。然而史官對于公主這些不幸經(jīng)歷的記載描述卻是極為簡略,多為輕描淡寫式地一筆帶過,給人以刻意淡化處理的感受。這或許是因為有關她們生平的資料闕如,又或許是國史記錄者為尊者諱。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史書并未呈現(xiàn)出對她們遭遇的同情,似乎因為她們是“帝姬”,故而被金人俘虜北上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歷史書寫和史料批判研究注重史料是怎樣形成的?史家為什么要這樣書寫?史料的性質(zhì)又是什么?也即探求歷史文獻的“構造、性格、執(zhí)筆意圖”。本文正是借鑒了這一研究思路。前人關于宋代公主生活、命運的研究并不算少,《宋史·公主傳》也是常用的材料,但是卻幾乎沒有學者關注這一文本的書寫問題。本文將目光聚集在《宋史·公主傳》這一集中文本,雖有些單一,但通過進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并對其模式化書寫策略和選材特色加以考察,可以解讀出史官對公主角色的認知與定位,幫助我們還原一個更為真實的古人世界中的宋代公主形象。由此,即使拋卻史書記載的具體信息,不去考究其真假,公主的尷尬依舊躍然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