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奇
“國家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務(wù)員?!边@是劉少奇一生勤政的座右銘。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劉少奇一生擔任過許多重要的領(lǐng)導職務(wù),不管他的職務(wù)怎么變化,身邊工作人員稱呼他“少奇同志”從未改變。劉少奇要求,不管是秘書、駕駛員、炊事員還是護士,只能叫他“少奇同志”,不能稱呼他的職務(wù),他對中央國家機關(guān)和基層單位的負責人也是這樣要求的。
1947年7月,劉少奇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主持召開全國土地工作會議、討論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時,其職務(wù)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和中央工作委員會書記。會議期間,大家都尊敬地稱呼他為“劉副主席”,甚至在呈送給他的報告、文件和講話稿上都冠以“劉副主席”。劉少奇對這種做法很不滿意。他特意抓住機會表明態(tài)度,專門在一次會議上討論了黨內(nèi)稱呼問題。他首先問大家:“同志們,我們同在一個革命隊伍里,志同道合地在一起奮斗,最親切的稱呼是什么呢?”與會人員突然聽到這樣的提問,一時摸不著頭腦,會場一片寧靜,與會人員互相對視,都在急切地等待答案。期盼之中,劉少奇大聲地回答:“是同志!”接下來,劉少奇又誠懇地對大家說:“我稱呼你們同志,希望你們也稱呼我同志。我不喜歡你們叫我副主席。你們以后就叫我少奇同志,這樣稱呼我感覺很親切?!睆拇恕吧倨嫱尽边@個稱呼就這樣叫開了。
1958年,劉少奇視察鄭州紡織機械廠
1959年4月,劉少奇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后,稱呼上也沒有任何改變,除了在國際舞臺、出國訪問、外事活動、重要公務(wù)中必須以國家主席的身份出席并稱呼職務(wù)之外,在辦公室、國家機關(guān)、家里和下基層視察工作,一律稱呼他為“少奇同志”。1959年6月,劉少奇到廬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中共八屆八中全會,因為身邊的工作人員更換了,一批新人并不知道這個規(guī)矩,于是按通常的做法稱呼他為“劉主席”。有一次,一位勤務(wù)員來到辦公室門口向正在專心辦公的劉少奇提示說:“劉主席,該吃飯了?!眲⑸倨嬲酒鹕韥韺λf:“請叫我少奇同志吧。你叫著順口,我聽著順耳,彼此也覺得親切。你說好不好?。 鼻趧?wù)員聽后滿臉通紅,連忙改口叫道:“少奇同志,該吃飯了?!眲⑸倨婧芨吲d地說:“這么叫就對了!”
一次接見全國勞動模范時傳祥同志時,劉少奇說:“你掏糞是為人民服務(wù),我也是為人民服務(wù),我們都是人民的勤務(wù)員。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庇幸淮?,他對身邊的同志說:“我跟你們一樣,也是侍候人的,只不過侍候的人更多一些。其實,我們大家都是侍候人的,每個人又都受別人侍候,這不就是為人民服務(wù)嗎?我看不出有什么比使人感到幸福愉快更高尚的事?!?/p>
劉少奇雖是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但在黨小組會上和普通黨員一樣自覺遵守組織紀律。有一次黨組織生活會中,討論在國家暫時困難期間如何克服困難的問題,有人提出想用房后小空草地“開荒”種蔬菜。劉少奇馬上贊成說:“總是吃飽肚子更重要?!睍蟠蠹揖蛣邮指善饋砹?,劉少奇親自參加勞動,種了豆角等幾樣蔬菜。
劉少奇一生以人民勤務(wù)員自勉,以讓人民盡快過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他說:“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lǐng)導者的重要標志在于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guān)心人民的痛癢,懂得人民的心?!彼砼d夜寐,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將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常牽掛在心,把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作頭等大事。他惦記著東北林區(qū)的工人,要求有關(guān)部門供應膠鞋、白酒等物資。他惦記著唐山煤礦井下的工人,關(guān)切地詢問井下供氧量怎么樣,得知井下用機械運煤、安裝了送風設(shè)備時,他很高興,說以前用驢子運煤要占用氧氣,影響井下工人用氧安全。農(nóng)民當面向他反映看不上電影,他記在心里,沒多久,就把外國友人贈送的一臺放映機轉(zhuǎn)送給河北撫寧的農(nóng)民。在經(jīng)濟困難的日子里,他與群眾一塊苦、一起干。劉少奇在回家鄉(xiāng)調(diào)研的44天里,吃住在自己原先的老屋甚至豬場,鋪禾草睡門板;他從老屋門前尚有的半塘水,知道旱情并不嚴重,主要是工作有錯誤,這讓他夜不能寐,內(nèi)疚不已。當著父老鄉(xiāng)親的面,他脫帽彎腰,低下花白的頭鞠躬致歉:“我將近40年沒有回家鄉(xiāng)了,很想回來看看?;貋砹耍吹洁l(xiāng)親們的生活很苦。我們工作做得不好,對不起你們?!彼麍詻Q不讓辦劉少奇舊居紀念館,決定把老屋分給農(nóng)民住,他說:“在這里至少可以住上10年、20年,等有了比這個更好的房子,愿意搬再搬?!?/p>
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到工廠、農(nóng)村、學校等調(diào)查。他經(jīng)常以普通群眾的身份深入人民群眾當中去。每次外出,他都要向身邊的工作人員重申自己訂的“四不準”:每到一地,不準人家接送;不準請客吃飯,鋪張浪費;不準向人家要東西,人家送上門來也要婉言拒收;參觀時不準前呼后擁地陪同,有個向?qū)б肪托?,不要影響地方同志的工作?/p>
劉少奇自己嚴格遵守并督促工作人員執(zhí)行這些規(guī)定。他每次外出視察,不要地方上招待。有時地方同志為了表示一下心意,送點土特產(chǎn)給他,他一律退回,實在無法退回的,就照價付款。
劉少奇平時吸煙比較多,但他不吸太好的,平常就是“大前門”香煙,偶爾還吸“恒大”牌的。1958年在成都開會時,秘書拿來一包云煙,請劉少奇吸一吸,看看煙的質(zhì)量怎么樣。劉少奇吸過后說:“不錯?!泵貢f:“那就去弄一些來?”劉少奇立刻說:“要付錢!人家不要錢,我可不要煙。”后來,劉少奇特地找秘書要來買煙的發(fā)票,看了才放心。
那時候,按照國家規(guī)定,劉少奇外出要坐專列。每到一個地方,人家總是安排他住高級賓館。他為了少給地方添麻煩,有時吃住就都在火車上,由帶去的廚師做一些簡單的飯菜,要工作人員到機關(guān)去入伙。1959年到濟南視察工作,劉少奇要找一些同志談話,便對身邊工作人員說:“請他們到車上來吧,我不下去了;一下去,人家又要招待、找房子、安排飯,太麻煩,又浪費錢?!?961年去東北大小興安嶺視察林區(qū),前后一個多月,劉少奇也一直吃住在火車上。
外出視察不是吃住在專列時,劉少奇就會與群眾同吃同住。1961年春,他回鄉(xiāng)調(diào)研期間就是典型例子。這次下鄉(xiāng),他更要求輕車簡從,連同省里的同志,一共才用兩輛吉普車,并且自帶行李和柴米油鹽,自備碗筷用具,不給群眾添麻煩。劉少奇這次為期44天的調(diào)研,為了減輕地方負擔,他住養(yǎng)豬場、飼料房、農(nóng)舍和自家的舊居;身著藍布衣,腳穿黑布鞋,身邊只帶幾名工作人員,以至發(fā)生縣委書記聞訊出門迎接,與劉少奇打照面卻沒有認出劉少奇的故事,留下了一段動人的佳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