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國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新課程改革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一改往日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模式,班主任的工作也隨之產生了新的變化,有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德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在現(xiàn)階段初中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越來越重要。
關鍵詞: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
一、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
第一,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觀念比較落后。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fā)展,初中班主任的管理觀念也應當跟隨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然而,現(xiàn)階段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觀念較為落后、陳舊,德育工作的開展往往停留在說教的層次,沒有深入的切實可行的實踐方法,這種工作方法僅僅能對學生的道德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其道德意識有所提升。然而,德育不單單包括道德認識,還包括道德情感、意志、行為三個方面,學生的道德認識不一定會升華到道德情感、意志、行為三個方面,德育最終要靠道德行為來體現(xiàn),因此初中班主任的德育觀念有待轉變。
第二,德育內容與學生的德育需求不相符。初中德育內容相對學生的德育需求而言較為匱乏,班主任忽視了對學生心理品質的關注,并且德育工作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新時期的德育內容薄弱。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身心發(fā)展狀況選擇德育內容,才能夠深入地開展德育工作。
第三,初中班主任的德育理論水平不高。初中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德育理論水平有待提高,在對待學生態(tài)度、把握學生心理等方面的表現(xiàn)反映了班主任的德育理論存在一定缺陷。德育工作的開展缺乏針對性,既沒有針對學生年齡的特點進行德育教育,又未能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個體采取德育教育。
第四,初中班主任教育科研與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初中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將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學生成績上,忽視了對學生行為的關注,造成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視而不見,不能全面關注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在教育中沒有鉆研精神,不能對教育進行細致研究,教育科研與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造成了德育工作效果不容樂觀。
二、初中班主任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的策略
第一,班主任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初中階段,學生受制于年齡特點,心智不夠成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并且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極強的模仿力。初中階段,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中心人物,對學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學生受班主任影響可能會產生較大的變化。因此,班主任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通過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其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二,在日常班級管理中充分理解學生,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由于班主任的工作重心是整個班集體,難免在班級管理中給學生留下嚴肅、難以接近的感覺,不利于德育工作的開展。班主任在班級工作中應結合學生的特點,懷著理解的心情幫助學生、引導學生,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和藹可親的形象,同時樹立權威得到學生的信任。例如,在學生遇到學習或生活困難時,班主任的關心、幫助能夠讓學生產生親切的感覺,拉近師生情感,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感,促進班級和諧發(fā)展,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
第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采取科學的手段管理班級。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事務繁多,在處理問題時由于兼顧不周可能會做出武斷的決定。為了避免武斷地處理班級事務,順利化解學生糾紛,班主任必須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全面了解學生,努力做到平等對待學生,使學生在相處中感受到輕松愉快,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班級良好風氣的形成,促進學生德育的深入發(fā)展。
第四,尊重學生的自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初中學生心理較敏感,他們自尊心、好勝心強,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同和肯定,同時他們也需要被理解和保護。班主任的肯定與認同能夠激起學生上進的信心,尊重學生、關注學生能激發(fā)學生改變自我,勇于面對挫折。
總之,在日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能夠認識到德育的重要性,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但在初中德育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闡述了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根據(jù)這些問題提出了有效的改進策略,旨在轉變管理理念,提高德育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苗培周,楊晶,王形.淺談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有效策略[J].學研結合,2014,12(3).
[2]祁鑫勝.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意見[J].山西教育,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