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純
我一直在拍京城古寺,到現(xiàn)在差不多拍攝了近百座,往往在拍古寺的同時也就順便把古塔給拍了。京城有一些塔林,如潭柘寺的上下塔林、昌平的銀山塔林、櫻桃溝附近新近修的一組塔林,都是極其珍貴的。而像頤和園的后山、云居寺的廟堂,也有很多密集的古塔,令人為之傾倒。
京城的古塔據(jù)說有500余座,遍布京城。但就我所知,有些古塔近幾年逐漸消逝,只能夠見之于資料圖冊,并不能見到“真身”。以我的所見以為,保護最好的古塔,應該是碧云寺金剛寶座塔、西黃寺清凈化城塔,還有五塔寺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這幾座塔,因為種種原因,雖然歷經(jīng)磨難,畢竟在最后得以幸免,真是不幸中的萬幸。所以從保存精美的角度講,能夠親眼觀賞這幾座塔的藝術魅力,絕對是無比幸運的。不過,從我個人的角度講,最震撼我心靈的卻是坐落在北京海淀區(qū)八里莊慈壽寺的玲瓏塔,就是慈壽寺塔,也叫永安萬壽塔。
這座慈壽寺塔仿天寧寺塔而建,故與天寧寺塔稱為姐妹塔。此處原有慈壽寺,與塔同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年),神宗母慈圣皇太后出資興建,萬歷六年建成。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修繕。清光緒年間寺廢,僅存塔。天寧寺塔始建無明確紀年,據(jù)梁思成考證應為遼代所建,明、清兩代曾進行過多次修葺,是北京現(xiàn)存著名的古塔之一,并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京城的一道亮麗風景。這兩座塔,在京城絕對是建筑瑰寶。
說到玲瓏塔,我心里最迷醉的是塔身上的精美雕塑。有資料將此塔描述得非常詳細:慈壽寺塔為密檐式八邊十三級實心磚塔,通高約50米。塔基為3層,上為雙層須彌座,呈八角形;下面一層須彌座束腰,每面開壺門形龕6個,每龕中各雕獅首1尊,已無存。龕與龕之間雕有輪、螺、傘、蓋、盤長、雙魚、瓶、花八件佛教吉祥寶物的浮雕。轉(zhuǎn)角處雕瓶狀角柱,上雕仰、俯蓮花瓣圖案。上面一層須彌座束腰上各面均開有7個長方形龕,龕中雕有佛教故事圖案,描述善財童子拜師修身成佛的故事。53幅畫面,刻有200多個人物像。各幅畫面之間,各雕有立勢金剛力士像1尊。在須彌座的轉(zhuǎn)角處,雕有蟠龍角柱。塔基上面是3層仰蓮花瓣拱托塔身,塔身為八角形,南向,東、西、北三面有磚雕拱券式假門,其余四面為券窗,門窗兩側(cè)原有木胎泥身金剛力士神像,已殘破。南面券門額書“永安萬壽塔”,西面券門額書“輝騰日月”,北面券門額書“真慈洪范”,東面券門額書“鎮(zhèn)靜皇圖”。塔身八面轉(zhuǎn)角處立浮雕盤龍圓柱,上為十三級塔檐,每層檐下以磚雕斗拱承托,拱眼壁上開有佛龕,每面3龕,每龕均供有佛像,佛像內(nèi)藏佛經(jīng),共供奉佛像312尊。檐角懸銅鈴,共3304枚。這些飽經(jīng)風霜劫難的雕像,我為其滄桑的美而震撼。
北京的古塔,每一座都有其深厚的歷史淵源,都有離奇動人的故事,僅存的正視了歷史進程,消亡的辯證了文化的演變。我對于玲瓏塔,雖然拍攝的時間只有十幾年,但是每一年的春夏秋冬,風霜雨雪,肯定是要頂禮拜膜的。我想拍攝出玲瓏塔最美的瞬間,為北京、為文化留下古塔滄桑的身影,為歷史留下美妙的記憶。
(編輯·宋冰華)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