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青年學者絲路行

2018-11-29 09:10孫海芳
絲綢之路 2018年9期
關(guān)鍵詞:克孜爾龜茲石窟

孫海芳

塵煙飛逝,絲路古道上的駝鈴聲、歌舞聲、誦經(jīng)聲、市井聲早已隱入歷史深處。為考察絲綢之路文物遺存,挖掘絲綢之路的文化價值,引導青年學者助力“一帶一路”建設(shè),推動青年學者在文物保護、歷史、文化及藝術(shù)領(lǐng)域的深入研究,由蘭州萬科房地產(chǎn)有限公司策劃及支持的青年學者絲路行(新疆段中道)學術(shù)考察活動于2018年7月1日正式啟動,來自不同高校、研究院的14名專家學者從烏魯木齊出發(fā),前往庫車、庫爾勒、吐魯番等地,重走絲綢之路西域黃金段,進行為期13天的歷史文化遺跡考察活動。

千佛相伴克孜爾

盛夏的新疆驕陽似火,中巴車馳騁在戈壁曠野間,白楊樹飛閃而過,在風里扭著身子白了頭。傍晚時分,到達龜茲研究院。夕陽下的明屋塔格山泛著金光,木扎特河河谷水草豐茂,成熟的桑葚掉落下來,在地上形成點點紅斑,一人高的蘆葦叢密不透風,是典型的新疆綠洲地域文化分布特征。

史料記載,克孜爾石窟是中國開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開鑿于公元3世紀,公元8~9世紀逐漸停建。現(xiàn)存四個石窟區(qū),絕大部分塑像被毀,窟內(nèi)現(xiàn)存約1萬平米的精美壁畫,為古代龜茲國的文化遺存。秦漢之際,該地屬塔里木盆地西域諸國的龜茲國。西漢神爵三年(前59),匈奴日逐王歸附漢朝,該地區(qū)隨龜茲隸屬漢朝版圖。魏晉時期,克孜爾石窟被稱作“雀離大清凈”,《水經(jīng)注》引東晉釋道安《釋氏西域記》曰:“國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離大清凈?!碧瞥瘯r期,克孜爾石窟被稱作耶婆瑟雞寺,高僧圓照親聞悟空所述而寫成的《悟空入竺記》中,曾記載:“安西境內(nèi)有前踐山,前踐寺。復有耶婆瑟雞山,此山有水,滴溜成音,每歲一時,采以為曲。故有耶婆瑟雞寺?!惫?~7世紀,因龜茲受外來勢力侵擾,佛教的發(fā)展和石窟的開鑿曾一度受其影響。公元9世紀中葉,回鶻人西遷,改宗佛教,龜茲佛教在統(tǒng)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現(xiàn)出中興局面,涌現(xiàn)出不少高僧,回鶻人不但譯出不少佛教經(jīng)文,而且還譯出高僧傳記,開鑿了大量石窟。伴隨著龜茲佛教中的大乘佛教興起,影響到克孜爾石窟,導致了它的衰落。公元9世紀末至公元12、13世紀,伊斯蘭教東漸西域后,龜茲回鶻改信伊斯蘭教,龜茲佛教逐漸衰落。至公元15世紀初,伊斯蘭教化后,龜茲佛教便完全終止。

考察隊成員苗利輝研究員扎根新疆龜茲研究院20余載,對洞窟如數(shù)家珍。為了大家不虛此行,一米八的壯漢在烈日里攀巖帶隊,汗如雨下,濕透了衣衫。“克孜爾石窟有四種形制,即中心柱窟、大像窟、僧房窟和方形窟?!痹趨⒂^谷東區(qū)的第175、178窟時,他反復講解?!翱俗螤柕闹行闹?,一般由前室、主室和后室三部分組成,雖然目前保存有完整前室的洞窟不多,主要是因為年代久遠,歷經(jīng)千年滄桑,又因山體的倒塌而多有塌毀,但痕跡依然存在。前室一般為方形,面積小于主室,頂部為平頂,前壁門兩側(cè)一般繪龍王像,兩側(cè)壁繪佛說法圖,后壁開門通向主室?!?/p>

遠遠望去,在蒼黃干燥的山壁上,依山而鑿的大像窟氣勢磅礴,高度均在10米以上,佛像雖早已不存,但其宏大的氣勢依舊,后室開鑿得寬敞高大,均塑有涅槃臺,突出涅槃主題。苗利輝介紹:“大像窟一般都有比較寬敞的后室,頂多為橫券頂,如克孜爾第47和48窟,后室都很大,只是第77窟頂開鑿成覆斗形,這在大像窟中比較特殊?!?/p>

龜茲地區(qū)修建高大的立佛形象有悠久的歷史傳統(tǒng)。據(jù)《比丘尼戒本所出本末序》第十記載,龜茲國“寺甚多,修飾至麗,王宮雕鏤立佛形象與寺無異”,可以推測公元4世紀在龜茲地區(qū)立高大佛像是普遍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一直到公元7世紀玄奘路經(jīng)龜茲時仍然盛行。《大唐西域記》卷1載:“屈支(龜茲)國……大城西門外,路左右各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會處?!蓖瑫?2記,瞿薩旦那(于闐)“王城西南十余里,有地迎婆縛那伽藍,中有夾纻立佛像,本從屈支(龜茲)國而來至此。昔此國中有臣被遣,寓居屈支,恒禮此像,后蒙還國,傾心遙敬,夜分之后,佛忽至此。其人舍宅建此伽藍”。

克孜爾石窟遺留壁畫面積較大,為相關(guān)學術(shù)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支撐。細觀窟內(nèi)壁畫,多本生故事畫,數(shù)量之多,為全國石窟之冠,其多布置于中心柱窟和方形窟主室券頂,將券頂劃分成山狀菱格,每格繪一則故事,以連續(xù)形式表現(xiàn)佛生前行菩薩道時的善行和苦行,以此說明佛成道是其累世修行、積集功德的結(jié)果,其構(gòu)圖形式簡潔而富有內(nèi)涵。

菱形格形似山峰,在佛教教義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山巒既可以表示佛在靈鶩山說法的環(huán)境,也表示佛教世界的中心須彌山。聯(lián)想起筆者四五年前為尋訪鮮卑足跡,曾走遍國內(nèi)石窟寺,認為依山而鑿的石窟或許是鮮卑人薩滿崇拜的遺跡。如今,眼見克孜爾石窟壁上密布的菱格畫,猜測石窟建造可能是山林崇拜的薩滿遺俗與佛教文化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文化原型的重疊,那些以山為媒介的信仰原型令人充滿想象,歷史空白的地方,需要文學話語的填補。

古道文化的雙向交流,水乳交融,難分彼此。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博士生朱建軍對中西文化背景下的織錦圖案有深入研究,就漢唐時期織錦上的翼馬紋撰寫過多篇文章。在克孜爾石窟第60窟壁畫的供養(yǎng)人服飾上,找到了波斯薩珊王朝流行的聯(lián)珠紋,他講道:“扎聯(lián)珠串式腰帶的供養(yǎng)人在克孜爾壁畫中很普遍,這些聯(lián)珠紋圖案在敦煌石窟、中原地區(qū)墓葬壁畫中都有出現(xiàn),在吐魯番出土的紡織品上也有這種圖案,聯(lián)珠紋的運用是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產(chǎn)物?!?/p>

四宿龜茲鎮(zhèn)。夜晚的座談會上,中國蘭州網(wǎng)記者丁曉嵐談及“堅守”與“情懷”的話題,龜茲研究院院長助理葉梅紅了眼睛:“龜茲研究院遠離烏魯木齊,勢必造成家人的長期分離,每次想起兒子,就覺得很虧欠他,忍不住掉眼淚?!痹谇閼亚Ы鹋c現(xiàn)實二兩面前,當非此即彼的選擇成為常態(tài),對當事人確是殘酷。苗利輝說:“常年生活在克孜爾,孩子無法帶在身邊,父母雙方身體不好,所以一直不敢要孩子,一拖到了現(xiàn)在,也要不了孩子了。”冷冰冰的“堅守”二字,是幾十年日日夜夜的清苦生活,是對父母不能盡孝的愧疚與對兒女不能盡責的遺憾。

半壁危樓絕跡行

此次考察的重點是石窟,可謂西域石窟之行。然而石窟多存于懸崖峭壁之上,或藏于天險峽谷之中。前往阿艾石窟,要穿越著名的天山神秘大峽谷,攀上溝谷深處距地面 30 余米的崖壁,高矗的峭壁和搖晃的繩梯,令人心怯。

據(jù)言,當年24歲的維吾爾族農(nóng)民阿不來提·買買提,在天山神秘大峽谷的崖壁上采藥時,意外發(fā)現(xiàn)了這座盛唐時期的佛教石窟。阿不來提·買買提迅速向當?shù)卣畧蟾媪怂摹爸卮蟀l(fā)現(xiàn)”,龜茲石窟研究院的文物工作者立即趕到現(xiàn)場,對石窟進行了全面清理,測量了洞窟形制和大小,臨摹了保存的壁畫,并對石窟全貌進行了拍照??脊艑<疫M行初步研究后,極為震驚:該石窟保留漢文化之完整豐富在古西域地區(qū)數(shù)百座石窟中絕無僅有,壁畫藝術(shù)水平可與同時代敦煌壁畫相媲美,由眾多不同姓氏人士集資修建的佛教石窟世所罕見,形如“天書”的少數(shù)民族古文字難以破解……

該石窟為單體洞窟,高2.5米,長4.6米,寬3.4米,中間殘存一個佛壇基座,洞窟空間不大,但三壁和窟頂殘留壁畫的內(nèi)容卻非常豐富。正壁是一幅大型《觀無量壽經(jīng)變》,其中間部分保存較好,兩側(cè)壁畫脫落較重。中央繪阿彌陀佛,兩側(cè)繪觀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即 “西方三圣”,這種“中堂佩,兩條幅”的中國傳統(tǒng)形式在敦煌一直沿襲到元明時代,是中原大乘佛教藝術(shù)中一種成熟而普及的繪畫模式。周圍為42身聽法天人,上方繪乘云而來的十方諸佛,還有飄逸空中的“不鼓自鳴”樂器,丹青溢彩的壁畫雖然殘破不全,卻令人震撼。

苗利輝研究員介紹:“這座石窟的壁畫具有中原情調(diào),佛、菩薩有唐人風采,加之漢字題記,最能體現(xiàn)民族融合及遷徙的歷史。壁畫中有19條漢文題記,其中有10個不同姓氏,寇、李、趙、傅、彭、梁、申姓是漢姓。其時,中原漢人大量西進,生活在塔里木盆地周邊,并逐漸與當?shù)鼐用裣嗳诤?,到了唐代形成了融合的高峰,可以說阿艾石窟壁畫就是一幅唐代邊陲各民族共同生活、并肩勞動、自由團結(jié)的和諧圖,這是它的特殊意義。”蘭州大學敦煌學研究所博士生沈雪意識到阿艾石窟研究的重要性,于石窟內(nèi)徘徊許久,并與苗利輝老師商議博士論文選題可否以此石窟為例,探究例證東西文化的交融與交流。

庫木吐喇石窟位于庫車縣城西南渭干河出卻勒塔格山口東岸的崖壁上,苗利輝研究員曾著文稱:“其壁畫風格分為龜茲風、漢風和回鶻風,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是回鶻風洞窟,它們見證了漠北回鶻人西遷進入龜茲地區(qū)后社會文化、宗教的變遷,為我們了解當時龜茲地區(qū)歷史、宗教情況提供了豐富的材料?!饼斊澭芯吭涸洪L徐永明先生說:“該石窟的壁畫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與民族風格,當時的龜茲畫師們從本土文化出發(fā),給佛、菩薩披上了龜茲風格的服裝,即‘雙領(lǐng)下垂式的大衣?!?/p>

駐足于79號窟內(nèi),可看到窟內(nèi)右壁下部繪有一幅《地獄變》,地藏菩薩坐在方臺中心,外面跪著一行六人,其中兩個長著角的鬼卒抓住兩個人的頭發(fā)在捆綁捶打,另兩個鬼卒正拉著鋸子把一個人的頭鋸成兩半,這種“地獄變”壁畫在全國石窟中絕少發(fā)現(xiàn),在佛教藝術(shù)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來自麥積山石窟的段一鳴研究員認為:“繪畫風格是時代背景的折射。唐時,龜茲與中原王朝的關(guān)系密切,唐王朝使節(jié)頻繁來往,三萬唐兵駐守龜茲,帶來了大量的漢文化,庫木土喇地處龜茲國都與安西都護府的附近,受到中原漢族文化的影響較深,出現(xiàn)了數(shù)量繁多、唐風濃郁的壁畫不足為奇?!?/p>

暫住龜茲,翻山越嶺,感受無山不窟、文化互漸的交融場景,體味香起佛界、樂舞西域的特有文化,精美的壁畫帶領(lǐng)著考察隊員們追尋歷史塵埃,傾聽石窟的講述。

舊時古道日西斜

入黑英山口,本是尋訪劉平國治關(guān)城誦石刻,卻因語言障礙誤入古代龜茲通往烏孫的古道。兩側(cè)怪石嶙峋,山間溪水潺潺,深處可沒腰,冰冷刺骨,趟過一道,又是一道。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徐凡質(zhì)疑,該路道或許是龜茲通烏孫的古道,“循溝北行,經(jīng)六站,可抵烏孫”。依《魏略》所言“古三道國,亦各自有路”,這是龜茲通烏孫的一條天然捷徑,清廷平息大小和卓叛亂時還曾利用過。

一路艱辛跋涉,約10余里,依舊尋不到劉平國治關(guān)城誦石刻,經(jīng)領(lǐng)隊朱建軍多次確認,才知石刻就在山口處的懸崖上,存兩處,面積并不大,約A3紙張大小,石刻所在巖壁凹凸不平,因長期暴露山野,風雨浸蝕,字跡已多漫漶。1928年,黃文弼先生考察該石刻時已言:“惜字多剝蝕,不盡可辨?!毙陆┪镳^歷史文物陳列中,有一件“劉平國刻石”拓片,是清光緒五年(1879)所拓,時在刻石剛剛發(fā)現(xiàn)之后,經(jīng)辨認,內(nèi)容為:

龜茲左將軍劉平國以七月廿九日發(fā)家

從秦人孟伯山狄虎賁趙當卑

當卑程阿羌等六人共來

谷關(guān)八月一日始斫山石作孔至□日

堅固萬歲人民喜長壽億年宜

子孫永壽四年八月甲戍朔十二日

乙酉直建紀此東烏累關(guān)城皆

將軍所作也

敦煌

諄于伯

作此誦

綜觀前后各家錄文,可知龜茲左將軍劉平國永壽四年(158)在拜城縣修筑的關(guān)城是“亭”,刻石作誦正是為了表彰、紀念這一工程竣工;跟隨劉平國的工人被冠以“秦人”之稱;從事施工的六名工匠中有兩人名“萬口羌”(從王國維說)、“程阿羌”等。

拜城縣博者克拉格溝,是庫車地區(qū)北通伊犁的一條經(jīng)路。兩漢時期,烏孫與漢朝政府往來,大都通過龜茲地區(qū),在交通隘口修建關(guān)“亭”,以便警備候望、交通安全和郵傳往來。

就石刻內(nèi)容分析,可知兩漢時期,西域廣大地區(qū)接受漢文化的影響已深。自西漢西域統(tǒng)一于中原王朝以后,龜茲與漢王朝的政治、經(jīng)濟關(guān)系一直相當密切。公元前1世紀漢宣帝劉洵在位時,龜茲國王名絳賓,其夫人是漢朝解憂公主的長女弟史。絳賓與弟史曾在長安留居一年,以后數(shù)至中原,深受漢王朝政治制度、中原封建文化的熏陶,絳賓在從長安回龜茲后,曾在國內(nèi)推行改革,史稱其“樂漢衣服制度,歸其國,治宮室,作徼道周衛(wèi),出入傳呼,撞鐘鼓,如漢家儀”?!耙便~鐵鑄漢五銖”集市于貿(mào)易,東漢又置都護府于龜茲,從政治、經(jīng)濟到文化科學,古龜茲已與中原王朝緊密結(jié)合為一體。作為龜茲左將軍的劉平國,從其取名“平國”,也可看到漢文化在龜茲上層貴族集團中的巨大影響,及其在此處的重要地位。從石刻上提到的六人姓名分析,如當卑、萬羌、阿羌者,都是以族別為名,姓為漢姓,正是受漢文化影響后,“漸慕華夏之風”,遂“姓中國之姓”。

誤入古道,徒勞無功往返10余里,雖看到的石刻模糊不清,令人多少有些沮喪,筆者卻覺得是天賜良機,親歷古道之感是現(xiàn)場代替觀點的最好途徑。古代絲綢之路上各道錯綜復雜,綿延交錯。多少金戈鐵馬的重大戰(zhàn)事皆依古道的地理條件鋪展開來;絲綢西去,玉石東來,東、西、南、北的商貿(mào)物資多依據(jù)這縱橫大地上的交通網(wǎng)格得以實現(xiàn);佛教西來東進,高僧南來北往,藝術(shù)交融傳遞,古道功不可沒。還記得多年前的盛夏,也是這般炎熱難耐,從東都洛陽出發(fā),沿著古絲綢之路驛道往西,崤函古道、關(guān)隴大道、回中道、金城官道、河西古道,無緣于西域的古道,今日卻如神賜一般,感受龜茲通往烏孫的古道,清流潺潺,如歲月輕逝,帶領(lǐng)著到訪者感受數(shù)千年的古道遺韻。

7月1日首訪的克孜爾尕哈烽燧,在古突厥語中意為“紅色哨卡”,亦是古道上信息傳遞的重要樞紐,是目前古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遺址。烈日下的烽燧蒼涼豪邁,矗立在西域廣闊的戈壁灘上,見證著2000多年的東去西來,芨芨草在勁風中呼嘯,講述著逝去的往事。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徐凡早早下了車,在烽燧前凝望,粉色的衣衫在風中擺動,像極了一幅色彩明麗的油畫。

古道煙塵烽火明,漢唐綿邈絲綢路。

交河東去接高昌

出發(fā)之前,曾作過相關(guān)功課,只知新疆師范大學劉學堂教授是交河故城發(fā)掘的主持參與者,到了實地,才知此項發(fā)掘在新疆歷史考古工作中的重要性與艱巨性。

交河故城位于吐魯番盆地博格達山南麓的洪積扇上,一條交河水在北方一分為二,繞島而過,又合二為一,在這里沖蝕出一個四周崖壁如削,長1650米、寬300米左右的柳葉狀河心洲,當?shù)厝朔Q作“雅爾和圖”,意即崖城。又因河水在臺地的首尾處相交,古代又稱“交河”。

這座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且保存得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是我國保存2000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遺跡?!稘h書》卷97《西域傳》載:

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去長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戶七百,口六千五十,勝兵千八百六十五人。輔國侯、安國侯、左右將、都尉、歸漢都尉、車師君、通善君、鄉(xiāng)善君各一人,譯長二人。西南至都護治所千八百七里,至焉耆八百三十五里。

目前學術(shù)界流行的觀點認為,交河城的基本布局形成于公元5世紀中期到7世紀中期的高昌國時期,唐代有了大的發(fā)展,14世紀末毀于東察合臺汗國黑的兒火者對高昌地區(qū)的“圣戰(zhàn)”。也有學者認為,交河城的廢棄與黑的兒火者“圣戰(zhàn)”后在高昌地區(qū)推行伊斯蘭教有直接關(guān)系。交河故城的發(fā)掘者劉學堂教授則認為,交河城的基本布局形成于公元前l(fā)世紀到公元5世紀中葉的車師王國時期,在車師都城的基礎(chǔ)上,高昌國和唐西州時期交河城有了穩(wěn)定發(fā)展,到了回鶻高昌時期交河城開始衰落,蒙元時期基本廢棄,其構(gòu)筑特色形成的基本原因為軍事防御。故城東崖峭壁的遺址就顯示了其強大的軍事防御功能,塹崖而成的外門兩側(cè),巖闕聳立;門口布滿暗井,甕城內(nèi)設(shè)深井和堆滿磘石的窖穴,巖壁筑有瞭望場所,居高臨下;甕城兩旁狹道,城墻陡然峭立,形勢險要,易守難攻,這種攻守兼具的軍事防御壁壘,可謂“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歷經(jīng)多次激烈而又悲壯的保衛(wèi)戰(zhàn),守望著交河城的安危。

考察隊成員劉雷是國內(nèi)研究古建筑的前沿學者,絕不會放棄交河故城城市建造布局的研究。吐魯番高溫43℃,地表溫度82℃,他扛著相機一路小跑拍攝,生怕遺漏了重要的細節(jié)。劉學堂教授在《論交河城的興起、構(gòu)筑特色、發(fā)展和廢棄》一文中曾有論述:

交河城的建筑方式和城市的基本布局結(jié)構(gòu)在中外城市發(fā)展史上可謂獨一無二,交河城的建筑方式有三種,一是“夯筑法”,二是“減地留墻法”,三是“版筑泥法”,第二種最常見,就是在修整平坦的單位建筑區(qū)內(nèi),規(guī)劃出居住室、墻、門及相關(guān)建筑設(shè)施的位置,用減地的方法在生土地中挖出居住室及其他建筑設(shè)施,相應地留下墻體等相關(guān)設(shè)施,可以說交河城的主要部分是從臺地上挖出來的,是一座在大地上直接雕刻出來的城,不親歷就很難想象它的模樣。

劈開高聳的臺地南部崖體,就成了南城門。順門而入,是寬 11 米、長340米的中心大街。大街嵌入地下6~7米,臨街厚厚的生土層便是高大的墻。宏偉的官署區(qū)高踞于城中心寬敞的臺地上,東城區(qū)是屋舍密集的居民區(qū);西城是建筑簡陋的貧民區(qū)和商市、手工作坊;南城是深宅大院、高樓宏宇的官僚居所;城北是寺院區(qū)、墓葬區(qū)。交河故城具有一座城市應具有的一切,大街小巷、精致的城市設(shè)計布局、寺院、民居、市場、官署、佛塔、墓地、城門、便道……

進入東城密集的居民區(qū),就仿佛進入一片斷墻的森林,寬僅2 米、深達7米的幽深街巷里,抬頭只見一線天。小巷兩邊是又高又厚的墻,墻內(nèi)幾十戶人家組成居住的“坊”,坊內(nèi)屋舍鱗次櫛比,庭院交錯。殘存的墻體依然能分清主室、偏室、地下室、廚房、家庭佛壇。交河城中央總面積5000余平方米的大佛寺,是我國最大、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珍品。據(jù)考證,佛寺大殿的中心塔柱,當年的高度在10米以上,在主殿前的水井里,曾發(fā)掘出幾十麻袋青磚、筒瓦和滴漏,證明當時的交河人已經(jīng)解決了殿堂屋頂大跨度的力學問題。只是,如此巍峨壯觀的屋頂,被東察合臺汗國的一把“圣火”焚燒殆盡,無法再現(xiàn)。

置身于交河城內(nèi),一股森然之氣逼面而來,大街小巷都是又厚又高的墻,能切身感受到其強大的軍事防御功能。交河城是一個大城堡,城中又以“坊”為單位形成一個個小城堡。攻破交河城不易,攻破小城堡也難。一旦入侵者入城,小城堡便各自為陣打響巷戰(zhàn),滾木、石箭鏃從高達 7米或10米的墻頭傾瀉下來,敵人無處躲避。注重軍事防御,多源自于交河故城的地理位置。交河位于吐魯番盆地火焰山與鹽山之間的一個豁口上,絲綢之路通往焉耆盆地的“銀山道”、前往烏魯木齊的“白水澗道”、北抵北庭都護府的“金嶺道”等,都要經(jīng)過交河故城,因此成為“地上多骷髏”的戰(zhàn)場。

葉嘉瑩先生在路過交河時言:“交河東去接高昌,一片殘墟入大荒。飲馬黃昏空想象,漢關(guān)秦月古沙場。”戰(zhàn)爭促進了西域各民族的融合,加速了文明的演進,同時也最終毀滅了文明。究竟有多少個民族曾在西域繁衍生息,誰也說不清,僅吐魯番盆地,史書中就記載了10多個名稱,車師、匈奴、呼揭、鮮卑、柔然、高車、突厥、吐蕃、回鶻、蒙古……許多民族的來龍去脈至今仍是謎。

回到烏魯木齊后,劉學堂教授說:“很遺憾沒有親自帶你們?nèi)タ疾旖缓庸食牵谀壳暗耐卖敺瑢W研究中,交河城和高昌城的對比考察是值得重視、需要進行專門研究的一個課題。交河城不遠處的高昌城是高昌國的都城,基本布局形成于高昌國時期,兩座城市從布局到建筑方式上區(qū)別很大,高昌城從建筑到布局上都深受中原漢文化傳統(tǒng)城市建筑的深刻影響,而交河城目前還很難得到與之相像的對比材料,兩者不是同一文化的產(chǎn)物。造成兩座城市風格迥異的原因除了交河城建城時代早于高昌城外,也反映了土著車師人的建筑風格和來自內(nèi)地以漢人為主體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的異樣?!?/p>

古道西風,講述故城前世今生。絲路拾遺,再敘石窟千年往事。短短13日,在路上的狀態(tài)成為一種慣性,一時難以切換。剛出坑的馕上撒上了黃花,還散發(fā)著濃郁的蔥香味;克孜爾研究院強悍的蚊蟲隱藏在葡萄藤下,“吻痕”依舊;夜晚促膝長談時,“奪命大烏蘇”醞釀的話語還在耳邊;誤入古道的河水冰涼刺骨,庫爾班大叔純粹的笑容在眼前時隱時現(xiàn);大巴車顛簸的后座上,靜靜放置著被遺忘了的一路撿來的石頭……

從古代西域到今日蘭州,始于考察,終于情誼。年紀最大的段一鳴老師總是沖在最前面;劉雷大哥的鏡頭將連日奔波的我們幻化成一種蒼涼美;劉子璇背著大包斷后,一路補給;朱建軍領(lǐng)隊各路協(xié)調(diào),在酷暑難耐的時候變戲法似的買來冰鎮(zhèn)的西瓜;苗利輝老師不厭其煩地遍遍講解,汗水濕透了衣衫;徐凡總能帶來新思路,閃念間的靈感離不開扎實的知識儲備;記者丁曉嵐隨行隨記,記錄下這一行的點點滴滴……

猜你喜歡
克孜爾龜茲石窟
絲綢之路上的龜茲
石窟與云Sushi Hanzo
龜茲樂舞
龜茲古樂
夜宿石窟
克孜爾石窟壁畫中的龍形象探析
夜宿石窟
李逸之
克孜爾水庫右壩肩傾倒體邊坡穩(wěn)定分析
克孜爾114窟與佛圖舌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