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鵬娟
(作者介紹:黃鵬娟,新疆大學科學技術(shù)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漢維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
隱喻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認知語義學研究的焦點,是人類認知的一種重要方式。隱喻是利用一種概念表達另一種概念,需要這兩種概念之間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動物隱喻是人類通過抽象思維在語言層面上將動物習性和人類社會現(xiàn)象所共有的相似性進行概括和提升,把動物的行為投射到人類的社會活動上而形成的一種隱喻。漢族和維吾爾族盡管是不同的兩個民族,但是都有認識事物的能力,因此動物隱喻在漢民族和維吾爾族中都存在。
通過上文可知動物隱喻既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也是一種思維方式,動物隱喻可以體現(xiàn)不同思維方式和文化差異,理解它需要額外的認知能力。正是因為動物隱喻具有這樣的特點,我們就有必要從認知和文化的角度來進行分析。我們知道思維能力是全人類共有的,不同民族的人都有能力認識相同的事物,因此,漢民族和維吾爾族對動物隱喻的認知肯定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下面我就用具體的語言事實來加以說明。如:鴿子在兩種語言里都表示和平。豬在兩種語言里都表示蠢笨之人。烏鴉在兩種語言里都是一種不祥的象征,“聽到它的叫聲,人們有時就會說今天鳥鴉不停地叫,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事要發(fā)生?”。在漢語里,人們把狡猾的人比作狐貍,像“狐假虎威、老狐貍“等詞就充分反映出了這一特點,同樣在維語里“”也用來指狡猾的人。百靈鳥因其聲音優(yōu)美動聽,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悅耳的歌喉,維吾爾語中也有同樣的說法,除此之外,“”在維吾爾語里還用于表示男生對女生的喜愛程度。狼是維吾爾族的圖騰,在維吾爾人的心目中,是一種神圣威嚴的動物,又是一種力量、堅強的象征,但作為一種現(xiàn)實中存在的動物,人們對它的認知又總是優(yōu)劣兼俱的,在維吾爾語中有神圣的一面,但也有兇殘貪婪的一面,這一隱喻和漢語中是相同的,“白眼狼、狼心狗肺”等詞語都可以反映出漢民族對狼這種動物的認識。當然像以上這些在漢維兩種完全不同的語言里存在的相似動物詞匯隱喻的情況,著實是比較少的。
由于漢族和維吾爾族在思維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漢族和維吾爾族對于同一個事物的認識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下面將從認知的角度上探析出漢語和維吾爾語兩種語言中動物隱喻的不同。在漢語里“?!庇脕硇稳萸趧谥艺\的人,人們常常稱贊某人是“為人民服務的老黃?!?,而在維語里“”則用來形容非常笨而不懂禮貌的人。如:“”(他沒有敲門,像牛似的闖進了房子。)“龍”是漢族和維吾爾族神話傳中的動物,“龍”總是用于“好”的意思,而在維吾爾語中龍卻失去了上述的象征意義,被認為是一種令人恐懼的怪獸。貓在漢語中形容“溫順、善良”的人,而在維語中它卻象征“恬不知恥”。維吾爾語里取“雀鷹”的小巧、靈敏等特點形容心中的美人、情人。漢語里“雀鷹”只是一種捕食小鳥的鷹的名字?!把蚋帷痹诰S吾爾語中象征健康、美麗,多指正在健康成長的嬰兒和小孩兒的健壯、可愛,而漢語中它僅是一種可愛的動物。“鶴”在漢語中是長壽的象征,新疆地區(qū)極少見到這種動物,因此在維語中,鶴沒有產(chǎn)生相關(guān)的聯(lián)想。龜象征長壽或忍辱求生,罵人“烏龜、王八”是大辱,在維吾爾語文化中沒有這種聯(lián)想,烏龜不過是行動緩慢,其貌不揚的動物罷了。
當然,像這樣同一個動物詞語在維漢兩種語言里的隱喻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或者在漢語里有隱喻的動物詞語,在維語里出現(xiàn)隱喻空缺;又或者在維語里有隱喻的動物詞語,在漢語里出現(xiàn)隱喻空缺諸如此類的動物詞語較多。
本文運用了認知語言學中的隱喻知識,對漢語和維吾爾語中的動物詞匯隱喻進行了初步的對比研究,總結(jié)出了他們的異同。由此我認為漢維語言動物詞匯隱喻方面存在著異大于同的特點,這說明了兩種語言在這一領域所具有的跨語言的對稱性小于非對稱性,這種主導特點是由漢維民族具有的不同思維方式所決定的,并且可以看出兩個民族對于同一事物的認知差別還是很大的。
[1]王祥.動物詞匯的認知隱喻意義[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8,(6).
[2]買買提吐爾遜·阿布都拉. 漢維語中動物詞語的文化內(nèi)涵及差異[J].語言與翻譯,2005,(2).
[3]艾素萍.認知隱喻視角下動物詞匯聯(lián)想意義探源 [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007,(3).
[4]從認知角度看漢維語空間隱喻[J].語言與翻譯,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