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哈代
詩歌不分國界,無論古今,都是靈魂所渴求的節(jié)奏。風格多樣的中外詩歌與讀詩心得貫穿古今,讓世界變得詩意盎然,走入詩的領域,愛上詩歌,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
她歡歡喜喜往前去,
坐在蔥綠陡峭的坡上。
而我站在后面,以便用鋁筆
描畫英景中她的形象;
不久天陰,落下雨點,
但栽繼續(xù)畫著,顧不上雨絲
紛紛打濕沾染
我的畫稿,就如怪異的惡作劇
留下慘污的畫面。
這樣我畫下了那道風景:
她獨自坐在雨簾之中,
裹著頭巾,畫面只勾出她的身影,
四周盡是雨絲蒙蒙。
——我們很快離開那里,
可她淋濕的形象仍如景中女神,
且永不變,確確實實,
盡管邢地方不再記得她,自那天
至今。
對她的一切也了無所知。
19世紀70年代,托馬斯-哈代冒雨為戀人愛瑪繪制了多幅素描,其中兩幅現存于多塞特郡博物館(Dorset County Museum)。要感謝大不列顛陰晴不定的天氣,讓這場偶然落下的雨,在畫稿上留下“怪異的惡作劇”,而后,渲染出這首傳世之詩。
所以,題目“景中形象”,應改作“雨中形象”。不是說“景”不重要,只是,當“雨”劈頭落下,再怎么蔥綠陡峭的坡地,都模糊進了景深。戀人淋濕的身影,確確實實,被推舉到了記憶的幕前,歷久而彌新。很多柔軟的東西,隨驟雨一同落下了,定格了,永存了。
誰的“四周盡是雨絲蒙蒙”?除了女神,大概還有哈代的心。你能想象,詩人的內心有多少聲音,似Gene Kelly一般唱著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
說來也怪,每每讀到這首詩,想起她,我也如臨傾盆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