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校園安全是教育活動的基礎。本文從“米脂砍殺學生事件”導入, 闡述影響校園安全的隱患。從校園周邊安全問題、校園欺凌、校園性侵等方面論述影響校園安全因素。同時對校園安全問題的解決提出對策和建議,從技術手段保障、法律條文規(guī)定和思想修養(yǎng)學習等多方面做好應對措施。
關鍵詞 校園安全 隱患 教育活動
作者簡介:徐軼繁,鹽城師范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中圖分類號:D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1.214
2018年4月27日,米脂縣第三中學校門外發(fā)生了一起惡性事件。犯罪嫌疑人持匕首沿途行兇,造成9名學生死亡,10名學生受傷,由此引發(fā)了社會各界對我國校園安全的高度關注。為此,筆者結合當前校園安全的現(xiàn)實狀況,對影響當前校園安全的內外部因素進行了分析。
一、影響我國校園安全的主要隱患
(一)危險物品屢禁不止
食品安全一直是影響校園安全的一大主要因素。一方面是校園食堂的食品安全問題,近年來,隨著社會各方的高度重視,此類問題已經基本得到妥善解決。另一方面是散布在校園周圍的“五毛食品”,此類問題重災區(qū)在三四線城市及廣大農村。今年4月,國家市場監(jiān)管總局發(fā)布《關于開展校園及周邊“五毛食品”整治工作的通知》,但是由于“五毛食品”利潤豐厚,違法成本低,且缺乏制度化、常態(tài)化的監(jiān)管制度,目前“五毛食品”依然泛濫,成為影響校園食品安全的一大隱患。
(二)暴恐事件危害極大
一是影響極其惡劣。校園是學生集中場所,加之上、放學期間家長接送學生,人流量非常之大,發(fā)生暴恐事件所造成的傷亡往往極為可怕,至少會造成多人受傷,甚至多人死亡。一經發(fā)生,大多是全國轟動,乃至在全球都有報道的事件,影響極其惡劣。二是形成“模仿犯罪”。有媒體報道,我國校園暴恐事件高發(fā),大多始于2010年的“福建南平實驗小學砍殺學生”事件,此后我國接二連三發(fā)生了多次校園暴恐事件,已然形成了“模仿犯罪”效應。梳理近幾年案例,罪犯都有著相似的經歷——施暴者大部分人身處社會最底層,家庭情況較差,對社會充滿不滿情緒。此外,媒體對罪案的描述不當,也為有潛在犯罪傾向的人提供了大量反面教材,強化了罪犯的犯罪心理。
(三)校園欺凌時有發(fā)生
當下校園欺凌呈現(xiàn)四方面表現(xiàn)。一是存在普遍化。據一份樣本數量為2000名師生的調查問卷顯示,87.4%的學生聽說且身邊發(fā)生過“校園欺凌”事件,16.5%的學生親身經歷過“校園欺凌”事件。二是形式多樣化。校園欺凌的形式主要有肢體暴力、語言威脅辱罵造謠、收取保護費、利用網絡的欺凌、排擠孤立等。三是善后淡薄化。一方面,部分學校為了維護學校榮譽,選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使受害者得不到公正的對待和應有的賠償。另一方面,派出所的處理方式一般都是進行調解,對施暴方進行批評教育,威懾力極小。
(四) 校園性侵影響惡劣
在校園安全中,性侵往往是極易被人忽略的內容,但是據調查顯示,校園性侵已然成為當下國內乃至國際上影響校園安全的第四大因素。目前我國校園性侵主要呈現(xiàn)三大特點。一是受害人低齡化。近年來,媒體報道的校園性侵事件中,受害人上至大學生,下至幼兒園,但是整體呈現(xiàn)出低年齡化的趨勢。根據中山市檢察院一組數據顯示,近年來,在該市檢察院受理的100件案件中,共有115名被害人,其中14周歲以下(含本數,下同)的有89名,占77.4%;8周歲以下的26名,占23%,其中年齡最小的僅4周歲(共10名),如圖1。二是性侵對象女童居多,但男童比例有所上升。據報告統(tǒng)計,2017年公開報道的性侵兒童案例中受害人超過606人(表述為多人受害但沒寫具體人數的,按3人計算),女童遭遇性侵人數為548人,占比為90.43%;男童遭遇性侵人數為58人,占比為9.57%,這一比例較2016年的7.58%略有升高,如圖2。三是后續(xù)關注缺乏。一方面,目前媒體大多只關注性侵案件本身的新聞價值,對時間熱度衰減后,對受害人的關注驟減。另一方面,受害人后續(xù)的治療無人關注。在性侵案件中,施暴人員被判刑,但民事賠償一直微不足道。
二、影響校園安全的原因分析
(一) 影響校園周邊安全問題的原因
“危險物品”、“校園暴恐事件”同屬于校園周邊安全問題,主要分析其三大原因。一是安全監(jiān)管不到位。針對危險物品問題,比如危險玩具、“五毛食品”等,此類物品主要在校園周邊的小商鋪、文具店出售,且經過公安、教育部門多輪檢查之后,此類現(xiàn)象依然屢禁不止,極易導致監(jiān)管乏力。二是基礎保障不到位。針對校園暴恐事件,一方面,學校在人力物力安排上保障不足,目前大多數學校均已配備專職安保人員,但是面對更大范圍的校園周邊交通要道,其人力物力需求太大。另一方面,“危險玩具”、“五毛食品”等新品層出不窮,一般都要等到事件發(fā)生之后才能有所警覺。三是安全意識不到位。目前,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對于關于學生加強自我保護的宣傳教育仍然存在漏洞。
(二) 校園欺凌屢禁不止的原因
一是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未成年人實施的校園欺凌中,大部分是嚴重侵害他人身心健康,但又夠不到刑事處罰的行為,此時無法適用刑法,只能靠國家公權力介入“校園欺凌事件”。二是青少年心理、生理有其特殊性。初中生多是介于12-15周歲的少年,是從幼稚期向成熟期的過渡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與依賴性、自覺性與幼稚性錯綜矛盾的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正處于青春期這個特殊人生階段,自卑敏感、逆反心理,遇事容易沖動等行為一般不計后果。遇到瑣事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心態(tài),更容易受到負面情緒影響,接納社會上的不良信息,走向犯罪邊緣。三是學校觀念有偏差。一方面,重文化輕德育??陀^上,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不少家庭都是雙職工家庭,甚至父母均外出打工,不少學生特別是農村中學留守兒童和父母缺少情感交流,大多是隔代式教育,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教育方式單一、溝通較為困難等問題,缺少道德和精神上的引導。
(三)校園性侵時有發(fā)生的原因
一是案件取證難。有專業(yè)律師表示,由于性侵兒童行為的隱秘性,特別是不少“慣犯”本身“警惕性”較強,往往會毀滅證據二是學校管理失職。一方面,教師聘任忽視師德考察,導致教工素質良莠不齊。另一方面,管理存有漏洞。硬件上,在部分涉事學校中,并無監(jiān)控設備。主觀上,與校園欺凌現(xiàn)象類似,部分涉事學校為了保護學校聲譽,采取掩蓋、從輕處理的方法對待校園性侵,甚至對涉事教師采取調崗任用等包庇措施。三是“封建觀念”掩蓋罪行。有專業(yè)律師表示,在一些性侵案件中,部分家長即便是知道了情況,出于擔心影響孩子名聲的考慮,往往采取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一些地方在處理校園性侵案時,總想“內部處理”,回避用法律解決問題,客觀上助長了一些教師實施犯罪時的僥幸心理。
三、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校園周邊安全管控
一是加強投入,完善硬件設施。建議各學校加強投入,對校園及學校周邊的路口、小巷子等地做到監(jiān)控全覆蓋,對于監(jiān)控不能覆蓋到的廁所等場所,及時安排人員巡查。二是加強監(jiān)管,完善制度建設。建議各學校建立相應的校園安全監(jiān)管、巡視制度以及其他預防制度,能夠與時俱進,創(chuàng)新安全管理模式,做到既分工明確,又互相合作,形成班團隊齊抓共管良好局面。三是加強教育,提升自衛(wèi)能力。在學校廣泛開展安全教育課程,切實提升學生應對危險的能力,做到外界幫助與學生自救雙管齊下。加強校園欺凌處理預防:其一,重視法律頂層設計。建議高層盡快出臺預防和處理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為基層公安、教育部門依法處理事件提供標準。對于不同程度的校園欺凌案件區(qū)別對待,對于情節(jié)較輕的,在法律政策規(guī)定的幅度內給予最大限度的感化、挽救;涉及違法犯罪的,應移交司法機關處理。對于構成犯罪,甚至罪行嚴重,不宜宣告緩刑的,判處實刑。此外,建議各地方積極建立青少年矯治中心、工讀學校等,加強必要的矯治措施。各地檢察機關定期組織檢察官進學校、進課堂,宣講法律知識。其二,加強校園教育。一方面,建議各學校開設專業(yè)法律教育、生命教育課堂,同時創(chuàng)新豐富教育內容,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聘請具有法律、生命教育專業(yè)知識的老師擔任相應課程老師,將此類課程從思想品德課中獨立出來,并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另一方面,加強防治校園欺凌的處理機制。教育部門指導各學校制定“預防校園欺凌專項制度”等,對校園欺凌做到早期預警、及時上報、事中處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預等。其三,重視家庭教育。家長明確監(jiān)護職責和撫養(yǎng)義務,自覺以健康的思想品德和正確的方法影響教育未成年人,從根源上樹立起預防校園欺凌的防火墻。其四,加強后續(xù)心理引導。要加強受害者的心理疏導,盡量減少事件對個人的心理傷害,減少對其今后生活的影響,防止其產生心理障礙,進而影響人格成長,避免米脂縣砍殺學生類似慘劇重演。建議采用全面滲透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其組織架構如圖3、圖4。
(二)加強校園性侵打擊預防
一是重視師德,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學校在開展招聘工作時,加強品德關、心理關的把控,仔細審核應聘者檔案,對受過刑事處罰、有精神病史或品行不良者,堅決拒絕聘任。二是加強學生預防性侵害教育。當前,學生性知識教育以及預防性侵害教育,均已被納入國家教育計劃和大綱,明確提出了各個年齡段的教育內容及目標。但是針對目前校園性侵低齡化趨勢,建議摒棄“不懂為美論”,對性教育的年齡標準及教育內容加以適當修改,把相應年齡的教育內容適當前移。三是加強校園性侵害打擊力度。建議加強頂層設計,通過硬性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涉嫌校園性侵害的犯罪嫌疑人的打擊力度。
參考文獻:
[1]晏理國.未成年人校園欺凌的法律規(guī)制.法制與社會.2017(4).
[2]張承芬、孫維勝.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
[3]姚本先、伍新春.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8.
[4]熊磊、石慶新.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與教育對策.教育探索.2018(6).
[5]許芷浩.基于校園性侵案的幾點思考.法制與社會.2013(11).
[6]李雙溪、袁汝婷、龐書緯、沈洋.兒童性侵現(xiàn)狀調查報告.新華網.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