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冬
什么是好教育?什么是好人生?好教育與好人生有什么關系?這是筆者一直思考的話題。筆者認為:好教育不只為培養(yǎng)人才,好人生不只是追求成功。如果好教育只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好人生的標志只是成功,那么,出現(xiàn)“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現(xiàn)象便不足為奇,“互害型”社會的根源便可能由此產(chǎn)生。
這一點其實中國古人早就意識到了。孔子有兩個有名的學生,一個是顏回,一個是子貢。“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边@是孔子用來形容顏回的話。其實,顏回窮困而且短命,大概只活了四十幾歲。如果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他可謂是個失敗的典型。而子貢是孔子所有弟子中最善于經(jīng)商的,當孔子困于陳蔡,絕糧三日時,是子貢給孔子拿來了食物。子貢后來還憑借自己的聲望與許多國君平起平坐。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代,子貢都可謂是成功人士??墒窃谶@兩個弟子中,孔子真正認可的是顏回而非子貢。這一點從《論語》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孔子推崇顏回的重要原因是他好學,這里的“學”是學以致道的“學”。在孔子的眼里,顏回是一個對物質(zhì)要求極低的人,他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對“道”的感悟上,并樂在其中。子貢也好學,用當代的標準來看,子貢還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他把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到了經(jīng)商中,并獲得了巨大成功。可子貢的成功卻并不怎么招孔子待見。那么,孔子是反對由經(jīng)商而成功嗎?不是!孔子是反對刻意追求成功,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在筆者看來,孔子的觀點可以總結(jié)為:人生可以成功,但不可以刻意追求成功。
今天,某些人把成功作為人生唯一的目標,這種內(nèi)涵并不清晰的世俗化的追求,約等于出人頭地,反映到現(xiàn)實中,就成了要擁有比別人更多的財富、更高的名望和地位,然后便是家庭、孩子的比拼。
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教育的成才觀,這在《論語》中也講得非常明白。子曰:“君子不器?!边@句話可以理解為:君子不成為只有某一方面用途的人才。這里“器”和“材”是相近的,都是指向“用”的。子貢問:“賜也何如?”子曰:“汝,器也?!笨鬃臃Q子貢為“器”,是因為子貢雖然取得了所謂的成功,但是孔子不希望他把成功作為人生的唯一目標。因為孔子很清楚,如果一個人把成功作為唯一的人生目標,就失去了成為君子的可能??鬃诱J可的君子的必備條件是學以致道,而顏回恰恰符合這個要求。那么,反過來思考:孔子反對成才嗎?當然不是??鬃拥娜У茏哟蠖喑蔀槿瞬?,孔子也常常因自己的弟子成才而欣慰,但是孔子一定不會同意教育只是為了培養(yǎng)人才。
我們不妨設想,如果把一個人所接受的基礎教育當成其一生所做的精神防疫,那么,倘若我們的孩子所接種的“疫苗”是有問題的,等他們長大了,成年了,即使成為某個領域的成功人士,也不能保證擁有健康的精神世界。由此,筆者呼吁: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從現(xiàn)在起摒棄那種“教育只為培養(yǎng)人才,人生應該追求成功”的錯誤觀念,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幸福觀,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快樂生活,這或許才是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