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筱婷
摘要:本文從教師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認知度不足、高校鋼琴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內容較為匱乏等方面,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應用于高校鋼琴教學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說明,并闡述了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的幾方面有效策略,以期為在高校鋼琴教學之中更好的應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高校;鋼琴教學;應用
引言:
我國的鋼琴文化是由西方流傳而來,本身起步較晚發(fā)展速度較慢,且在鋼琴樂曲創(chuàng)作數(shù)量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加之部分教師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認知度不足,致使我國高校鋼琴教學之中對中國鋼琴樂曲應用較少,應在現(xiàn)今的教學之中對其加以改善。
一、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應用于高校鋼琴教學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認知度不足
在當前階段的鋼琴教學之中,高校之中普遍存在對國外音樂依賴性過高的問題,其主要是因為高校鋼琴教師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認知度不足及重視度不夠,便會對西方鋼琴文化過于注重,而對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產生了忽視,致使學生在學習之中很少或無法接觸到中國民族民間文化。
(二)高校鋼琴教學體系不完善
在我國音樂的發(fā)展之中,1934年《搖籃曲》、《牧童短笛》等較為成熟的中國鋼琴曲的誕生是中國鋼琴藝術形成的標志,就發(fā)展時間來看至今也僅僅八十多年,這與西方國家的鋼琴發(fā)展相比起步較晚,加之在這斷發(fā)展時間之內我國的民族鋼琴演奏學派未能得到迅速的發(fā)展,這便對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之中的應用造成了阻礙,致使我國高校鋼琴教學體系不完善[1]。
(三)教學內容較為匱乏
雖然我國在不斷的鋼琴發(fā)展之中,出現(xiàn)了一些優(yōu)秀的鋼琴作品,但就數(shù)量而言,其仍然無法滿足當今高校鋼琴教學方面的需求,加之在教學之中教師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認知度的缺乏,致使高校鋼琴教學之中對中國鋼琴作品的應用較少,出現(xiàn)了教學內容較為匱乏的問題。
二、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的有效策略
(一)提升學生民族意識,在教學之中合理運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
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應用于高校鋼琴教學之中,必然無法迅速達到良好的應用效果,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并需要教師在日常的鋼琴教學之中,能夠不斷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在潛移默化之中加深學生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理解及應用重要性方面的認知,使學生受到民族民間音樂的吸引,方能實現(xiàn)在鋼琴教學之中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更好應用。在高校鋼琴教學的實際開展之中,教師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不僅僅是知識內容的傳播者,還是中華文化的引導者,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極為深遠的影響。因此,高校鋼琴教師本身便應具備較為豐富的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知識及國內外的鋼琴知識,且應具有極為強烈的民族意識,方能夠將兩種音樂進行良好的融合與創(chuàng)作,并能夠通過自身的民族意識及觀念對學生進行感染及引導,在向學生更好的傳播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傳授鋼琴知識及技巧的同時,能夠將自身的民族修養(yǎng)及文化理念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樹立起民族意識。
(二)完善高校鋼琴教材機構,豐富教材內容有序推進民族化鋼琴教育
鋼琴是一種西洋古典樂器,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其在國外的發(fā)展時間較長,并在鋼琴教學領域之中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在鋼琴教材方面也較為完整,但我國的鋼琴文化的發(fā)展較晚,至今在鋼琴教學體系方面未能達到完整,在鋼琴教材的數(shù)量方面更是極為匱乏,中國的這種鋼琴教學發(fā)展現(xiàn)狀,對我國鋼琴教育的民族化發(fā)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因此,我國在當前階段的高校鋼琴教學之中,應對現(xiàn)存的中國鋼琴作品加以分類,其中應遵照鋼琴作品的表現(xiàn)形式、音樂內容、等級標準來開展相應的分類工作,并在分類后使之形成具有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特點的中國鋼琴教材體系,并將之向全國范圍內進行推廣,將之投入到實際的教學之中,從而促進我國鋼琴教學體系的不斷完善[2]。此外,國內的相關單位及部門應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鼓勵中國鋼琴領域的作曲家加強中國鋼琴樂曲方面的創(chuàng)作,以此來促進更多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鋼琴音樂作品之中的更好融入,有效推動高校鋼琴教學的長遠發(fā)展。
(三)優(yōu)化高校鋼琴教學大綱,促進民族化鋼琴教育的良好開展
就目前階段我國的鋼琴教育領域發(fā)展來看,無論是我國的鋼琴教學課程,還是鋼琴技術訓練方面的教學,其都是以西方的鋼琴音樂理論為基礎來開展的,其中缺乏中國自己的鋼琴音樂理論,對中國鋼琴教育民族化的發(fā)展極為不利。面對這一發(fā)展狀況,我國在開展鋼琴教育時,必須樹立起中國鋼琴教育民族化的理念,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對于中國鋼琴教學之中的重要作用加以明確,并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等方面,對高校鋼琴教學大綱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調整。例如,在高校鋼琴教學的開展之中,為更好的應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可設置出專門的民族化鋼琴教育課程,并在教學之中將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充分融入其中,向學生傳授中國鋼琴作品的演奏技法、教授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進行改編的具體方法與技巧,從而實現(xiàn)對學生思想、演奏指法、技巧、速度等方面的提升,并使學生掌握音樂改編過程之中對音樂節(jié)奏、裝飾音等方面的把握方法,從而使學生對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及鋼琴作品擁有進一步的認知與理解。此外,在這部分課程的開展之中,高校應依據(jù)課程內容及設置方面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課程標準,以此來對鋼琴教學之中中國鋼琴演奏具體技法準則加以明確,其中包含,中國鋼琴演奏之中的節(jié)奏、踏板、指法、速度、裝飾音方面的把握標準,使學生能夠對中西方鋼琴演奏之中的區(qū)別加以明確[3]。
結論:
總而言之,面對高校鋼琴教學之中,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應用方面存在的問題,應采取提升學生民族意識,在教學之中合理運用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完善高校鋼琴教材機構,豐富教材內容有序推進民族化鋼琴教育、優(yōu)化高校鋼琴教學大綱,促進中國民族民間音樂的更好應用。
參考文獻:
[1]潘慧娟.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評鑒,2018(12):87-89.
[2]康澤云.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6(12):49.
[3]劉洋.中國民族民間音樂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音樂創(chuàng)作,2014(09):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