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玉芬
【摘 要】 重樓是一種極具藥用價值的植物,具有醫(yī)藥市場需求較大、商品性較好的特點。許多種植者看到其商品價值,紛紛投入到重樓種植中。因其特殊的生長習性,種植者常采用林下套種模式。本文重點分析林下重樓種植技術的各項要點,以期為重樓種植者提供相應的技術參考。
【關鍵詞】 林下套種;重樓;種植技術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key points of planting technology of heavy building in the fores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planters of heavy building.
[Keywords] sub forest interpolating; heavy floor; planting technology
重樓是一種醫(yī)用療效較多的草本植物,對內(nèi)、外病癥都具備一定的治療功效,最常見的應用即云南白藥。種植者為提高自身的經(jīng)濟效益,不斷推進種植技術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林下重樓種植技術是種植者綜合考慮重樓的成長習性、種植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研究出的生態(tài)型種植技術。
1 重樓生長習性
重樓是一種多年草本植物,生長在海拔偏高的山谷、溪澗處,闊葉林下陰濕地段。重樓喜涼爽、陰濕,但重樓不適宜生長在水分含量過高的土壤中,不喜陽光直射。此外,重樓適宜生長在肥沃的沙質(zhì)土壤或是腐殖質(zhì)含量較高的土壤環(huán)境中。
2 林下重樓種植技術要點
2.1 種植前準備工作要點
根據(jù)重樓的生長習性可以看出,種植者在選地時應首先選擇有機質(zhì)豐富的林地、土層深厚的闊葉林地;土壤盡可能為腐殖質(zhì)含量高的酸性紅壤土。同時要保證所選地段的利于進行排水工作,以避免發(fā)生內(nèi)澇,影響重樓生長。因此盡可能有一定的坡度,但其坡度不能大于30°,以避免雨季發(fā)生嚴重的水土流失,危害重樓的生長。其種植地的海拔應偏高,以滿足重樓生長對海拔的適應性,相關資料顯示重樓生長的最佳海拔高度在1500m以上、3000m以下[1]。
重樓選種時可用自己上次采收時保留的種莖,這利于在一定程度上確保種子的質(zhì)量。也可重新購買重樓種。在選種時要確保種子的質(zhì)量,就要保證種子滿足以下幾方面:成熟種子、種子飽滿、未受傷、沒有病蟲害、未發(fā)生霉變。
2.2 種植時工作要點
種子育苗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帶頂芽塊,一是不帶頂芽塊。前者的存活率更高,這是因為重樓種具有二次休眠的特性。首先,帶頂芽快的育苗作業(yè)。在采收時挖取根莖時,選擇芽長在4cm左右的根莖作為種子保存,在下一次種植時利于直接進行種植。其次,不帶頂芽塊育苗作業(yè)。第一步,催芽。除去種子外殼,用紗布將種子包裹起來,放在流水中沖洗去除外皮。然后將種子晾干,用網(wǎng)袋盛放至于室內(nèi),再用沙土進行覆蓋。催芽的溫度應控制在20度左右,同時保持沙土濕度。第二步,移床育苗。將發(fā)芽的種子放在苗床中進行育苗先按每平方米2500粒的密度進行種植,在種植后的第二年進行間苗,將生長良好的苗移植帶露地苗床中,其密度10cm株距與10cm行距。在育苗第三年后可進行移栽。
整地作業(yè)一是清除雜草、富騰本、灌木類的植物,其均是阻礙重樓生長的雜物。同時也要清除石塊等雜物,為重樓移植提供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在清除雜草時要將其根系一同挖出,在種植區(qū)外進行處理。清除雜物后,要施加底肥。主要是有機肥、過磷酸鈣與硫酸鉀。在移植前要用生石灰水或是退菌特對種植區(qū)的土壤進行消毒,減少土壤中的有害病菌與害蟲蟲卵,以降低病蟲害發(fā)生的可能性。再進行翻挖作業(yè),平整土地并作畦。在種植區(qū)周圍挖設排水溝,以便于雨季排水作業(yè)[2]。
重樓種子可直接進行種植,將種子在冷水中浸泡一天,再用草木灰進行攪拌,直接播種。這種種植方式下重樓的生長周期較長,從種植到采收需6年左右的時間。加之這種種植方法不利于保證出苗,因此種植者多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移栽時機多在每年的5至6月份,移栽密度在每畝2萬株。將苗整株挖出,在進行分割,留下母株。移栽盡量選擇陰天或陽光較弱時,移栽后澆灌定根水。林下種植技術影響光照的主要是林間的透光率,種植者可通過調(diào)節(jié)林葉疏密控制光照。在透光性不足的地方,剪出部分枝葉,提高透光性。在透光性過強的地方搭建遮陽網(wǎng),避免陽光直射。
2.3 后期管理要點
主要是除草與松土,為重樓生長提供優(yōu)質(zhì)生存環(huán)境。在雨季土壤會出現(xiàn)板結(jié)狀況影響重樓生長,所以要進行松土作業(yè)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同時進行排水工作,避免出現(xiàn)洪澇災害。施肥的原則是第一年不施肥,在后期是施肥時多以有機肥為主,最好為有機氮液。種植后的一年內(nèi)如雜草不多時,不用清除雜草,因其利于重樓的生長。而在第二年必須清除雜草與重樓的枯莖。
病蟲害會嚴重影響重樓的健康生長。常見的病蟲害為黑斑病、莖腐病、蠐螬、蚜蟲等。
黑斑病表現(xiàn)為重樓的葉尖或葉基部位開始,逐漸出現(xiàn)圓形、橢圓形斑點。嚴重時病斑會在花軸部位出現(xiàn),最終導致莖葉枯死。預防黑斑病的種植技術要點在于做好種植區(qū)的排水工作,并降低空氣及土壤濕度。治療黑斑病要在發(fā)病初期就進行治療,用1%菌毒清水劑300~500倍溶液、50%甲基多菌靈懸浮劑1500~2000倍藥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三種藥物進行治療,藥劑噴灑周期在一周左右,直至病害消失。
莖腐病多發(fā)生在苗床期,易發(fā)生在高溫多雨的天氣時。其病癥表現(xiàn)為重樓莖基部為出現(xiàn)黃褐色病斑,其斑點范圍會逐漸擴大,到后期重樓的葉尖會因失水而下垂。嚴重的莖腐病會導致重樓莖基腐爛。預防該病害的種植技術要點為采用輪作的方式進行種植,且應選用禾本科的植物與其進行3年期的輪作種植。要及時清除已發(fā)病的幼苗,在移栽時要先噴灑50%多靈菌可濕粉劑1000倍液。在移植后出現(xiàn)莖腐病,用95%敵克松可濕粉劑1000倍液進行灌穴,連續(xù)灌2次或3次,每次間隔10天。
蠐螬幼蟲會以根莖為食,成蟲以葉片為食,因此其對重樓的生長具有極嚴重的損害。治理該蟲害可采用物理防治與藥物防治的方式。物理防治方式是利用蠐螬的成蟲的趨光性,在夜間用黑光燈對其進行誘殺。藥物治理是利用5%辛硫酸顆粒劑與3%呋喃丹粒劑進行治理。
蚜蟲多發(fā)生在重樓幼苗期,會以重樓的汁液為食。對其治理可采用物理、生物、化學三種防治方式。物理防治是利用其厭光性,使用太陽能防蟲燈對其進行防治;生物防治法是利用蚜蟲的天敵進行治理;化學防治可采用蘇云金桿菌進行治理[3]。
2.4 采收加工要點
重樓是多年生植物,從種植到采收要經(jīng)過3至6年,以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種植,其采收其可縮減至4年左右。重樓需采取的塊莖多在表土層,采收較為方便。用鋤頭等工具從重樓的側(cè)面采挖,這樣利于保證塊莖的完整。將采收完整、個頭較小、根系發(fā)育良好且芽頭好的留作重樓種。
3 結(jié)論
林下重樓種植技術符合重樓的生長習性,利于促進重樓質(zhì)量與產(chǎn)量的提升,從而提高種植者的經(jīng)營效益。種植者在培植過程中必須提高種植技術,把握從種植地的選取一直到后期的采收過程中的各項技術要點。
參考文獻:
[1] 臧秀梅.林下重樓種植技術初探[J].現(xiàn)代園藝,2014,(4): 56-57.
[2] 羅比作史.淺析林下重樓的種植技術[J].農(nóng)民致富之友, 2017,(9):46.
[3] 李文興.淺談林下重樓種植管理技術[J].云南農(nóng)業(yè),2018, (5):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