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濤
(黑龍江國大律師事務所,黑龍江 牡丹江157000)
《民法總則》中的誠信原則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含義,分別是指行為誠實沒有虛假欺騙和信守承諾在規(guī)則內承擔約定的責任。通俗地講,可按梁彗星教授的說法,即“誠實信用原則是市場經濟活動中形成的道德規(guī)則,它要求人們在市場活動中講究信用,恪守諾言,誠實不欺,在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前提下追求自己的利益”[1],作為基本表述。
1.道德標準的法律化。隨著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的快速發(fā)展,人們?yōu)榱俗非笞陨砝?,欺詐手段層出不窮,社會必須依靠國家強制手段解決相應問題。誠信原則不但可以引領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引導社會正直氣節(jié);還可以緩解多方利益沖突,維護廣泛權益,不得損人利己。
2.彈性裁量。司法仲裁者可按案件實際情況,靈活地選擇評判,更是對各方利益的實體化。
3.維護社會穩(wěn)定。誠實信用原則本身就是道德約束力的法律化,通過法律化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懷著誠信的心態(tài)工作生活。既保證了個體價值的道德要求,同時也實現了對社會秩序和經濟發(fā)展中產生矛盾的調和。
1.《民法總則》中的規(guī)定。《民法總則》第5條:“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盵2]這要求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在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過程中講誠實重諾言守信用。同具體的法律條文相比,它又有如下一些特點:(1)是抽象性的而非規(guī)范性規(guī)定,不具備明文條例和懲罰細則。(2)彈性的,誠信原則的內容與拓展都是沒有明確界限的,故涉及面巨大。(3)補充性。誠實信用原則不包含對權利、義務的明文規(guī)定,所以是一項授權條款。
2.物權法中的規(guī)定。物權法第一章第7條規(guī)定:“物權的取得和行使,應當遵守法律,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3]從實際生活中看,誠實信用原則主要是通過以下五種原則實現的:權利監(jiān)督原則、公信權原則、遺失物處置原則、不動產相鄰原則和即時時效原則來實現的。(1)權利監(jiān)督原則的基本含義就是要求各方行在使物權的過程中不得損害或侵犯他人的法定權益。(2)公信權原則主要是通過向社會發(fā)布公告,宣示物權的設立、轉移過程,以使第三方及時獲得所涉物權的設立或變動的有關信息。(3)遺失物處置原則是誠實信用原則同社會道德認知高度一致的,可以從主觀行為上判斷涉案人內在的誠實信用度,從而為之后的進一步處理提供依據。(4)不動產相鄰原則是指在相鄰的不動產之間,在法律的規(guī)范下,產權所有人或使用人行應有權利和履行義務的關系。比如,在房屋租賃過程中,當一方房產所有權人或使用權人在行進行房屋改造時,周圍房屋的使用人有提供便利的義務。因為拒絕承擔義務而給對方造成損失,負賠償責任。(5)即時時效原則,指動產或不動產的即時占有人,向受讓方移轉所有權或為其設定物權。若該受讓人取得時是善意的,則稱為善意受讓人。即使即時占有人無處分動產的權利,善意受讓人仍可取得一切由轉讓獲得的權利,原所有權人需向無處分權人請求賠償損失。
3.債權法中的規(guī)定。在債權法中,誠實信用原則存在于合同訂立時、履行中和履行后的義務三個環(huán)節(jié)中。首先,在合同訂立的過程里,合同關系受制于當事人雙方的相對信賴,也就要求當事人在這一過程中具有誠信義務。其次,在合同履行過程中要求合同雙方不得通過欺瞞的方式,提供與合同中約定不相符的產品或服務;同時需要按照合同約定的時間正常履行條款,不得惡意延誤[4]。最后,合同履行以后的義務,最典型的例子是雇傭合同關系,如互聯網、金融等行業(yè)中,當高層管理人員離職后,根據誠實信用原則仍然要在合同中規(guī)定商業(yè)保密條款,并在雇傭合同終止以后要求離職人員需在一段時間內不得從事相關行業(yè)的要求。
4.《侵權責任法》中的規(guī)定。《侵權責任法》中主要是明確了行為人在違反誠實信用原則的基礎上需承擔的法律責任,特別是通過侵犯他人人身和財產權利的情形下。在構建上采用三原則,即過錯推定責任原則、公平責任原則和無錯責任原則。誠實信用原則還在該規(guī)范所涉及到的一些具體社會法律活動中也適用,如下述范圍涉及的具體案例,如醫(yī)療損害責任、交通事故責任、商品責任、住宅安全責任、商品安全責任等。
1.加強具體化。由于該原則彈性的特點,對于目前無法具體化的范圍,應通過借鑒案例法方式,即通過一系列典型的案例,由最高司法機構對其作出相應指導性意見后,推廣全國以促進該原則在適用方面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而在日后司法體系的發(fā)展過程中,應從對這些指導性案例的實踐出發(fā),通過處理相應案件的檢驗,而使該法條得到進一步的具體完善。
2.加強實用化。從目前我國已有的相關案例審判文書中看,誠實信用原則卻并沒有實質意義的體現。所以,在日后的司法發(fā)展中,應逐步加強當民法中該條文的作為具體裁案的實際可依據性,不再援用,或附帶性地使用該原則。
3.加強嚴謹性。就該原則本身而言,也不適宜將其理解為一項應當遵守法律的廣泛要求,而應當解讀為“當事人應當以可期待的正直與誠實的方式對法院和對方當事人做出訴訟行為”[5]。因為,并不是所有違反民事訴訟法的訴訟行為都能夠被認定為違反了該原則。
[1]朱裕先.合同欺詐的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企業(yè)天地,2001,(2):41-43.
[2]胡一妮.論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中的適用[D].沈陽:沈陽工業(yè)大學,2017.
[3]李東.民商法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內涵及其完善路徑[J].人民論壇,2012,(29).
[4]鄭強.合同法誠實信用原則研究——帝王條款的法理闡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1.
[5]巢志雄.我國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適用現象、問題與完善[J].比較法研究,2015,(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