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峰
?
清初六種名花栽培品種命名研究——以《花鏡》為中心
賈忠峰
(黃河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63)
花卉名稱研究對于園林學、漢語詞匯學、花文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目前,關于清初名花栽培品種名稱(俗名)未見專門的研究。據(jù)清初陳淏子所著《花鏡》中牡丹、芍藥、菊花、荷花、蘭花、梅花后面所附499個栽培品種名稱,可以探討清初名花品種的命名理據(jù)、命名取象和命名特點。這六種名花栽培品種的命名理據(jù)可分為單一理據(jù)和復合理據(jù)兩大類,細分為13小類。其命名取象有四個特點:選擇的意象具有廣泛性、通俗性、貼切性、時代性;有些意象表示相對固定的特征;以女性形象及女性的妝容、裝飾物喻花;以花喻花??偟目磥恚Q中三字詞組最多,占84.4%;命名時考慮了七個基本要素,其中顏色是最活躍的要素;命名時采用了“寫實”和“寫意”兩種方法;存在三種名實關系。
《花鏡》;名花;栽培品種;命名理據(jù);命名取象;命名特點
我國花卉資源豐富,花卉名稱多種多樣。花卉名稱研究對于園林學、漢語詞匯學、花文化等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據(jù)筆者在中國知網(wǎng)檢索的資料(截至2017年10月),當前關于花卉名稱的研究成果可分為兩方面:一是當代花卉名稱研究。宋瑞林、王其田總結(jié)了花卉品種的16種命名方式[1]。姚和金總結(jié)了花卉別名的6種命名方式[2]。辛紅娟等探討了由外國傳入中國的花卉譯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3種翻譯規(guī)范[3]。彭媛等闡述了“人化”花卉名稱中命名者對人多層次多角度的認知解讀[4]。康蓮鳳分析了當代牡丹品類的命名方式、牡丹品類名稱的語音特點和語法特點、牡丹名稱的文化內(nèi)涵[5]。丁建蘭等據(jù)1 011個當代牡丹品種中文名稱,總結(jié)了10種命名方式、3種修辭手法和其中蘊含的牡丹文化[6]。王恩惠對當代藝術菊花名稱的語音、詞匯、結(jié)構(gòu)、修辭、色彩、功能價值、命名規(guī)律進行了分析[7]。張行言闡釋了與古代名人詩詞、毛澤東詩詞、地名等有關的24例當代荷花品種名稱[8]。以上成果以花卉的俗名為研究對象,涉及花卉的命名方式、名稱闡釋、名稱翻譯,以及當代牡丹、荷花、菊花等品種名稱。此外,鐘云芳、周早弘、宋磊、蔡明等學者分析了當前我國花卉品種名稱(主要是學名)混亂的狀況、原因,提出了花卉名稱整理、統(tǒng)一的建議和措施[9-12]。二是歷史時期花卉名稱(命名)研究。孫曉玄收集了260多個宋代花木品種名稱,分析了這些名稱的音節(jié)構(gòu)成、語素構(gòu)成、語法和語義結(jié)構(gòu)[13]。賈忠峰據(jù)《花鏡》中352種花卉名稱,總結(jié)了清初花卉的7種命名理據(jù)和5個命名特點[14]。綜上可見,關于清初牡丹等六種名花栽培品種名稱(俗名)目前沒有專門的研究。
陳淏子所著《花鏡》[15]出版于清康熙戊辰年(1688),記載了清初352種花卉的名稱及栽培方法。本文以其中牡丹、芍藥、菊花、荷花、蘭花、梅花后面所附的499個栽培品種名稱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命名理據(jù)、命名取象和命名特點,以期總結(jié)歷史時期名花栽培品種命名的經(jīng)驗,對當代名花品種命名有所啟示。
命名理據(jù)即某事物得名的理由或根據(jù)。清初六種名花栽培品種的命名理據(jù)可分為單一理據(jù)和復合理據(jù)兩大類,細分為13小類。
花朵顏色是某種花各品種之間重要的區(qū)別特征,也是觀賞者評判某品種的一個重要尺度。以花朵顏色所擬的名稱可分為三類。
一是單色花的名稱。這類名稱多是對某種顏色進行描摹,以使人們獲得相對清晰的印象。如牡丹中的“硃砂紅、茄花紫、鴨蛋青”,菊花中的“胭脂紅、葡萄紫、御袍黃”,芍藥中的“妬鵝黃”。也有少數(shù)名稱只使用表顏色的基本詞,如“紅梅、朱梅、黃蓮花、紫荷花”。
二是復色花的名稱。這類名稱因命名者的著眼點不同分為兩類。其一,描摹或直陳花朵顏色在空間中的變化。如牡丹中的“西瓜穰”①,“其花內(nèi)深紅,邊淺淡”[15]96,用西瓜瓤類比紅色的空間分布特點;一種花心青色、外圍的瓣為白色的牡丹,稱為“青心白”[15]98。菊花中一種“殷紅,多葉,金黃心”[15]378的,稱為“火煉金”;一種花瓣為紫色,“黃蕊繞于花腰”[15]379,稱為“紫袍金帶”。芍藥中一種“紅黃白色相間”[15]307,稱為“宮錦紅”;一種黃色的,“內(nèi)系青心”[15]307,稱為“青苗黃”。其二,僅突出局部的顏色。如牡丹中一種“紅葉上有白點如珠”[15]96,稱為“九蕊珍珠”;一種多數(shù)花瓣為紫色,中間雜有“五青瓣”[15]98,稱為“舞青猊”。菊花中一種“瓣展內(nèi)紅外黃”[15]377的,稱為“金鎖口”;一種白色的,“每瓣有黃紋如線,界為兩”[15]378,稱為“劈破玉”。蓮花中一種開白花,“每瓣邊上有一紅暈(黃暈)”[15]349,稱為“錦邊蓮”。
三是變色花的名稱。這類名稱緣于花朵隨時間變化的顏色。如菊花中一種“千葉圓瓣”的白菊,因其“經(jīng)霜便紫”[15]378,稱為“換新粧”;一種開花時“初殷紅,漸金紅,后大紅而淡”[15]379,稱為“海云紅”。牡丹中一種開的花“初白,漸紅,后深”[15]97,稱為“添色紅”。
與眾不同的形態(tài)是一些品種顯著的區(qū)別特征。這類名稱分為四種情況。
一是描摹單朵花的形態(tài)。如菊花中一種開白花,“千葉,皆卷轉(zhuǎn)”[15]378,稱為“萬卷書”;一種白菊開花時“狀如樓子”[15]378,稱為“樓子菊”。芍藥中一種開的花形態(tài)像“所乘鞍子狀”[15]307,稱為“擬繡韉”。蓮花中一種開的花“瓣短而不甚高”[15]349,好像佛教中菩薩的座具,稱為“佛座蓮”。梅花中一種開的花“心中復有一小蕊”[15]167,以建筑物作比,稱為“臺閣梅”。
二是描摹幾朵花在莖上組合的形態(tài)。如芍藥中一種“一萼中有三花并出”[15]307,稱為“會三英”;一種“雙頭并蒂,二花相背而齊開”[15]308,稱為“合歡芳”。牡丹中一種開花時“三頭聚萼”[15]97,稱為“三學士”。蓮花中一種“一蒂三花”[15]349的,稱為“品字蓮”。
三是描摹花瓣的形態(tài)。如牡丹中一種“二瓣如兔耳”[15]97,稱為“玉兔天香”;一種“花中抽碧心如合蟬”[15]97,稱為“瑞露蟬”。蘭花中一種“花片如魚魫”[15]314,稱為“魚魫(shěn)”。菊花中一種“每花有一心瓣,斜轉(zhuǎn)如飛燕之翅”[15]380,稱為“雙飛燕”;一種“多瓣深黃圓小,中有鈴葉”[15]377,稱為“蜂鈴”。
四是描摹花蕊的形態(tài)(僅兩例)。菊花中一種“一花多八蕊,葉尖長而青”[15]378,稱為“八仙菊”。芍藥中一種“大葉中一叢紫絲,細細而高出”[15]308,稱為“聚香絲”。
這類名稱較少。有的描摹氣味。如菊花中一種“香烈似龍腦”[15]377,稱為“龍腦”;一種“香烈而味甘”[15]377,稱為“甘菊”。有的名稱中籠統(tǒng)地用“香”字表示氣味,如芍藥中的“凝香英”,蓮花中的“分香蓮”。
這類名稱可分為兩類。其一,名稱中使用了相對具體的開花時間。如菊花中一種“開最晚”[15]377,花期近初冬,稱為“冬菊”;一種“夏秋二度開”[15]377,命名者以農(nóng)歷五月、九月代表夏、秋,稱為“五九菊”。蘭花中一種“自夏至秋,相繼而發(fā),冬亦偶開”[15]314,稱為“四季蘭”。其二,名稱中用與時間相關的情景間接表現(xiàn)花期。如牡丹中一種“清明時節(jié)開”[15]97,此時正是春花盛開的時間,稱為“滿園春”;一種“晚開”[15]97的,開花于春末,稱為“殿春芳”。
這類名稱見于蘭花。建蘭“名目甚多”,“或以形色,或以地理,或以姓氏得名”[15]312。如“趙師傅、許景初、林仲孔、莊觀成”,都是據(jù)培育者命名的品種。
這類名稱見于蘭花。如一種稱為“仙霞”,其“花似潘種,因產(chǎn)自仙霞嶺,故名”[15]313。一種紫莖綠花的稱為“都梁”,“產(chǎn)自都梁縣西小山,以地名”[15]313。
命名者把某種花的顏色、形態(tài)、氣味作為一個整體,通常以某個神似的意象來指稱該品種。如菊花中一種黃色的,“摘去其頭,必歧出;再摘再歧,又摘,至秋一干數(shù)千百朵”[15]377,稱為“滿天星”;一種“開小白花”,雖說“蕊寒香冷蝶難來”,命名者卻以蝴蝶作比,寄予美好的愿望,稱為“玉蝴蝶”。芍藥中一種紅色的,“緋葉五七重,平頭條赤綠,葉硬背紫”[15]307,因其色彩濃艷,命名者以女子的濃妝作比,稱為“試濃粧”;一種“色微紫,有十二大葉,中密生曲葉回裹圓抱,高八寸,廣半尺,小葉上有金線,獨香”[15]308,命名者以富貴人家女子身上的裝飾物作比,稱為“寶粧成”②。蘭花中一種“色如碧玉,十五萼。每生并蒂,花干亦碧,葉綠而瘦,如苦荬菜之葉”[15]314,命名者把它比作少男,稱為“綠衣郎”。
這類名稱使用得較多,可分為兩類。
一是描摹花朵顏色和花朵形態(tài)。如菊花中一種紫色的,花朵“千葉,高大而起樓”[15]379,稱為“雞冠紫”;一種紅色的,“葉圓似毬”[15]378,稱為“紅繡毬”。芍藥中一種黃色的,“盛者葉五七層,間以金線”[15]307,稱為“黃樓子”;一種紅色的,“花頭圓滿而高起,有如髻子”[15]307,稱為“髻子紅”。牡丹中一種紅色的,“花高大,中特起”[15]97,稱為“鳳頭紅”。
二是描摹花朵顏色和花瓣形態(tài)。如菊花中一種黃色的,“千葉,參差多尖”[15]377,花瓣形如鶴的羽毛,稱為“黃鶴領”,相似的還有“白鶴領”。牡丹中一種紅色的,“千葉而薄”[15]97,花瓣形態(tài)如羅,稱為“輕羅紅”;一種白色的,“單葉,細長如拍版”[15]98,稱為“玉版白”;另一種白色的,“中有長瓣特出”[15]98,稱為“鳳尾白”。
這類名稱較少。如牡丹中一種開白花,“花香似蓮”[15]98,稱為“蓮香白”。菊花一種開紅花,稱為“晚香紅”。芍藥中一種“老黃色而多香味”[15]307,稱為“醮金香”;一種開白花的“香似蓮”[15]309,也稱為“蓮香白”。
這種名稱見于牡丹和芍藥,其中培育者僅有姓,用基本顏色詞指稱顏色。如牡丹中的“石家紅、魏家紫、伏家白”,芍藥中的“鮑家黃、楊家黃、尹家黃”。
這類名稱結(jié)構(gòu)多為“地名+顏色詞”。如菊花中的“賓州紅、鄧州黃”,芍藥中的“柳浦紅、芳山紅”,牡丹中的“陳州紅、青州紅、壽安紅”。
這類名稱僅1例。菊花中一種“五月即開紫花,心黃而大”[15]379,稱為“夏紫”。
這類名稱多是在據(jù)整體觀感所擬名稱的基礎上,加上顏色詞。如菊花中黃色的有“蜜西施”,粉色的有“粉西施”。芍藥中有“紅都勝、紫都勝”③。
在《花鏡》所記六種名花品種名稱中,大部分名稱使用意象來描述某品種的某個特征,目的是借助具體形象把某些品種的區(qū)別特征更清晰地傳遞給接受者。這些意象可以分為顏色意象、形態(tài)意象(花朵形態(tài)、花瓣形態(tài)、幾朵花在莖上組合的形態(tài)、花蕊形態(tài))、氣味意象、整體觀感意象。筆者考察了牡丹、芍藥、菊花名稱中使用的意象,具體見表1、表2、表3(表中詞語后的數(shù)字表示該詞語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表1 顏色意象
注:1.《花鏡》中牡丹的紅色系分為“大紅、桃花色、粉紅色”,芍藥的紅色系分為“深紅、粉紅”,本表都歸入紅色。2.黃牡丹的“愛云黃”,《群芳譜》作“慶云黃”;紫牡丹的“朝天紫”,《花鏡》注解為“金紫,如夫人服”,以夫人禮服顏色作比。
表2 形態(tài)意象和氣味意象
表3 整體觀感意象
總體來看,清初名花品種的命名取象有四個特點。
其一,命名時意象的選擇范圍很廣。從表1至表3中可見,盤盞盆盂等生活用具、羅綃錦等織物、樓臺等建筑物、水晶朱砂瑪瑙等礦物、云雪霞等自然現(xiàn)象、花果蟲魚鳥獸、觀音等宗教人物、三學士二喬等歷史人物,以及人們的表情和妝容,都可以嵌入名稱中。
其二,意象的通俗性。如表中所列,所選擇的意象是大多數(shù)人生活中常見常用的景象和事物,以及家喻戶曉的人物。
其三,意象的貼切性。某些品種名稱中所用的意象和該品種的某個特征具有較高的契合度。如菊花中一種開花時“初開放只三四片,及開至旬日,方能全舒”[15]378,命名者以人的徘徊不前作比,稱為“徘徊菊”;一種“葉上有雙紋”[15]377,命名者以人笑時臉上的酒窩作比,稱為“笑靨”。再如牡丹中的“西瓜穰”,芍藥中的“黃樓子”(見前述)。
其四,意象的時代性。命名者選擇的意象大多是其所處時代常見的事物和景象。有些事物存在于各個時代,它們作為名稱中的意象時,時代感較弱;而某個時代的特殊事物作為名稱中的意象時,會給后來者的解讀帶來或多或少的障礙,這時意象的時代性便凸顯出來。如“御衣黃”(牡丹)。我國古代是等級森嚴的社會,隋唐以前,服制的規(guī)定只針對禮服。從隋唐開始,常服也納入了服制范圍,用不同的服裝顏色區(qū)別尊卑高下,明確規(guī)定赤黃為皇帝專用服色,其他人不準使用[16]。命名者以御衣類比這種黃色。如“萬卷書”(菊花)。這個名稱涉及書籍的形制。我國早期的文獻載體是竹簡、木簡和帛,紙取代簡帛之后,受竹簡等存放方式的影響,紙質(zhì)文獻早期是卷子形式。從六朝到唐代,都是卷子,五代北宋初仍有卷子,后來主要是字畫保留了這種形式[17],命名者以書卷比喻花瓣形態(tài)。再如“狀元紅”(牡丹)。我國從唐代實行科舉制來選拔人才,這種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清末。士子考中后,都會舉行一系列活動。如唐代新取中的進士要到杏園參加宴會,稱為“探花宴”,還有“雁塔題名”,參加“曲江會”等??贾械牡谝幻Q為狀元,參加活動時常穿著皇帝賜予的紅袍。命名者以此來指示與其顏色相同的紅色。上述三例選擇的意象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有些意象在使用中逐漸和花卉品種的某些特征建立了相對固定的聯(lián)系,當命名者為具有這些特征的新品種命名時,常優(yōu)先使用這些意象。這造成了有的意象在花卉品種名稱中重復出現(xiàn)。如“繡毬、毬”對應花朵(花序)形狀接近球形。菊花中有“蜜繡毬、紅繡毬、大金毬”,牡丹中有“錦繡毬、花紅繡毬、水晶毬”?!白怼睂盎ǘ洌ɑㄐ颍┰谥︻^上下垂”。菊花中有“醉瓊環(huán)”,牡丹中有“醉胭脂、醉楊妃”,芍藥中有“醉嬌紅”。“樓、重樓、樓臺、樓閣、樓子”對應“內(nèi)層花瓣(或瓣化的雄蕊)和外層花瓣之間有明顯的高度差”。菊花中有“樓子菊”,牡丹中有“嬌紅樓臺、太平樓閣、玉重樓”,芍藥中有“黃樓子”。
“以花喻人”在我國古代詩詞中較為常見,有些命名者反其道而用之,“以人喻花”。在這類名稱中,除了少數(shù)名稱以人的表情、狀態(tài)命名(如菊花中的“笑靨、大笑菊、喜容、添色喜容、徘徊菊”),三例以男性形象命名(牡丹中的“三學士”,芍藥中的“會三英”,蘭花中的“綠衣郎”),其余的都以女性形象命名。
一是以傳奇美女西施、楊玉環(huán)及古人扶乩常請的女仙紫姑命名。菊花中有“太真黃、太真紅、醉楊妃”,牡丹中有“醉楊妃”。該形象在名稱中使用4次。菊花中有“蜜西施、臘瓣西施、粉西施”,牡丹中有“西子紅、粉西施”,芍藥中有“醉西施”。該形象在名稱中使用6次。紫色牡丹中有“紫姑仙”。
二是以女性的妝容、裝飾物命名。以妝容命名的如芍藥中的“素粧殘、宿粧殷、曉粧新、試梅粧、試濃粧”,以裝飾物命名的如芍藥中的“紅都勝、紫都勝、寶粧成”,牡丹中的“翠紅粧”。
這類意象可分為兩類。其一,花名作意象,指示顏色。如牡丹中的“茄花紫、梅紅、石榴紅”。其二,以一種名花名稱類比另一種。在《花鏡》中,這種情況主要出現(xiàn)在菊花品種的名稱中,如“繡芙蓉、金芙蓉、蜜蓮、旱蓮、黃牡丹、白牡丹、紫牡丹、瓊芍藥、紫芍藥”。其中有瓣形、花形相似等客觀因素,也有命名者的主觀意愿。古人稱牡丹為花王,稱芍藥為花相;蓮花隨佛教的廣泛傳播、理學家的推崇也獲得了很高的名氣。菊花觀賞品種培育相對較晚,相對名氣小些。命名者拿成名已久的名花作為參照,借重其吸引觀賞者的注意。
對《花鏡》中六種名花栽培品種的名稱進一步多角度考察,發(fā)現(xiàn)其命名具有以下特點。
從語言層面看,這些名花品種名稱通常是詞和詞組合的詞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大致分為“聯(lián)合式、偏正式”兩類。其中二字詞組共45例,約占總數(shù)(449)的10%;三字詞組最多,占比達到84.4%;四字詞組共25例,約占5.6%。孫曉玄統(tǒng)計宋代花木品種名稱音節(jié)結(jié)構(gòu),也是三音節(jié)詞最多[13]。這可能和古人命名的習慣有關系。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常用單字,“字”常用兩字組。加上姓,通常是兩字組或三字組。古人取名取字的習慣可能影響到給花卉命名。
從名花品種名稱包含的要素看,命名時考慮了七個基本要素:顏色、形態(tài)、花期、氣味、培育者、產(chǎn)地、觀賞花卉時的整體感受。其中顏色是活躍的要素,既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和另外六個要素組合起來使用;形態(tài)等六個要素只能單獨使用。
從命名的基本方法看,采用了“寫實”和“寫意”兩種方法?!皩憣崱笔侵该哌x定命名要素后,在名稱中直接陳述該要素。一是使用紅、黃、白等顏色詞,地名,人名(姓),夏、冬、四季等時間詞,氣味詞陳述相關要素。如紅梅、金蓮、賓州紅(菊花)、姚黃(牡丹)、莊觀成(蘭花)、四季蓮、夏紫(菊花)、分香蓮。二是選取和命名要素有相似特征的意象喻指該要素。這些意象是生活中常見的,和命名要素的相似之處很明顯,名稱的接受者容易理解其含義。如紅繡毬(菊花)、紫羅傘(菊花)、海棠紅(芍藥)、瑪瑙盤(牡丹)。
寫意是指綜合考慮某品種的顏色、形態(tài)、氣味等因素后,命名者選取和他的整體觀感神似的意象來命名。這些意象的選擇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名稱的接受者如果和命名者的文化修養(yǎng)、情趣等相差較大時,不容易理解這類名稱的確切含義。如醉楊妃(牡丹)、紫姑仙(牡丹)、倚欄嬌(芍藥)、取次粧(芍藥)、佛見笑(菊花)、試梅粧(菊花)。還有少數(shù)名稱使用了半寫實半寫意法。如臘瓣西施(菊花)、粉西施(牡丹)、太真紅(菊花)。
從名實對應關系來看,存在三種情況。其一,一個品種對應多個名稱。如菊花中“有一種而得五名者,如藤菊、一丈黃、枝亭菊、棚菊、朝天菊是也。一種而得四名者,九華菊、一笑菊、枇杷菊、栗葉菊是也。有一種而得三名者,水仙菊、金盞銀臺、金盃玉盤是也。一種而得雙名者,如金鈴菊亦名塔子菊”[15]374-375。其原因如陳淏子所說:“要知地土不同,命名隨意”[15]374。其二,一個名稱對應多個品種。該名稱可以指稱不同的花卉,也可指稱同一花卉的不同品種。如果幾種花卉具有相同的要素,命名者選擇該要素作為命名依據(jù),并且使用了相同的詞語或意象來表達,就會出現(xiàn)一個名稱指稱不同花卉。如菊花和牡丹中都有“狀元紅、粉西施、醉楊妃、萬卷書”,菊花和芍藥中都有“御袍黃”。至于用一個名稱指稱同一花卉的不同品種,可能是偶然相同,命名者不會專門這樣做。如菊花中一種紅色的稱為“金絲菊”,得名于“紅瓣上有黃絲”[15]379;一種“紫花黃心”的也稱為“金絲菊”,“系以蕊得名”[15]380。這里的“金絲”所指不同,名稱偶然相同。其三,名稱和品種一一對應,即一個名稱對應一個品種,一個品種對應一個名稱。
花卉名稱是客觀實際和主觀感受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好名稱能夠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出花卉品種的特征。綜觀《花鏡》所記六種名花品種名稱,大多數(shù)稱得上好名稱,但也有少數(shù)不好的名稱。有的區(qū)分度低,如“賽群芳、盡天工、賽芙蓉”。這類“評價語”可以指向多個品種。有的命名取象煞風景,如牡丹中的“羊血紅”?;ɑ艿闹匾δ苁枪┤诵蕾p,花卉本身連同其名稱都是人們的審美對象。這類取象與人們的審美心理相悖。今人在給花卉的新栽培品種命名(俗名)時,應借鑒古人的有益經(jīng)驗,從色、形、味、姿等方面總結(jié)新品種的特征,使用恰切的形象來命名,做到名副其實。
[1] 宋瑞林,王其田.我國花卉品種的命名趣談[J].福建果樹,1999(3):55-57.
[2] 姚和金.淺談花卉別名分類[J].北京園林,1996(4):44-45.
[3] 辛紅娟,沈娟.花卉名稱翻譯規(guī)范探究[J].語言與翻譯,2014(4):54-58.
[4] 彭媛,李興奎,李順琴.“人化”漢語“花卉”詞的隱喻研究[J].云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5(5):102-106.
[5] 康蓮鳳.牡丹品類的命名特點及其文化內(nèi)涵[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6] 丁建蘭,王若晗.牡丹品種命名與牡丹文化[J].中國園藝文摘,2017(7):164-165.
[7] 王恩惠.藝術菊花名稱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8] 張行言.再談荷花品名賞析[J].農(nóng)業(yè)科技與信息,2014(9):22-25.
[9] 鐘云芳.花卉混亂名稱辨析[J].花木盆景(花卉園藝),2003(6):5-6.
[10] 周早弘,李云,馮艷.中國花卉名稱混亂的原因及統(tǒng)一措施[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06(11):97-98.
[11] 宋磊,馬蕓,魏晨輝.中國花卉品種名稱現(xiàn)狀及其建議[J].西部林業(yè)科學,2006(4):165-168.
[12] 蔡明.淺析中國花卉種及品種名稱混亂問題[J].園林科技,2008(1):14-17.
[13] 孫曉玄.宋代花木品種名稱的語言研究[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252-256.
[14] 賈忠峰.清初花卉的命名理據(jù)及命名特點——基于陳淏子《花鏡》的個案研究[J].農(nóng)業(yè)考古,2015(3):260-266.
[15] 陳淏子.花鏡[M].伊欽桓,校注.北京:農(nóng)業(yè)出版社,1979.
[16] 吳玉貴.中國風俗通史·隋唐五代卷[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128.
[17] 杜澤遜.文獻學概要[M].北京:中華書局,2003:30.
① 為保持原貌,該名稱保留了《花鏡》中的用字。下文的“××粧、××毬”也保留了《花鏡》中的用字。
② 此處當指古代婦女所用的脂粉、衣物等裝飾物。“試濃粧”里“粧”指妝容。參考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修訂版),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388頁。
③ “都”意為美好,“勝”指花勝,是古代女子佩戴的一種首飾。參考石見《名物“勝”義考》,《黃石師院學報》1984年第4期,第97-101頁。
A Study on the Naming of Six Kinds of Famous Flowers Cultivars in Early Qing Dynasty: Based on
JIA Zhongfeng
The study of the name of flow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y of landscape science, Chinese lexicology, and flower culture, etc. At present, there is no special study about the names of famous flower cultivars in early Qing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name of 499 cultivars of peony, Chinese herbaceous peony, chrysanthemum, lotus, orchid, and plum blossom in() by Chen Haozi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e could explore the naming rationale, naming image and naming feature of famous flower varieties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names of these six cultivated species can be divided into single motivation and compound motivation, which can then be subdivided into 13 sub-categories. There are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its naming image: the imagery of choi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versality, popularity, aptitude and epoch; some images indicate relatively fixed features; the feminine images and feminine make-up are used to describe flowers. In general, the names are most with three words, accounting for 84.4%; seven basic elements are concerned, of which color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both “realistic” and “freehand” methods are used in naming; and three types of name-real relationship can be found.
; famous flower; cultivar species; naming reason; naming image; naming feature
賈忠峰(1978—),男,山西高平人,黃河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中古漢字、漢語。
H194.1
A
1009-8135(2018)06-0082-08
(責任編輯:鄭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