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云
曙光采油廠按照采出作業(yè)、井下作業(yè)、維護及修理、稠油熱采、油氣處理、運輸、廠礦管理七個作業(yè)過程對區(qū)內操作成本費用進行歸集,在成本發(fā)生的各個節(jié)點上,通過將建立成本控制體系的各個程序貫穿于成本計劃預控、過程控制、糾偏控制的三個階段,明確具體的責任主體,落實管理責任。這樣的運行模式將成本控制的責任主體形成了系統(tǒng)網絡,解決了基于傳統(tǒng)成本控制理論生產技術部門更多地關注于產量、質量、安全,成本意識淡薄,財務部門注重成本預算,忽略生產實際的短板。
效益評價指標體系有關評價指標的設定,綜合考慮了油氣田生產經營的特點及成本歸集原則,分為技術指標和經濟指標兩大類。技術指標主要包括油井的產油量、產氣量、產液量;經濟指標包括噸油基本運行費、噸油操作成本、噸油完全成本。
單井效益評價是針對采油單位所有油氣井(只有注入沒有產出的井不參加評價),采取經濟評價參數,[1]結合油氣井成本的歸集原則,將油氣井的效益進行分類,客觀反映每一口油井的投入產出狀況。分為效益一類井、效益二類井、效益三類井、邊際效益井、無效益井五類。[2]通過對不同效益級別的油井采取不同的管理策略,引導資金優(yōu)先投向有效井,對邊際效益井、無效井實施“一井一策”管理,達到控制低效投入、避免無效投入的目的。
成本的全過程控制包括計劃預控、過程控制和糾偏控制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曙光采油廠在實施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將單井效益評價的技術與經濟指標貫穿于成本管理的計劃預控、過程控制、糾偏控制的各個過程中,通過把好計劃預控關口、否決無效投入實現對成本的控制,精細過程控制管理,杜絕因決策失誤產生連鎖效應導致成本進一步浪費,跟蹤優(yōu)化糾偏控制,為成本控制提供了方向。
根據成本習性,成本把控的重點應放在可控制的變動成本上,但在構成可控成本的各個項目中,由于采油生產工藝過程的特點,使各單項成本費用在總的可控成本中占的比例有很大差別,因此,為突出成本控制重點,曙光采油廠采用ABC分類法進行成本管控關鍵項目的選擇。
在采油廠油氣可控成本的構成中,稠油熱采費、井下作業(yè)費占到總費用的72.71%,應作為A類重點控制對象;B類包括動力費,占到10.91%,A、B類合計達到83.62%,是成本控制工作的重點。
稠油熱采費主要是因采取蒸汽吞吐或其他熱采方式開采稠油、進行熱采作業(yè)過程中發(fā)生的生產蒸汽、注入蒸汽、保溫等費用。
曙光采油廠在對稠油熱采成本控制的過程中,從成本構成中占比較高的燃料費、勞務成本入手,同時通過優(yōu)化注氣參數設計、設置注汽經濟極限指標、提高注汽鍋爐熱效率等方面實現了對稠油熱采成本的控制。
井下作業(yè)費主要是為提高油、氣、水井生產能力及維護油、氣、水井正常生產而發(fā)生的井下技術措施作業(yè)費及維護性作業(yè)費,包括外包作業(yè)勞務支出、直接耗用的井下工具等材料的消耗。曙光采油廠通過優(yōu)化作業(yè)方案設計、加強作業(yè)過程監(jiān)督、推廣應用新工藝等多項措施,實現了對井下作業(yè)成本的有效管控。
動力費主要是發(fā)生于油氣生產過程中,直接耗用于油氣水井及計量站、中轉站等設施的各種費用。曙光采油廠通過強化節(jié)電意識、節(jié)電責任、用電管理、用電監(jiān)督、用電考核,抓住用電事前、事中、事后三個控制環(huán)節(jié),突出管理和科技兩大節(jié)電優(yōu)勢,不斷加大生產管理用電的控制力度,降低了動力費成本。
曙光采油廠堅持效益優(yōu)先,建立健全成本考核和分析制度,按季或月進行成本計劃(指標)完成情況的考核和分析,解剖成本升降的原因,為有關部門做好信息的定期反饋,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同時,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設置多元化考核指標,以體現目標的引導與激勵措施的配合。將考核結果與獎懲相掛鉤,注重過程控制,嚴考核硬兌現。
成本控制體系自運行以來,有效發(fā)揮了反饋控制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應用單井效益評價指標前后對比反饋成本控制的重點,以點帶面,在全員范圍內形成了積極參與開源節(jié)流的良好氛圍,有效降低了油氣開采成本,全面實現了降本增效。2017年稠油操作成本1519元/噸,較2016年1578元/噸,下降了3.74%;2017年稀油操作成本1677元/噸,較2016年1700元/噸,下降了1.35%。
成本管控體系的構建,積極發(fā)揮了效益評價指標的導向作用,實現了對經濟效益與操作風險的雙向把控,建立了全員、全過程的成本控制模式,健全了成本管理機制,加強了成本管理力度。既增強了油氣田企業(yè)成本控制的實用性,又豐富了傳統(tǒng)的成本控制理論,對促進油田企業(yè)成本控制理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